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697天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058个词条
01
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女朋友爸爸腿断了在住院,家里找她要钱治病,她说没钱,她有存款10W+……
光看标题,觉得女生自私自利,但看完帖主的阐述之后就理解了,再看帖主和女友的聊天记录,对女生又多了一份心疼。
帖主说,女友父亲重男轻女,小时候对她弟弟特别好,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全留给她弟,她上大学还是自己借的钱,大学毕业后,自己再把借来的钱还了。
女友工作5年,存款10W+,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逢年过节需要加班她第一个报名,能不回家就不回家,因为回到那个家就不自觉地心烦。
这一次,女友父亲喝醉酒骑摩托车出了车祸,把腿摔断了,母亲给她打电话要钱看病,她就给了2000,跟她妈妈说自己没钱,在外面吃吃喝喝用完了。
帖主不理解:
“我知道她是因为过去发生的事记恨她父母,但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了,世界上最亲的还是她爸妈,实在不理解她这样对待她父母。”
聊天记录里,帖主一直站在一个看似理性,实则高高在上的态度,不是劝女友回去照顾父亲,就是用自己的“大道理”劝她看开一点。
但女友并不打算听劝,反而对帖主的行为极度反感,并试图通过讲述儿时的经历解释自己当下的感受。
然而,帖主无法共情女友,继续站在道德制高点规劝女友,最后丢下一句“但他们始终是你父母啊”。
大概是觉得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说服女友,于是帖主上网投稿,希望借助网友的力量证明自己的想法。
但显然,一边倒的评论证明,大部分网友都明白一个道理: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诚然,宽容是美德,但板子不是打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所以说,帖主没有任何立场劝人宽容。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有这样一句话:
“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陪他走一程。”
不要随便给别人提建议,因为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三观,都会造就不同的思考与选择。
02
“你就不能大度一点吗?”
“别计较那么多!”
“开玩笑的,你怎么还认真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让人恼火的话,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人大度。
然而,这世上不是所有的过错,都能用一句“大度点”、“看开点”就轻飘飘地放下。
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度一点”,真的很令人生厌。
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有这么一幕:
丧子的宋乔安,看到杀人犯的父母跪倒在面前,依然坚决不肯原谅。
她的同事劝她:要不算了吧,罪犯也死了,让他们的家人好过一点。
丈夫也劝她:你要放下,才能向前走。
可是她始终不愿意假装大度。
是啊,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伤害,所有的痛苦都值得被原谅。
不理解当事人的苦楚,动不动就站在道德制高点绑架他人,这种失去原则的“善”,可能比恶还恶。
劝人大度,是这世上最大的刻薄。
《奇葩说》有一期,蔡康永和马东谈论“原谅”这个话题。
马东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
蔡康永回答:“那不叫原谅,那叫做算了。我们不是圣人,我们只是累了,所以后来就算了。”
陶勇医生出院后接受采访,提到那个拿刀砍他的行凶者,被问到是否会原谅对方时,他是这样回答的:
“我能理解,但不能宽恕。不把自己埋在仇恨中,不代表我可以宽容他、谅解他。
如果我轻易原谅了他,对于医生本身,是不公平的,这也是对其他医务工作者的道德绑架。”
对于那些真正被伤害的人来说,“原谅”二字没那么简单,因为伤口早已在他们身上烙印留疤。
那些说着“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的人,往往都是旁观者,刀没砍在他们身上,他们自然感觉不到疼。
像蔡康永一样,一句“算了”,已经是最大的慷慨。
03
杨奇函说过一句话:我们未必是好人,我们只是没机会去放荡。
很多时候,我们的言行之所以看似合乎道德规范,甚至常常站在道德高地批判众生,不过是因为事情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没机会去放荡。
作家杨文曾提到自己坐火车的一段经历。
火车上,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没有和她商量,直接坐到到她位置说:“我带着小孩不方便,用上铺换你的下铺。”
杨文见她如此态度,有点生气:“能不能先问一下别人啊?”
这时,中铺的一位阿姨插话:“人家带着个小孩也不容易,你就换一下吧。”
她无奈地说:“我没说不愿意,只是不喜欢被强迫。”
结果那阿姨却来了句:“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近人情。”
她说:“那好,下铺让她们睡,阿姨你睡上铺,我睡你的中铺。”那阿姨立马拒绝了。
生活中,像这位阿姨一样的人很多,不涉及自己的利益时,总觉得自己很高尚,一旦利益受损,本性就露出来了。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达克效应”,指的是那些能力较弱、认知水平较低的人,反而更喜欢自以为是。
就像那位阿姨,自以为高尚、宽容,张口闭口劝人大度,实际上心胸却不见得多宽广,他们只不过是想站在道德制高点,绑架一下你,爽一下自己而已。
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受的教育也不一样,你无法理解别人,就不要用自己的尺,去丈量别人的生活。
柴静在《看见》一书中有一段话:
“人怎么才能宽容呢?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
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与人相处,切忌以己度人。
位置不同,少言为贵。
真正的善良,是不让别人为难。
*作者简介:飞白,精读主创,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