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高原上用完的手纸该不该带走”的话题再次涌上我的脑海。
这并不是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讨论,而是来自一档综艺节目,《一路前行》。
当时,胡歌和刘涛站在荒凉的草原上,为了这个看似“琐碎”的问题争论了六分多钟。
有人觉得这个问题有些“重口味”,也有人觉得他们讨论得“没必要”,但当最后环保的意义被提炼出来时,我突然理解了节目组的用意。
这档豆瓣评分高达9.2的综艺,为什么一直没有真正“火”起来呢?
或许,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内容。
很少有人会把胡歌和张辰亮这两个人联想到一起。
一个是低调做环保的演员,一个是用冷幽默方式科普科学知识的“网红博主”。
这两位看似毫无交集的人,却成为了《一路前行》的“黄金搭档”。
一个负责引领大家走进自然,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另一个用“京味幽默”将自然科学讲得深入浅出。
更有趣的是,张辰亮这次不仅是嘉宾,还担任了节目的总导演。
在节目里,他们一起走进玉树的高原草原,寻找藏狐的踪迹。
张辰亮对于野生动物知识得心应手,而胡歌则总是在关键时刻抛出从容又有哲理的言论,两人的对话常常让人忍俊不禁。
胡歌调侃自己“高反严重可以把脸埋到草里吸氧”,张辰亮则反问“那这草真的能救命吗?
”这种轻松的场景让观众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逐渐感受到了自然和环保的魅力。
草原上的“网红动物”,一个表情包就能保护生态圈提到藏狐,你可能立刻想到了那张呆萌又厌世的“方脸”表情包。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看似喜感的小生物,其实是草原生态的保护伞,被称为“伞护种”。
有趣的是,节目中,胡歌和张辰亮还观察到了藏狐与旱獭之间的“邻里纠纷”。
旱獭因为打窝导致地面的洞眼遍布,而藏狐则成功“强占”了这些洞穴。
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动物,却因为生存环境而产生了自然的联系。
坦率来说,一种动物定为“网红”,既是它的幸运,也是其它生物的福气。
当我们通过表情包或者综艺节目爱上藏狐时,也会开始关注其生存地嘉塘草原的生态状况。
节目组甚至还专门探讨了一种实际的环保措施——通过增加猛禽的数量来间接控制草原“小破坏者”鼠兔的扩张,以促进生态平衡。
这些方式看似简单,但正是这样的保护行动,改变了很多看似偏远的地区,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从青蛙塑料袋到观鲸船,环保就在身边环保问题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像胡歌偶遇的藏族志愿者阿吾。
阿吾回忆,自己当年只是捡了一个塑料袋,发现里面装着许多已经干死的小青蛙,这让他坚定了垃圾回收的习惯。
他的逻辑很简单:完成这件事不需要太多资金,只靠体力就可以让环境好上一点,这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垃圾问题,节目中还提到“观鲸”的故事。
在广西北海的涠洲岛,胡歌和张辰亮偶遇了一对布氏鲸母子。
鲸鱼的可爱让他们激动不已,但同时,他们也发现一些观鲸船可能会惊扰这些温和的巨兽。
一边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另一边是对自然生物的保护,这中间该如何找到平衡?
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绝对,但节目通过让观众亲眼目睹鲸鱼的生存现状,也许已经打开了一扇关于环保的思考之门。
胡歌给出的答案:一个人可以改变什么?
当我们在大城市炫目的灯光下生活时,很难意识到,某些不起眼的地方正因为个别人的坚持而默默变得更好。
比如青海高原的嘉塘草原,几十年前,那里因为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大片草场已经退化。
近几年牧民们开始封育草地,已经恢复了超过2000亩的草场。
这些被保护起来的草地,仿佛为人们展示了“30年前的嘉塘草原”是什么样子。
《一路前行》诠释了一个核心观点:环保不需要宏大的理由,也不用背负压力。
或许它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比如从不随手丢垃圾开始;又或许通过一场公开的综艺讨论,给观众留下一种对自然万物的热爱。
胡歌说得好:“很多事,只要你做了,就有意义。
”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立刻扭转地球的生态问题,但《一路前行》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启发是从小事做起。
一个人爱上自然,一个群体关注生态,一个社会形成环保风潮,最终会为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化。
而自然也会以它的美丽与多样,为我们送上更好的未来。
你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这一改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