现在大部分的餐厅基本上都普及了扫码点餐,甚至路边的一些苍蝇馆子都是如此,但是这个本应是为顾客提供便利的功能,慢慢变了味。
不知从何时开始,扫码点餐从扫了就能点,变成扫了之后需要关注公众号了,有的店只关注公众号都不行,还要获取你的手机号,强行注册绑定会员, 获取顾客的个人隐私信息。
遇到不在乎的顾客,可能觉得无所谓,但是遇到一些较真的顾客,那就会追究到底,今天的主人公孔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
事件经过2021年7月27日,孔先生到某餐饮公司用餐,店员未告知孔先生可以人工点餐,孔先生就通过店员所说的扫码方式进行了点餐并结账,在这过程中,孔先生被注册为某餐饮公司会员,在其就餐结束之后,孔先生发现取消关注餐饮公司的公众号后,仍然是某餐饮公司的会员,个人信息仍存储在某餐饮公司,无法自行删除。
孔先生认为餐饮公司的扫码点餐方式,属于强制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且消费者无法自行删除,于是将某餐饮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告知个人信息处理情况、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关损失。
北京三中院经审理认为,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之规定,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征得该自然人或者监护人同意。
因某餐饮公司侵害了孔先生的个人信息权益,孔先生有权要求某餐饮公司进行赔礼道歉。
最终法院判决,某餐饮公司停止侵害孔先生个人权益的行为,删除收集的孔先生个人信息、将处理孔先生个人信息的范围、方式向孔先生进行书面告知;就侵害孔先生个人信息权益向孔先生进行书面赔礼道歉;赔偿孔某公证费用五千元。
隐私保护科技是为了造福人类的,而如今我们在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多地为科技“服务”,特别是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虽然每天都接收很多信息,但是自己其实也是别人眼中的一个数据。
就拿孔先生这个案子来说,因为科技,他享受了扫码点餐的便利,但是同时他的个人隐私信息也遭到了泄露,在生活中其实这种例子非常多,特别是在即时通讯工具方面,虽然大家交流越来越便利,但是其实很多隐私也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泄露出去,可以使用蝙蝠来加强即时通讯方面的隐私保护。
扫码点餐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一个操作,但越来越多的商家希望通过这个渠道强制获取顾客的个人信息,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希望通过孔先生这个案件,能够让扫码点餐更加规范化,不再强制关注公众号、注册会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