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坚持要开除毛润之的校长张干,病逝前交代儿子:给毛主席写封信

慧言史说阿 2024-12-25 13:48:28

1967年1月,张干预感大限将至,趁着还有力气说话,他把儿子张六如叫到身边,让他给毛主席写一封信。

毛主席和张干的师生情,可谓充满戏剧色彩。

张干

毛主席的名字第一次走入张干的耳中,便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二人还爆发过矛盾冲突,张干坚持要开除这位学生。

几十年过去,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主席和张干的师生情谊却未曾衰减。

二人牵挂着彼此,即便张干临终之际,心里挂念着的还是这位学生。

当初张干为何坚持开除毛主席?二人之间又有哪些令人动容的故事?

1

1914年,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和省立第四师范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任职多年的张干出任校长。

毛主席在合并的前一年考入师范预科班,最终被编入第一师范预科班第三班。

半年后,主席读完了预科,而他和校长张干长达50年的故事,就此揭开序幕。

本以为是一场令人动容的师生故事,却没想到在1915年突然发生变故。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

这年六月,湖南省议会推出了一项新的规定,从秋季学期开始,校内的每个学生必须缴纳10元的学杂费。

在当时10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学校里家境贫寒的学子不在少数。

10元的学杂费就像一座大山一样,似乎将要把他们和学业就此隔开,进退两难的寒门学子,究竟何去何从?

同学们必须做出反抗,纷纷自主印发《驱张宣言》传单,大肆指责校长张干。

虽然毛主席能拿得出这10元的学杂费,可看到举步维艰的同学们,他不打算在这件事情上将自己置身事外,便加入了这场行动。

《驱张宣言》虽然口号响亮,但毛主席仅仅看了一眼,就清楚宣言并未直击要害。

于是新一份的《驱张宣言》横空出世,甚至学生们还高呼“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的口号。

张干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岂有此理!”话还没说完,手就狠狠地拍在了桌子上,当即对此事进行调查。

当他得知手中的宣言是毛主席所写时,气不打一处来,决定开除毛主席等17名领头“闹事”的学生。

校内的其他领导都认为张干此举太过冒险,毕竟学生们已经被逼至绝路,抗议也是无奈之举。

但张干却认准死理,不论谁来劝说都不改变开除毛主席等人的想法。

直到杨昌济先生的出现,事情才迎来转机。

杨昌济十分理解学生们的苦衷,专门召开全校教职员工会议,为学生们打抱不平。

学生们继续进行罢课活动,而校内的其他领导也反对开除学生的决定,最终张干只能做出妥协,但仍给毛主席记上了“大过”处分。

第一次“交手”,毛主席就给张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张干无颜在校内任职,主动提交了辞呈。

二人的故事告一段落,到了1950年才衔接上文。

2

此时张干辞去省立六中校长的职务回到家乡,可在国庆前夕,张干曾经的学生周世钊突然登门拜访。

张干

看到这位阔别多年的学生出现在面前,张干内心百感交集,还未开口,周世钊弯腰说道:“张校长,润之给我来了信,约我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一听到“润之”二字,张干百感交集,陷入沉思,一阵沉默后,周世钊接着说道:“张校长,您有什么事对他讲吗?”

多年未见的学生如今带领全国人民迎来伟大胜利,自己作为曾经的师长当然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

可想到几十年前自己坚持开除他的举动,张干犹豫半天,最终吞吞吐吐地说道:“代我向他问个好吧!”

国庆观礼后,周世钊又停留了一段日子。

10月5日,毛主席宴请青年时代的老师——徐特立、谢觉哉、熊谨玎以及好友周世钊。

屋子被众人的欢声笑语环绕,可此时主席却突然问到周世钊“咱们的老校长张干还健在吗?”

毛泽东与老师徐特立

一听到毛主席提到了老校长,周世钊内心一颤,回应道:“还健在,退休后又来到了妙高峰中学教书。”

张干年事已高,可至今仍在教书,毛主席放下筷子心中五味杂陈。“张校长这个人办事果断,很有才干,三十多岁就当上了我们的校长……”

主席谈了很多,但对于先前的不快却只字未提。

或许察觉到主席对过往并未心存芥蒂,周世钊面色沉重,艰难地开口说道:“润之,老校长的生活十分艰难,身患重病,一家六口人全靠着他微薄的薪资生活。”

周世钊

主席收起了笑容。“这事你应该早告诉我!像张干这样的老教育家,应该得到照顾!”

当年张干开除自己的举动,虽然有些冲动,但主席从未怪罪过这位校长。

实际上当年要求学生交付学杂费的政策,并不是张干所为,而是军阀汤芗铭逼迫所致。

张干为了不让学生们受牵连,于是顶着罪名才做出了这件让人心寒的事情。

3

伟人将周世钊的话记在心上,六天后,他给湖南省副主席王首道写去一封信,随后王首道给张干一家人送去1200斤救济粮和50万旧币。

得知是毛主席特意安排,张干始终不敢相信,回想起当年自己怒发冲冠不留情面的做法,心里很不是滋味。

整整一夜,张干辗转反侧,决定给毛主席写去一封信,向毛主席表达无尽感激之情。

可信寄出去许久,始终没等到后问,张干有些失落,但一想到主席或许工作繁忙,实在抽不开身,也就不再牵挂此事了。

殊不知主席收到信后一直在反复思量,并且特地抽出时间给张干写好了回信。

12月14日,信封送到张干家中,纸上“极为系念”几个字,让张干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次年9月,主席在中国南海亲切地会见了张干、罗元坤等人,并且在午餐还请张干坐至首席。“张校长,我那时还年轻,看问题片面,一时冲动伤害了您,深表歉意。”

邹普勋、李漱清、毛泽东、张干、罗元鲲在中南海留影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保持书信往来,纵使张干一家的生活举步维艰,他也不愿意麻烦毛主席。

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张干甚至都照顾不了自己。

百般无奈下,还是给毛主席写去一封信,请求能帮助外孙女从山西调回长沙,以便侍养。

毛主席得知此事心中一阵酸楚,于是向山西省委作出批示,酌情处理。

山西省委在人事安排上当然要进行深入考量,主席十分挂念老师的生活,于是特地给好友周世钊又写去一封信:

几天后,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又亲自赶往张干家中,将公文包中的人民币交到他的手中。

张平化与华国锋“主席十分惦记您老人家,特地让我带点钱给您老用。”

张干连忙退让,张平化看到他枯瘦的双手,听到无力的声音,顿时红了眼眶,眼中噙满泪水,哽咽地说道:“这2000元是主席平日写稿子换来的稿费,您老一定得收下!”

毛泽东致张干手迹

他难以推辞,可却一直说着“受之有愧”。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