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智库”痛批《哪吒2》:笑点泪点都很差,还体现着文化自卑
没有一点悬念,《哪吒2》火了,真的是火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电影院里人声鼎沸的景象,票房简直堪称现象级,和买春运的车票一样难买到!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这部电影几乎成了全民话题,大家总是会聊到它。
影院老板们乐得眉开眼笑,人多了,票卖得快嘛。
偏偏有这么一群人不凑这个热闹,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一个颇有权威的机构,他们可真是“正名”了一番,为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看法。
这个机构可不是普通的机构,它正是大名鼎鼎的国家智库。
他们在批评文章中毫不客气地指出,《哪吒2》的笑点低俗,简直是屎尿屁笑话系列。
而且结尾还煽情得令人尴尬,他们认为这部电影不仅脑子有问题,屁股也不太对劲。
一时间,这篇评论在网上引发了如火如荼的讨论。
事情还得从春节档前的微博之夜活动说起。
那时,新浪搞了一场活动,邀请了几部春节档上映的影片进行宣传,但是唯独没见《哪吒2》的影子,好像并不看好这部电影。
可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哪吒2》竟然成了黑马,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火速突破了百亿大关,甚至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第一。
这种逆袭的感觉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其神奇!
诚然,起初看《哪吒2》的人并不多,但随着口碑如病毒般传播,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被吸引。
影厅里座无虚席,就连角落的位置也不曾空闲。
每个从电影院出来的人都带着满足的笑容,那种满足劲儿仿佛刚吃了一顿丰盛的美餐。
但是,就在《哪吒2》如日中天之际,国家智库发表了他们的痛批文。
他们对这部电影毫不留情,并拿另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做对比,觉得《哪吒2》简直低幼得让人无法忍受,完全没有教育意义。
国家智库的文章特别提到了殷夫人为保护哪吒甘愿牺牲的片段,他们认为这是牵强的煽情。
可是,许多观众对此却有如天地之别的反应。
成年人泪流满面,小朋友们哭成一片,这些情节在观众心中却是动人至极。
因此,国家智库的评价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观众们普遍认为影片中的哪吒和太乙真人形象独特又搞笑,接地气。
但是国家智库却觉得这些形象丑陋不堪,还批评敖丙父子的造型抄袭了某些国外电影,甚至哪吒变身后的造型也被他们抓来批评,嫌弃其充满了异国风情。
他们把《哪吒2》说得一无是处,认为故事糟糕,人物形象也没有新意,怀疑导演是不是在故意迎合低俗趣味。
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大家普遍觉得,只要电影能带来欢笑,能激发内心的情感,那它就是一部好电影,小细节上的瑕疵真的无关紧要。
其实,类似的抨击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想当年,《中国奇谭》刚上线时也遭遇了相似的情况。
当时也有许多人热烈追捧,但是不少家长跳出来抱怨怪异的画面会吓到孩子,纷纷要求下架。
看来,对国产动画的围攻和抹黑,简直已经成了每出一部好片的“标配”过程。
说到底,一部电影能够破圈走红,必然有其独特之处。
《哪吒2》的成功,如果能够激励更多的投资方去制作优质动画电影,最终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反观总有些人天生爱挑剔,对这样一部作品进行严厉批评,只会影响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归根结底,我们需要更多像《哪吒2》这样的作品。
每一部高质量的动画电影都在不断推动电影市场进步。
所谓的批评,只要不触动作品的核心,只是在挑战电影制作者的用心。
电影市场本应百花齐放,观众的见仁见智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多样性。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心怀梦想和情怀的人来创造出更多让人们捧腹大笑又感动泪流的佳作。
只有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提高质量,我们才能够让中国电影市场变得越来越好。
最后,我也特别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我们必须坚持更多的优质动画电影才能让我们的电影市场有更光明的未来。
电影需要的不仅是票房,更是观众发自内心的喜欢和认可。
只要我们不断进步,中国电影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