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朝廷准备搞一次制科考试。
制科考试跟我们所熟知的科举考试不一样。
科举是三年一次,而制科考试是不定期的。
比科举考试还要繁琐,必须得有大臣推荐才能参加。
整个南北两宋制科考试举行过22次,但选拔出来的,仅仅有41人。
所以,谁都想抓住这个机会。
广东曲江县的主簿王仝,向上级推荐了一个叫余希古的人。
知州拒绝了王仝的请求,理由:余希古很有才华,但连乡贡都没过,还是别浪费指标了。
王仝是个死心眼子,认为余希古肯定行,软磨硬泡,求领导给他个面子。
“听不懂人话是吧?干脆,你也别在这闹腾,回家养老去吧。”
连带着余希古,以涉嫌勾结政府工作人员谋私的罪名,被臀杖二十。
依据大宋律法,受过杖刑的读书人不能参加科举了。
02
不过余希古脑子还是很活泛的:曲江不能考,我去别的地方。
余希古改名为余靖,跑到虔州(江西赣州),参加了科举考试。
没想到一次运气爆棚,一下子就中了进士。
并很快得到范仲淹的赏识,成了一名谏官,怼天怼地怼空气。
光是被他弹劾过的大人物,就有名将狄青,枢密使夏竦,甚至仁宗最爱的张贵妃的伯伯张尧佐。
谁看见了,都躲着走。
这样的刺头,当然有人想弄他,可无奈找不到他的黑料。
再一个,余希古曾三次出使辽国,其中一次面对面跟大辽皇帝谈判,促成了和平。
连皇帝都把他当成宝,对手们还真拿他没办法。
03
而此时的王仝,一个普通老百姓,成天面朝黄土背朝天。
王仝当然知道余希古混得风生水起了,心里不是滋味儿:当初要不是为了你,我能混成这样?你不得拉拔我一下?
于是,隔三差五就找余希古借点生活费,借的也不多,就是让你不好意思拒绝。
可次数多了,余希古终于烦了,因为他也没有那么多钱。
他要是有钱,早被对手扳倒了。
两个人的关系开始微妙变化。
余希古想不到,自己会栽在昔日的恩人手里......
04
京城里有一个秘书丞叫茹孝标,他妈死了,需要回家守孝三年。
茹孝标有点不开心:我这个秘书丞才干几天,三年后谁还认识我?
就这样,守孝期还没满,茹孝标就提前回京,四处活动,希望能提前上班。
这在以孝治国的年代,属于大罪。
很快这件事就被余希古知道了,几乎没费劲儿,就把茹孝标撵回家了。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茹孝标:我就不信你的屁股那么干净?
茹孝标不知从哪儿打听到了,余希古改名余靖违规参加高考的事。
但光听说没有用,你得有证据。
证据就是当年余希古在韶关受过处分的卷宗。
可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按照规定卷宗应该已经销毁了。
茹孝标不死心,还是踏上了去韶关的路,万一呢?
你别说,还真是让茹孝标给蒙对了。
当年负责这个事情的小吏在几年前就死了,其他卷宗也早没有了,但神奇的是,余希古的卷宗还在。
原来在余希古功成名就后,这个小吏曾进京出差,顺便找向余希古要点好处费,但被余希古无情拒绝了。
这个小吏就独把余希古的卷宗,藏了起来,临死前交给儿子:这东西以后会有大用处。
05
看过卷宗,茹孝标才知道,居然还有人证,王仝。
真是天助我也!
很快,茹孝标就这这事捅到了朝廷,仁宗很震怒: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浓眉大眼的余靖居然也是这样的人?
马上派人去传王仝。
余希古慌了,派人先一步找到王仝:出去躲躲吧,你可不能出来作证啊,会死人的。
王仝怎么可能让余希古一句话就颠了:让我跑路也行,给路费。
到了这步田地,余希古不给也不行,咬咬牙,拿了一百两银子装在一个茶叶罐里托人给他捎去。
但万万没想到,余希古托的这人也不是个地道人:什么茶叶这么重?
打开一翻,果然藏着白花花的银子。
银子拿走,只把茶叶带给了王仝。
王仝打开一看,气疯了,向朝廷举报:没错,余靖就是余希古。
结局可想而知......
06
余希古违规考试,但官声还是不错的。
和范仲淹,欧阳修,尹洙被合称为“四贤”。
与欧阳修,蔡襄,王素被合称为“四谏”。
除了包拯,他是也敢把唾沫喷在仁宗脸上的勇士!
可惜了~
余靖结局很好啊!1063年宋英宗即位,余靖拜工部尚书。1064年余靖回京述职途次南京,偶染风寒,病重不起,卒于江宁府秦淮亭,享年六十五岁。英宗闻讯恻然,辍朝一日追赠刑部尚书,谥曰“襄”,后人尊称忠襄公。
人类最大的恶数不过淫私黑毒贪名誉
余靖贬谪后复起,后位至始兴郡开国公,死后谥号襄,称忠襄公
还是不够狠,有威胁的苗头先给钱喝酒再灭口,毕竟坏人比较多……
两宋科考22次,只录取41人?哪里来的数据?
宋英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卒于江宁,享年六十五,追赠刑部尚书,谥号为襄,著有《武溪集》二十卷。
唉,也不错!按说是上苍派了个续命的,只是:时间段?时间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