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是这样躲过二叔朱高煦的埋伏顺利继位的。

江忆军事纪 2020-01-10 19:59:41

这几天,电视剧《大明风华》在热播,剧中的朱高煦一心想要夺得皇位,在明仁宗朱高炽病重之时就已起兵造反,在仁宗去世后,太子朱瞻基顺利即位。

剧中没有展现朱高煦派兵伏击朱瞻基的剧情,对于朱瞻基即位过程是一带而过。历史上的朱高煦是在朱瞻基即位后才起兵造反的,他当时在封地乐安州。

朱瞻基可以说是带着金钥匙降生的,他的降生让爷爷朱棣看到了靖难成功的希望。朱棣对这位长孙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给他选配了当时最好的师资团队。

就连远征漠北,朱棣也不忘带上朱瞻基,从小就将他当皇位继承人来培养。朱瞻基体魄强健,天资聪明,这让尚武的朱棣特别重视对其军事才能的培养。

靖难后的第二年(1403年),朱瞻基父亲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八年后,朱瞻基被朱棣立为皇太孙。朱瞻基的得势,引起了叔叔朱高煦很朱高燧的不满。

在第二次漠北战役中,朱高煦就开始出处刁难十五岁的朱瞻基。朱高煦曾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功勋,但同时他的不端品行也逐渐显现,此时朱棣并未在意。

自从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获封汉王的朱高煦就起了夺嫡之心,经常采用不法手段陷害太子极其幕僚。朱高煦危险行为被朱棣察觉,朱棣欲废其为庶人。

后在太子朱高炽的求情之下,朱棣将其封到乐安州(山东惠民)。就藩后的朱高煦,仍然不思悔改,一心在谋划造反。1424年,朱棣病逝,朱高炽即位。

同年,朱瞻基被仁宗(朱高炽)立为皇太子。仁宗当政后,对朱高煦采取怀柔政策,用仁爱来感化朱高煦。但遗憾的是,仁宗在即位九个月后便病逝了。

仁宗在病重期间,将朱瞻基派到南京考察迁都之事(北京迁回南京),《大明风华》中演的是让朱瞻基去南京稳住江南七省的藩王们,用以瓦解朱高煦。

朱高煦一直没有放弃对皇位的争夺,在仁宗病重期间,他在山东积极筹划起兵之事。他清楚哥哥朱高炽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打算在半路伏击侄子朱瞻基。

但人算不如天算,在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京师六百里加急文书传到乐安州,但这个消息不是朱瞻基被俘的消息,而是朱瞻基回京的消息。

这一消息对朱高煦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在朱瞻基即位过程中他竟然束手无策。问题来了,朱高煦在朱瞻基返京之时,有没有设伏?

据《明史》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庚戌,即皇帝位。”

这段话是说,洪熙元年四月,南京屡发地震,朱瞻基被派往南京考察迁都之事。到了五月二十八日,仁宗生病,同时召朱瞻基回京。六月十七,抵达良乡。

朱瞻基在良乡接到遗诏,说明这时仁宗已经病逝,秘不发丧。朱瞻基回京之后,才向全国通告仁宗驾崩的消息。在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即位,是为宣宗。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皇宫对朱高炽病重和病逝的消息进行了封锁。当时通知朱瞻基时,也是采用秘密方式。从返京时间看,朱瞻基有意绕开山东。

八百里加急三天能将消息送达南京,朱瞻基返回时用了十六天,还算正常。而此时的朱高煦绝对没有得到仁宗病重的消息,压根就不知道朱瞻基要返京城。

也许他早已安排好一切,就等仁宗驾崩的消息,以便在半道伏击朱瞻基。但仁宗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他大弥留之际,秘召朱瞻基回京,驾崩后秘不发丧。

仁宗的这两手准备,彻底断绝了朱高煦的幻想。等他得到消息时,朱瞻基已经即位。还有一种说法,朱高煦在半道设下埋伏,结果被朱瞻基成功躲过回京。

这种说法也有可能性,但缺乏相关的史料记载,只能是一种推断。但朱瞻基当时肯定是绕开山东北上回京的,不管朱高煦也没有设伏,这是一种安全措施。

总之,朱高煦得不到即时的动态讯息,很难做出后续计划,即便有设伏截击之意,也是难以付诸行动。对朱瞻基来说,无论有无埋伏,他都会避开山东。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