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中美两国就科技合作达成新协议,又将迎来怎样的波澜?首先,中美代表于北京签署的这份议定书,确认了两国将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延期五年至2029年。对于期待和平与合作的全球观众来说,这是个好消息。然而,这一行动也像极了一盘被精心设计的棋局。拜登政府在即将卸任之时作出这个决定,其背后深意耐人寻味。
(美国总统拜登)
美国在过去几年里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态度一直谨慎且矛盾。在地缘政治上,他们放开援乌武器使用限制、频繁对台军售等,这些举动引发了地区乃至全球局势的紧张。然而,在此刻选择延长和中方的科技合作协议,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出于战略需求的布局,而非对中国的友好姿态。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这份协议进行了大规模修改,显示出美方对涉及新兴技术和关键领域交流的警觉和保守。这种“门户半开”的合作方式,让人不得不问:美国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5年)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或许是因为中国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迅速崛起,已经让美国意识到技术封锁策略显然行不通。与其强行对抗,不如通过有限的合作来尝试理解和借鉴。
但这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默契?恐怕未必。特朗普上台后,很可能立即撕毁这份协议。因此,这次协定的延期,更像是拜登出于“美国利益优先”的策略考量,而非真正愿意与中国携手共进。
(特朗普)
从此事可以看出,美方目前并不愿意和我们好好谈合作,尤其是对于拜登而言,即便特朗普即将上任,也不忘从我们身上占便宜。就像美财长耶伦一样,她就试图问责中国。
耶伦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指责中国商品对美国构成威胁,甚至扬言制裁中方银行。
(美财长耶伦)
回顾过去,美国曾威胁制裁部分中资银行,以切断中俄经济联系,并讨论将中国排除出Swift系统的可能性。这样的举措虽未最终实施,但始终悬而未落,使得中美关系时刻处于紧绷状态。
然而,在这种紧张关系的另一面,依然存在对话与解决的希望。即将进行的中美高官会晤,将成为观察两国关系走向的重要窗口。在南非举办的20国集团会议期间,中美官员的双边会谈也许会透露出双方如何在复杂态势下寻找合作突破口的新动向。
而这些往来的可能性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事实上,每一次谈判都是一种对未来的试探,一种对更稳定、更理性交流道路的探索。尽管目前的局势让人捉摸不透,但这种不确定性之中蕴藏的潜力,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