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不会死!“放弃国籍、美化日本”的赵立新,彻底活成了笑话

冬梅乐娱 2024-12-28 13:40:06

赵立新这个名字,放在几年前,大概会让很多人眼前一亮。演技炸裂不说,还颇有点文化人的范儿。他在《走向共和》里演的罗文,那是一绝啊,精明干练又透着些许圆滑,让人觉得,这演员真是德艺双馨的典型代表。但你知道吗?这位“老戏骨”后来竟然因为一句话,把自己的好牌打了个稀巴烂。

当时,他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段言论,说日本侵华时期怎么没把故宫里的东西全搬走。这话一出,哎呀,我跟你说,全网都炸锅了!有人直接拍桌子问:什么意思?这是替日军洗白呢还是咋地?还有人说他压根忘了南京大屠杀、慰安妇这些历史惨痛记忆。就这事儿,中国网友能忍得下去才怪。有些人直截了当地给他扣上一顶帽子——汉奸。听起来很狠,但从舆论场上的热闹劲来看,也不是没有来由。

其实吧,要我猜,他可能也就是想搞点所谓的“另类视角”,结果玩火自焚。当公众人物可不能随便乱讲话呀,尤其是在这么敏感的话题上。不少粉丝心寒得不得了,本来说好的实力派演员,你倒好,上来先伤大家伙心。这不,就像端起碗吃肉,又反手砸锅一样让人生气!

更有意思的是,人们扒出来,他早已经入籍瑞典,不再是中国公民。一时间,这消息就跟火柴碰到了汽油桶似的,又一次引爆舆情。本来嘛,对于一个出生于军人家庭的人,大众对他的期望值可是高到天花板以上啊。然而转头发现,人家不仅改换门庭,还用外国身份发表这种敏感言论,就像往已经生疼的伤口撒盐一样扎心。有些网友愤愤不平地吐槽:既然都拿别国护照了,是不是咱国家那些苦难故事对他来说显得遥远又无关紧要?

不过,说句实话,他小时候确实经历过不少波折。据说父母离异后,他一直和妈妈生活,有段时间还住国外。所以受西方文化影响深一些,也是可以理解吧。但问题来了,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对民族历史缺乏基本敬畏和共鸣意识,这是不是太失分了一点?总不能因为长年漂泊海外,就彻底把根给丢掉吧?

如果我们翻开赵立新的履历表,会发现这个男人曾经是真的风光无限。他作为中央戏剧学院交换生,在俄罗斯学习期间成绩优异,一路斩获多项奖学金。而后,更是在瑞典站稳脚跟,不仅加入瑞典国家话剧团,还获得国际性的认可。不夸张地讲,当年的他,可谓是中国艺术界的一张名片。然而回国发展之后,各种影视作品接踵而至,《大明王朝1566》、《芈月传》,哪部不是经典中的经典?粉丝们喜欢他,就是冲着那股沉稳内敛加硬核业务能力去的。谁能想到最后栽在自己嘴上呢?

其实咱普通老百姓最看重啥,无非是真诚二字罢了。如果他说错话以后愿意坦率承认错误,并且以实际行动修补形象,或许事情不会闹到不可收拾。不过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他试图辩解,却越描越黑。一边否认美化侵略行为,一边却死守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围观群众越看越迷惑:究竟是真糊涂还是假聪明?

后来怎么样不用多说,你懂得。从那之后,再也没人见到他的身影。不管过去捧红他的荧幕角色多么深入人心,只要提起赵立新三个字,多半都会带着一种复杂情绪。“祸从口出”这个词,用在这里简直不要太贴切。而对于其他拥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来说,这件事也是个活生生的大教训。在网络时代,每一句公开发言,都可能被无限放大乃至断章取义。如果触及敏感领域,更需小心翼翼,否则一个闪失就会掉进万劫不复之渊。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公众人物常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中呢?或许,他们习惯于站在人群焦点处,以为自身足够强大,可以轻易驾驭任何争议性内容。但事实证明,再大的腕儿,如果忽视大众情绪,总归逃不过被推下神坛的一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自作孽不可活;但换个角度想,也未尝不是整个娱乐圈浮躁风气的一面镜子。

当然啦,我们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只不过明星或者知名人士承担不起这样的代价罢了。在聚光灯下生活,看似光鲜,其实压力山大。那么,与其冒险挑战底线,不如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用作品赢回掌声与尊重。我敢打赌,如果当初赵立新选择闭嘴,现在局面肯定完全不同。不过人生没有彩排,该来的终究躲不过,对吧?

所以啰嗦半天,到头来也只有一句忠告送给所有追逐名利场的人:凡事三思而后行,比赚快钱更重要的是留住初心,因为它比什么奖杯、荣誉甚至财富都弥足珍贵。这道理听起来简单,可惜真做到的不多。当然啦,我这么唠叨,其实只是希望类似悲剧别再发生罢了。毕竟,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想看到更多真正令人骄傲和放心的大师级人物,而不是每天忙着为各种莫名其妙的新热点操碎心啊!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