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十年故事#
每个人都有一个记忆里的十年。重温十年,似是故人来。那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让我怀念。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春风起,万物生。又一个春天如约而至。山一程,水一程,是关于春天的全部记忆。春天是召唤的季节,那颗潜藏了一冬的心憧憬着远行。带上春风,带上向往,让我们开启一场诗意的远行。


清明小长假,虽然只有三天,但是孩子很早就企盼去旅游,每天都倒计时着还有几天就可以放假了。旅游的地点一直没有定下来,因为爱人一直加班到晚上九点才回家。在晚上,我们商量着去哪儿旅游。考虑到周边游在小长假期间比较火爆,于是我们选择了到外省,距离上是比较适中的。最后我们定在了千年帝都洛阳。接下来就是订宾馆,订火车票。总体来说还是十分仓促的。早晨十点多的火车,什么吃的都没有准备,只准备了一些生活必备品就出发了。但是这并不妨碍孩子雀跃的心情。说走就走的旅行,就这样启程了。有时候不必事事周全,只需带上一颗悦动的心。春光大好,我们已在路上。



火车站,梦开始的地方。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离开,有的抵达。我们带着无限憧憬与向往,与城市挥手作别。孩子大踏步地走进火车站。远方总是充满了期待。
旅行是一种呼吸,让我们的身心更加自由,更加放松。望着窗外疾驰而过的风景,我们享受着在路上的身心松弛。如苏轼般,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风景美如画,自在也逍遥。


每一个路过的地方,你都会把它留在记忆里。虽然有些地方是惊鸿一瞥,然后就是离别。但因为它打从我们的生命中经过,所以,就有了温暖的色彩。
火车每到一站,就告诉孩子这是哪里。每一个抵达的地方都值得纪念。每一个路过的瞬间都留存在心里。在飞驰的火车上,透过窗户,孩子欣赏着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
成片成片的绿油油的麦苗,黄灿灿的油菜花,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花儿,还有波平如镜蜿蜒流淌的长河。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自从看了《辛巴旅行记》后,孩子就吵着也要去旅行。为什么要旅行呢?孩子心中也有向往的世界吧。这是孩子第一次正式出游,很有纪念意义。我一路拍摄,记录下这具有纪念意义的每一个瞬间。


其实,无论你来与不来,风景都在那里,随时光流转。但不同的是,因为你来过了,所以你变得不一样了。你多了一份生命的体验,你多了对旅行的一份感悟。心中向往的远方不再是彼岸的遥遥相望,而是真正的抵达了诗和远方的田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读的是别人的经验,走进的是别人的斑斓世界。而行万里路,是你真正的踏上旅途,去身临其境种种不曾遇到的美好。而所有的这些邂逅让你喜悦,让你感动。让你眷恋这份生命的美好。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这是孩子的第一次旅游,也是我们全家总动员的第一次出游。“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这个最美的盛开的季节,无疑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游。

到了中午,孩子饿了,因为临行没有准备任何吃的,所以只能买火车上的高价盒饭了。“饱带干粮,晴带伞,”是有道理的。米饭有些硬,孩子只吃了些菜,就不吃了。一份香菇鸡肉盒饭,39元,实在是不算便宜。聊胜于无吧。
火车一站一站地抵达,南阳、郑州东、新乡……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孩子焦灼的心比火车还要快,一直在问:怎么还不到啊?心早就飞到了远方。
和最爱的人在一起,带着一颗美丽的心情,去看这个美丽的世界。真的是晴也欢喜,雨也欢喜。
火车抵达龙门站,天下起了蒙蒙细雨。带着的雨衣派上了用场。到龙门的人也不少,弯弯曲曲排了好长的队,打上出租车,我们直奔旅行的第一站龙门石窟。

来龙门石窟旅行的人陆续抵达,人们在景区门口排队检票鱼贯而入。门口好多特警,志愿者在维持秩序。初来乍到,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上前询问他们。

一进入龙门景区,顿觉神清气爽。各种树木,郁郁葱葱。树杈上还有大大的鸟巢。沿着景区的道路一路向前。走了很长时间的一段路,总想一窥龙门石窟的庐山真面目,却总也走不到头。看到龙门两个字,终于到了。我们拾级而上,近距离的观看佛像。人越来越多,真的是摩肩擦踵。而且天公作美,还下着小雨。似乎并不妨碍人们观看的热情。雨越下越大,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从台阶上下来,远远地观看。因为没有做旅游攻略,所以旅游有些随性随心,走马观花,所以也会也一些遗憾。好些佛像真容是无缘看到了。



静静流淌的伊河吸引了我们。孩子吵着要坐船。船票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是40元一位。感觉票价还可以。我们买了三张船票。踏上船,穿上救生衣。凑够人数后,船就出发了。坐上船,才发现,景物美得不可方物。可以坐在船里,也可以站在船尾。雨稍稍小了些,我们站在船尾,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物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原本不能近距离欣赏的龙门石窟,此时铺天盖地而来,别有一番壮观。此时你能欣赏到龙门石窟的全貌,像是一幅巨擘的画,在你眼前,徐徐展开。“两山排闼送青来”,真的就是这种感觉。和在纪录片里看到的在岷江上看乐山大佛的那种镜头一模一样。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惊喜,让人赞叹。



游船在水里自如驶过,时不时地有飞鸟掠过水面。青山依依,长桥卧波。雨后的清凉拂面而来,令人深深地陶醉在了这美景中。“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此时的我词穷墨尽,还好可以借古人的绝妙之词来抒怀,表达恰如其分的景致和心情。
坐船,算是孩子的第二个心愿,圆满达成。当我们回首龙门大桥,此时骤雨初歇,远山如黛,云雾缭绕,一江春水向东奔流,我们徜徉在这宁静的山中岁月,久久不愿离去。我们并不能带走什么,把回忆留在生命里,把美好留在心里,就足够了。感受过,体验过,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来洛阳,美食是不容辜负与错过的。在游客中心附近的小吃街,我们邂逅了鲜花饼。浓郁的鲜花香气扑面而来。一片片唯美的花瓣是鲜花饼的灵魂所在。形味俱美。咬一口,齿颊留香,人仿佛如花般也轻盈了许多。
丽景门是我们旅行的第二站。
丽景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最为优秀的城门,最早始建于隋代。洛阳市新八大景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所以,丽景门是此行必须打卡之地了。
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琳琅满目的特产,小吃,让人看得应接不暇。来到这热闹的繁华之地,只需要撸起袖子,来一场饕餮盛宴。洛阳水席、不翻汤、河南烩面、牡丹酥…… 走哪儿吃哪儿,再听一听古老的故事,口中的美食因为古老的历史更加浓郁,回味悠长。做一个十足的吃货,也是满满的幸福啊!



品尝过鲜花饼,怎能不一睹牡丹的真容呢?“洛阳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第三站,我们来到了中国国花园,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赏花主会场。
进入国花园,处处弥漫着牡丹的芳香。因为来的时间有些早,有些花还没有全开。但花未全开月未圆,正是最美的意境。
一进门,就被一束束白色的牡丹吸引住了。白的如此剔透如此晶莹。名字也让人心驰神往。有的叫白玉,有的叫白神,有的叫白峰。
每一朵牡丹都绚烂无比,有的淡雅、有的端庄、有的雍容。盛开,是对生命最好的礼赞。徜徉在花海中,我们遍寻心心念的黑牡丹,期待惊鸿一瞥的震撼。遍寻国花园,有一丝遗憾,没有找到黑牡丹。





为期三天的旅行在紧张而舒缓的节奏中暂告一段落。当我们驶出洛阳时,儿子恋恋不舍地说:“我不想离开。”出发终究还要回归,归来依然会远行。就像许巍的歌里所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心融入了春天的盛会。长途跋涉,跨越千山万水,只为了那颗远行的心。不负春光不负卿,出发吧,去看看这个世界,不为让世界记住,只为在大千的世界里,去感受生命的辽阔,去体验邂逅更多的美好与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