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史上最具创新精神的配乐

岁月浅笑的秘密园 2025-01-18 10:41:59

哪部电影是美国动画史上最具突破性的作品?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但新近上映的《蜘蛛侠:纵横宇宙》必然有资格竞争这一荣誉。五年前问世的《蜘蛛侠:平行宇宙》已经对超级英雄电影做出诸多革新,但《纵横宇宙》走得更远。它让蜘蛛侠身份成为主人公命运悲剧的根源,彻底颠覆了以超级英雄光环为核心的类型叙事模式。它还创造出一个现实社会般的蜘蛛宇宙,呈现出复杂多面的人性和价值观。传统正邪对抗的英雄神话逐渐被晦暗不明的道德沼泽淹没。

《蜘蛛侠:纵横宇宙》剧照

如此革新性的故事也必然需要革新性的视听语言。《纵横宇宙》也确实在视听设计上体现出胆大妄为的实验野心。配乐便是其中的范例。

作曲家丹尼尔·彭博顿的创新其实在《平行宇宙》中就开始了。基于主人公迈尔斯的嘻哈风格,彭博顿对超级英雄电影标志性的宏大管弦乐进行了全面重构。他先将写好的管弦乐灌录至与黑胶等同的载体中,再进行嘻哈乐标志性的刮碟处理,经过重新剪辑,制成“刮碟管弦乐”。原始的乐器音色被彻底改变,超级英雄标配的恢宏交响乐变成了充满新兴能量感的交响电子嘻哈

丹尼尔·彭博顿

此外,彭博顿还为徘徊者这一与迈尔斯关系最密切的反派谱写音乐主题。他在数十台老电子合成器上即兴创作,最终作出全片最具实验性的曲子。旋律似有似无,在大量电子噪声的包围中无限延展,幻化成弥漫四溢的黑暗氛围。这正是对徘徊者与迈尔斯爱恨交织关系的深刻映射。

然而,《平行宇宙》的配乐虽不乏形式创新,但整体思路依旧未跳出超级英雄的配乐框架。大多数曲子依然主要为画面服务,所有人物里也只有迈尔斯和徘徊者有自己的音乐主题。

《蜘蛛侠:纵横宇宙》剧照

到了《纵横宇宙》,彭博顿才真正构建出一个超级英雄电影前所未有的音乐世界。他不只在作曲上运用更多的实验手法,还为每个出场人物都谱写出独属于自己的音乐主题。音乐已经远远超越为画面服务的基本功能,成为故事和画面之外的第三层人物心理世界。

首先是迈尔斯。《纵横宇宙》前半段,步入青春期的迈尔斯像普通少年一样与父母不合,而蜘蛛侠的身份又让他自觉已经足以独立。难以在普通人和蜘蛛侠的身份间找到平衡令他苦恼不堪。这种贴近现实的成长故事是对前作风格的延续。

与故事相配,影片前半段的配乐大体也延续了前作迈尔斯主题的曲风,但彭博顿也做出了一定改变。他加重管弦乐中刮碟音效的比例,同时融入更多样的电子噪音,让音乐更具能量感,也更焦躁多变。这对应着迈尔斯步入少年后逐渐复杂的内心、过剩的精力和躁动的情绪。尽管藏着隐隐的不安定感,前半段音乐的总体基调还是明朗向上,因为迈尔斯的烦恼是他青春心灵的产物,有着鲜亮的底色。

《蜘蛛侠:纵横宇宙》剧照

到了影片后半段,故事逐步走向灰色,迈尔斯的内心世界也进入了深水区。他得知要保证蜘蛛宇宙的安全,就必须放任父亲死亡。这是蜘蛛宇宙的规则,是他成为蜘蛛侠必须付出的代价。原本代表光明理想的蜘蛛侠身份竟成了迈尔斯的命运悲剧和道德困境。配乐也随迈尔斯的内心转入黑暗。彭博顿将前作中徘徊者的主题音乐一点点融入迈尔斯的主题,并辅以更大量、更刺耳的阴冷噪音。迈尔斯蓬勃的电子嘻哈被徘徊者的黑色氛围音乐一步步吞噬,正如他原本单纯坚定的信念正渐渐化为是非不明的道德抉择。

影片高潮,经过内心挣扎的迈尔斯决定抗争命运,配乐也从黑暗的谷底走出。有力的嘻哈电子鼓点再次响起,试图冲破死水般凝滞的氛围音乐。然而,不和谐的电子噪音仍如灰色的雾霾弥漫四周,暗示着迈尔斯对蜘蛛侠身份的信仰已经濒临崩塌。他经历了成人礼,不可能再回归少年。

从前半段的电子嘻哈管弦乐到后半段弱旋律性的黑色噪音氛围音乐,再到结尾两者的合而为一,彭博顿为迈尔斯构建出一条完整的音乐心路历程。

迈尔斯

格温与迈尔斯一样,也因蜘蛛侠身份陷入艰难的道德抉择,但她作为少女,内心挣扎和情感表达都更为敏感隐晦。同时,格温的人设也热衷于1990和2000年代的独立音乐。基于这些特性,彭博顿为格温写出了融合梦幻流行和垃圾摇滚风格的实验电子音乐。合成器的飘渺音色散发着芭蕾般浪漫忧郁的抒情性,混沌的神秘意境在乐声中萦绕。格温与父亲和迈尔斯的纠葛、在蜘蛛侠责任与个人情感间的徘徊不定在乐音中若隐若现。中段扭曲粗粝的吉他突然响起,原先的静谧梦幻电音瞬间转换成横冲直撞的硬摇滚。格温被压抑的躁动能量喷薄而发。她与迈尔斯一样,也决心与命运做最后的抗争。

格温

蜘蛛宇宙的统领者米格尔雷厉风行,严格冷酷地强迫迈尔斯和格温遵循蜘蛛侠的责任,维系整个宇宙的安全。他的音乐主题因此透出粗糙坚硬的电子科技感,也是全片最接近赛博朋克科幻风格的配乐。冰冷的电子噪音不断扩张,包围压迫着宇宙中的一切。米格尔的副手杰西卡与他一样严厉,但少了领袖的城府,多了执行者的强势坚定。她的主题中混杂了人声尖啸和重金属吉他,仿佛是在发号不容质疑的施令。

米格尔

杰西卡

开篇与格温对战的怪物秃鹫来自意大利,彭博顿特意用一段意大利歌剧美声作为其主题音乐。但如果只有歌剧,就会与全片其他音乐不合拍。彭博顿于是又录了一段用中世纪弦乐器演奏的纯音乐,并通过时间拉长处理使其产生电子脉冲声效。电子化的中世纪弦乐与歌剧美声融为一体,两者的原始旋律和听感依稀可辨,却又被电子效果扭曲,与全片音乐曲风完美融合。

秃鹫

片中有一名印度蜘蛛侠,彭博顿为了谱写主题,对印度音乐进行调研。“拉格”(Raga)是印度古典音乐旋律所用的特殊调式。彭博顿意外发现,印度音乐人早在1980年代初期便将“拉格”应用到电子音乐中,创作出酸浩室(Acid House)风格的嘻哈伴奏,这比酸浩室嘻哈在西方兴起早了很多年。彭博顿参照“拉格酸浩室”写出一段具有鲜明印度特色的电子嘻哈伴奏,再将贯穿全片的电子噪音融入其中,以此作为印度蜘蛛侠独有的主题。

印度蜘蛛侠-Pavitr Prabhakar

朋克蜘蛛侠是片中性格最鲜明的配角之一,他源自朋克摇滚的叛逆精神也影响了迈尔斯的成长。因此,他的主题音乐以一段快速凌厉的朋克摇滚为主旋律,夹杂其中的人声嚎叫既带有朋克的演唱特色,又如一种画龙点睛的乐器凸显出朋克的躁动,与全片的能量感无缝衔接。中间部分旋律做了电子合成器处理,近于装饰音,在朋克风格之上赋予全曲未来科幻感。

朋克蜘蛛侠-Hobie Brown

作为全片最难以捉摸的反派,斑点的主题音乐也充分显出神秘特性。长线条、氛围化的合成器旋律像是在黑暗中不断下坠,中间还不时点缀着类似中国琵琶的水波纹乐音。全曲仿佛将人推入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暗洞穴,没入水中,无法浮起。曲目命字也是“斑点的洞”。片中斑点的专有技能正是制造黑洞,穿梭其中,而他的复仇更是开启了迈尔斯蜘蛛侠身份中存在的黑洞。

斑点

迈尔斯与父母的关系是影片着力刻画的情感主线之一,刻画方式也力求贴近现实,凸显人性化的感染力。彭博顿也因此为迈尔斯父母创作出全片实验性最弱的配乐。父亲主题是一段经典风格的嘻哈伴奏,母亲主题则是用真实乐器演奏的抒情弦乐。这两段音乐中没有融合特殊效果,趋近传统电影配乐,注重真实感和情感渲染,赋予亲子关系打动人心的力量。

《蜘蛛侠:纵横宇宙》剧照

纵观全片配乐,彭博顿谱写出远多于前作的人物主题,且各主题之间的音乐风格差异显著,各种大相径庭的音乐元素频繁出现。这种拼贴融合式的配乐风格也与《纵横宇宙》的整体创作思路一脉相承。故事方面,全片刻画出多个蜘蛛侠,性格气质和文化背景都截然不同。视觉风格方面,每一个角色、每一段场景也都映射出各异的绘画设计流派。然而,如何将如此多元的差异统一成一个整体,是创作者的一大挑战。

为此,彭博顿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在所有曲子里融入电子音效。有时是主旋律,有时是装饰音,有时类似巴洛克音乐的通奏低音,充当底层伴奏,有时特定乐器和旋律会被电子化处理。他以此将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各路音乐纳入同一体系,为全片建立起实验电子的核心曲风。

《蜘蛛侠:纵横宇宙》剧照

二是在不同曲子中插入相似旋律。迈尔斯和格温的主题在多个动作场面配乐中依稀重现。多数蜘蛛宇宙场景配乐里时常会出现米格尔的主题。印度蜘蛛侠主题的“拉格”部分与迈尔斯主题的电子鼓点有相似之处。斑点主题像是格温主题的暗黑版,而迈尔斯母亲的主题则像格温主题的抒情版。秃鹫主题里能间或听到格温、米格尔和杰西卡主题的影子。彭博顿虽然让这些旋律重复出现,但都会在音色或节奏上做出调整。他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度,既避免重复感,又足以在不同曲目间建立起联系。

既是画面的催化剂,又是角色的心灵之音,既实验多元,又严丝合缝,完整统一。《纵横宇宙》的配乐不只是高水平的电影音乐,更是一部具备独立生命的现代音乐佳作。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