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公元1872年10月16日,已经十七岁的同治皇帝在两宫太后的注视下迎娶自己的皇后阿鲁特氏。这是清王朝在时隔207年后再次举行皇帝大婚,上一次皇帝大婚还是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时,十一岁的康熙皇帝与十三岁的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举行的大婚典礼。此时的紫禁城中,上至慈安皇太后,下到普通的太监宫女,人人喜气洋洋,而唯独只有一个人对于皇帝大婚一脸的不痛快,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
自己的亲儿子成亲,按照常理来说,当娘的应该是最高兴的,但是慈禧太后却一脸的不痛快。让慈禧太后不高兴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皇帝的大婚意味着年幼的皇帝已经成人,而皇帝成人就意味着必须要亲裁政务,而皇帝的亲政则意味着以皇帝年幼无法理政为名垂帘听政的两宫皇太后将没有理由继续听政,这对于权力欲望极强的慈禧太后是极为痛苦的。除此之外,同治皇帝皇后的人选不是慈禧太后推荐的人选也是导致慈禧太后怏怏不乐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慈禧太后中意的皇后人选是谁?这里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首先要从同治皇帝大婚之前说起。
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共有五位皇帝在幼年时登基。这其中,清初的顺治、康熙和清末的同治光绪四位皇帝比较出名,而清朝真正在紫禁城内举行皇帝大婚的,也只有这四位皇帝。顺治、康熙两位小皇帝都是在十二三岁时举行的大婚,然而同治和光绪两位小皇帝都是在十七八岁时才举行的大婚,不言而喻,造成同治、光绪两位皇帝晚婚的始作俑者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因为不愿意在皇帝大婚之后卷帘归政,因此总以皇帝“典学未成”为理由,拖延小皇帝的大婚,同治皇帝如此,光绪皇帝亦是如此。
到了同治十一年时,十七岁的同治皇帝无论如何也必须要举行大婚了,慈禧太后不得已,开始为年轻的同治皇帝操办大婚典礼,而皇帝大婚首当其冲的就是皇后的人选。但是围绕着新皇后的人选,同治皇帝的嫡母慈安太后和生母慈禧太后则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慈安太后相中了端庄稳重的阿鲁特氏为皇后,而慈禧太后则相中了活泼俏丽的富察氏,两位皇太后都希望自己中意的人选成为新皇后,因此暗中角力,互不相让。
因为两位太后的互不妥协,因此最终决定由同治皇帝自己挑选皇后,让慈禧太后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竟然选中了慈安太后举荐的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太后有理由认为,自己的儿子是故意与自己过不去,为了挽回颜面,慈禧太后强令同治皇帝将自己原本中意的皇后人选富察氏封为慧妃,同时还晓谕六宫,宣布慧妃富察氏份例、待遇皆同贵妃例。
刚刚入宫,既无子嗣又出身一般的富察氏凭借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很快成为了同治皇帝后宫之中的二号人物。虽然慈禧太后有意抬举慧妃富察氏,但是年轻的同治皇帝对这位慧妃却没有任何兴趣,大婚后的同治皇帝只宠爱皇后阿鲁特氏一人,慧妃因此不得不与同治皇帝的瑜嫔、珣嫔和瑨贵人一同饱尝独守空房的滋味。然而就是这样“守活寡”的日子,也随着同治皇帝的病逝而结束了。
同治十三年,十九岁的同治皇帝病逝,皇后阿鲁特氏因不堪慈禧太后的虐待而在同治皇帝去世百日后自尽,而十几岁的慧妃则不得不从此成为节妇。同治皇帝病重时,慈禧太后为了冲喜,竟然将慧妃连升两级,封为皇贵妃,而同治皇帝的其余嫔妃都只晋升一级。光绪皇帝即位后, 慈禧太后很少理会瑜妃、珣妃和瑨嫔三人,但却喜欢与慧妃亲近。
据慈禧太后身边的人回忆,慈禧太后认为慧妃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年迈的慈禧太后在丧夫丧子之后仿佛能够从年轻的慧妃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那段陪伴在咸丰皇帝身边深受宠爱的日子恐怕是慈禧太后一生最为美好的一段时光了。
光绪皇帝即位后,作为皇嫂身份的富察氏被两宫皇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晋为敦宜皇贵妃,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富察氏又被封为敦宜荣庆皇贵妃,皇贵妃得到四个字封号的,有清一代,仅此一例,慈禧太后对于富察氏的宠爱可见一斑。
可就是这样一位深受慈禧太后宠爱的儿媳,却在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被逃跑的慈禧太后丢在了皇宫之中。实际上并非慈禧太后不想带富察氏随行,而是当时局势紧张,慈禧逃跑时太过匆忙。慈禧太后走时仅带上了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甚至连光绪皇帝的瑾妃都没来得及通知。而瑾妃则是在事后得知两宫出逃的消息后坐着马车追上了慈禧太后等人。而被慈禧太后丢在宫中的六位前朝遗妃则在瑜贵妃赫舍里氏的带领下躲过了一劫。
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元1904年,富察氏带着未能当上皇后的遗憾病逝,年仅四十六岁,这位一生被慈禧宠爱的儿媳却成了同治皇帝四妃中最为短命的一位。富察氏病逝后,清廷将其谥为淑慎皇贵妃,并将其葬入同治皇帝惠陵妃园寝中最为尊贵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