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惯一个人,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

老子道德经 2024-09-28 09:04:21

很喜欢《道德经》中的一句话: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正是因为善于滋润万物却从不争夺所以被推崇。

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更是一种需要不断修行的智品德。

当一个人看不惯一个人时,能够做到避其锋芒,理解包容,才是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

不争,以退为进

人为什么活着那么累?”

因为求而不得,又放下不甘。既看不惯周遭的人,又没办法改变自己。”

《插秧诗》中有句诗说:“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插秧的时候看似弯腰后退,其实却也是前行的一种方式。

遇到自己不喜的人也是如此,当你学会了选择以退为进,这也意味者你成为了真正的赢家。

唐朝时潞州有一个农民,他家五世同堂。

唐太宗讨伐并州的时候,路过这个农民的家,看到了他家如此多的人口,非常的吃惊,便召见了他家的长辈,问道:

“你是用什么办法使得五代人都能和睦地住在一起呢?”

那个长辈人回答说:“我没有其他办法,只不过是能什么都不争夺,互相推让罢了。”

《道德经》中也有句话叫:“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好的人生,要有临事不争的从容,与人不较劲的智慧。

遇事请一笑而过,心平气和,专注的过自己的人生。

不说,沉默是金

在《红楼梦》中角色叫晴雯,她虽只是个丫鬟,但性情甚高,总是看不惯他人。

有人攀高枝,她就冷嘲热讽;

宝玉给别的女生梳头发,她也要给予嘲笑;

有人亲切地称呼宝玉,她又是一通讥讽;

得知有人偷镯子,她也要叫嚷着将其赶出去。

她眼睛里总是容不得一点沙子,一直盯着看不惯的地方看。

她疏忽了自己狂傲得罪人太多,疏忽了自己尖酸惹人嫉恨,疏忽了自己跟宝玉没分寸的玩闹导致的流言……

有位红学家就评价道:“聪明人往往不知检束,又胸无宿物,不知自立堂援,其取祸速败也固宜。”

晴雯是个聪明人,却不懂得祸从口出,引起了他人的嫉妒和王夫人的误解,最终被撵出贾府含恨而起。

《礼记》中有云:“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说出的话负责,因为它不仅会伤人和气,更会引来祸端。

看破不说破,才是智者的行为,是能使你真正走向成熟的选择。

能容,成就自己

《默觚下·治篇七》中有云:“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容人其实就是容己。

林语堂与鲁迅先生因一起在女师大任教而相识,自此成为好友。

后来,林语堂创办《论语》刊目,做起了幽默大师。鲁迅却很不理解,认为国家危难关头,哪有幽默可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手中的枪。

自此,俩人在思想上越走越远,鲁迅也愈加看不惯林语堂,但林语堂对鲁迅始终无怨无悔。

曾有人问起林语堂与鲁迅那段不快的经历,出人意料的是林语堂言语中尽是对鲁迅的推崇。

后来,林语堂远赴美国,终此一生,两人再没机会见面。于鲁迅去世时,林语堂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吾始终敬鲁迅......大凡以所见相左相同,而为离合之迹,绝无私人意气存焉。”

圣人言:“君子和而不同。”

又有言:“己所欲,勿施于人。”

面对看不惯的东西,不再指责,尝试去接纳;

尊重别人的喜好、习惯和处事方式,懂得包容。

这都是你做人的肚量,也会成就你宽大的格局。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一书里写道: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用智慧接受不能接受的事,用气量容下不能容忍的事。

烦恼从不是来于外界,而是源自内心。

不争,是看淡了世事的从容;

不说,是与人友善的妙法;

能容,是你相安处世的智慧。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