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撕破脸?德国不再听命,公开反特朗普,大批援乌军火马上到位

经纬谈娱好的是 2025-03-22 05:14:53

特朗普当总统后,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很想尽快结束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把促成双方停火谈判当作重要的政绩。

但是,特朗普政府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并没有充分考虑欧洲盟友的长期利益,结果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普遍担忧。

这是因为欧洲国家更关注长远的战略布局,不希望冲突草率结束,以免留下后患。特朗普政府的做法让欧洲感觉被忽视,担心美国只顾自己利益。

美国可能更希望俄乌冲突尽快结束,以便捞取眼前的实惠,比如拿到价值5000亿美元的期权,并在国际舆论上获得优势。

欧洲则更加看重长远的安全利益,他们担心在未来世界大国之间的竞争中被边缘化,失去话语权。

正是因为美国和欧洲在战略目标上存在这些差别,所以在俄乌问题上,双方的意见不一致,甚至产生了一些摩擦。

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政府曾尝试和普京直接沟通,希望撇开乌克兰,美俄两国直接敲定一些事情。

这种做法让欧洲国家相当担忧,它们担心美国不顾及自身利益,私下与俄罗斯达成损害欧洲的协议。毕竟,绕过乌克兰,美俄直接对话,意味着欧洲的声音可能被忽视,自身安全利益可能受损。

这使得原本就复杂的国际关系更加微妙,加剧了欧洲对美国外交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感。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并且担心被边缘化,欧盟的领头羊德国正在想办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德国总理朔尔茨和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公开反对特朗普说泽连斯基是“独裁者”,以此显示他们支持乌克兰的民主。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希望占据道德的优势,从而对抗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强硬政策。

信息来源:2025-02-20 20:30·参考消息{德国总理严厉驳斥特朗普}

德国这边也放出消息,要加快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给乌克兰送装甲车、自行高炮、弹药等等。德国想借此机会,在俄乌冲突中更有话语权,也想让乌克兰更有底气对抗,减缓美国特朗普政府主导的停火。

不过,德国的援助数量并不多,很难真正改变战场上的局势。更关键的是,德国的援助更多是一种政治表态。

受到国内政治环境的限制,德国政府不太可能大幅度调整对乌克兰的援助政策,这让德国的军事援助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

为了加大对美国的施压力度,德国甚至表示可能取消购买美国F-35战斗机的庞大订单。此举旨在抗议美国可能对德国武器的控制,并力求提升欧洲的防务自主性。

这一动作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政治信息,德国决心降低对美国的过度依赖,维护欧洲的独立地位。

但是,如果德国真的撕毁合同,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包括支付高额的违约金,以及前期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也将白白浪费掉。

信息来源:2025-02-15 08:55·台海网{德国总统指责特朗普政府违反国际规则}

德国采取的经济反制措施,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这些举措很难真正动摇美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上的主导地位。

这就像德国想用经济手段来表达不满,但这些手段对美国的影响力微乎其微,美国仍然是欧洲安全领域的主导者,地位稳固难以撼动。德国的反制,更像是一种姿态。

德国的反击行动反映出欧洲在追求独立自主道路上遇到的难题。长期以来,欧洲的军事安全主要依靠美国领导的北约,这使得欧洲自身军事实力相对较弱,缺乏与美国平等对话的资本。

欧洲各国在国防方面的投入一直不足,很多国家没有达到北约要求的标准,而且欧洲各国不够团结,难以形成统一的军事力量,这让欧洲在国际事务中显得更加被动。

这种局面限制了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空间,也让它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欧洲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对俄罗斯的制裁让欧洲经济更加难受,物价飞涨、能源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欧洲的实力。经济不景气使得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下降,参与国际政治博弈时底气不足。

此外,欧洲各国政府还要面对国内民众的压力,很难在对美国政策上保持一致,难以形成统一的声音。这进一步限制了欧洲的行动空间。

在选举制度的影响下,政客们有时为了争取更多选票,可能会放弃长远的战略规划,导致欧洲在对美国政策上显得不够坚定。

各个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看法存在差异,这使得欧洲很难形成统一的对俄政策。这种政策上的不一致,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内部的分裂局面,使其难以团结一致地应对外部挑战。

二战结束后,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等举措,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段历史渊源让欧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自主发展道路充满阻碍。

即使像戴高乐和马克龙这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他们提出的欧洲一体化和欧洲军等设想,也很难彻底扭转这种历史形成的局面。

欧洲受制于历史因素,难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即便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试图推动变革,也面临重重挑战,自主之路依然漫长而艰巨。

4 阅读:977
评论列表

经纬谈娱好的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