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333”工作法建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天府大事小事麻烦事 2024-04-13 12:17:12

【天府直观:刘勇报道】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民政局在推进社工站建设过程中,聚焦“333”工作法,不断推动区社工总站-街道社工站-社区社工室三级社工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高水平服务。

聚焦“三化融合”推动高标准建设

规范化建强阵地。区级社工总站、街道社工站、社区社工室坚持党建引领,充分运用成华社工特色IP,统一社工站(室)氛围营造,坚持“去行政化、去机关化、去说教化”的打造思路,进一步优化站(室)对外宣传展示功能;统一规范设置标识标牌,优化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社工办公区、档案室等,强化站(室)社会工作服务阵地功能;结合属地实际,有效整合个案工作室、活动室等专业服务功能载体,扩充运营机构社工办公场地,增强空间利用率,拓展站(室)未来空间发展功能。2022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00余万元用于区社工总站建设;调整1000余万元站(室)运营经费用于街道社工站、社区社工室打造。

▲社工入户探访困境儿童

专业化运营站点。成华区建成社工总站1个、街道社工站11个、社区(村)社工室83个,打造街道级品牌社工站4个,基本构建起“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工服务网络,先后引入专业社工机构41家、专业社工190余名,进一步完善人员、档案、财务等系列管理制度,提高站(室)规范化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依托区社工总站加大社工人才赋能培训力度,持续为站(室)运营输送“专业血液”。

标准化开展服务。成华区坚持“规范运行+数据支撑+专业服务”运作逻辑,构建各级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成华零距社工”小程序,建立各类人群服务基础数据库、需求数据库、帮扶数据库等台账。同时研发个案服务量表,规范个案服务工具,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三个方面,设计48项评估指标,为老、幼、病、残、妇等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基础服务、专业服务、拓展服务等。通过服务供需精准对接,细化服务内容,实现“一站一品”特色服务,进一步推动建立“功能齐全、运行规范、服务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建立“三项机制”推动高质量运行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以区社工总站为牵引,建立民政部门、社工站、社工室等多方工作联络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信息联通,进一步细化街道社工站与社区社工室的合作协同。在运行过程中,突出街道社工站队伍建设、专业服务、资源整合、应急响应四大平台服务功能。一方面成立运行街道级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培育民生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建立注册志愿服务队伍;另一方面建立街道级特殊事件应急响应机制,重点做好特殊情况下街道、社区的资源链接、志愿者发动等工作,配合街道、社区做好应急响应。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成华区首先整合工作资源,积极链接“一老一小”、救助关爱等民政内部资源,同时深入摸排教育、人社、群团组织等区级部门下沉至街道、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事项和计划,将其全面纳入社工服务体系。其次,联动场所资源,整合街道关爱援助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邻里中心等阵地,强化同儿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多部门工作阵地的叠加共用。再次,多方整合资金资源,先后整合各项资金1200余万元,其中平台建设专项资金575万元、关爱援助资金270万元、公益创投资金195万元、市级支持资金115万元,有效强化三级站(室)建设资金保障。最后,聚力整合慈善资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慈善募捐活动,吸引更多社会慈善力量参与,将慈善资金、物资用于服务辖区居民。通过整合多元资源,满足站(室)发展需求,扩大站(室)服务规模,进一步提升运营机构“造血”功能和扎根基层的能力。

建立常态考核机制。成华区编制《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指南》《三级站(室)工作细则》《年度实施计划》等标准手册,建立例会统筹、考核督导、信息报送等联动制度,探索动态指标考核办法,每月根据站(室)功能和全年计划发布当月考核指标,每个季度进行实地拉练,有效促进各级站(室)统一标准、形成合力。

▲成都市成华区府青路街道社工站组织辖区儿童开展安全课堂

抓好“三维导向”推动高水平服务

汇聚力量做实民生导向。成华区民政局通过实地走访座谈、集中讨论、开展项目设计评选和案例评选等方式,鼓励和启发站(室)拓宽工作渠道,聚焦“一老一小”、社会救助等民政服务群体,围绕需求收集、项目实施、成效评估三大服务环节,科学运用“五社联动”方法,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各级站(点)凝聚全区3万余名注册志愿者力量,协助开展入户探访、社区活动、关心关爱等志愿服务,为辖区困难群体解决部分生活难题,提升生活质量,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服务网络。依托三级社工服务体系,各站(室)对群众需求把握更加精准、服务更加专业、资源管理更加高效,有效助力社区减负,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分类培育强化人才导向。成华区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社会工作理论培训、能力建设和实务研究,为培育专业服务队伍提供政策支持。实施“人才聚力·守护青银”成华区社工人才培育和发展项目,聚焦“一老一小”开展“专题理论+实务实训+场域实践”培训,组建由26名儿童类别专家、31名老年类别专家组成的“守护青银”智库团,实施长效的培养计划;启动成都市儿童实务社工人才提质计划,采用“共学+互学+团体督导+个别督导+案例剖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培训、督导支持和案例剖析,着力提升社工专业知识和实务工作能力。近年来,成功发动全区各行业、各领域3000余名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参加成都市社工员评定考试及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持续做好考前培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截至2023年年底,全区持证社工达到1043人。

▲“零距社工”协助高龄老人就医

专业服务树立品牌导向。成华区创新打造“零距社工”服务品牌,推动实现社会工作“零距离”为民服务。部分地区试点推进“区-街道-社区-院落及服务机构”四级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建强组织架构,打造“零距空间”,畅通社会工作服务“末梢”。建立“4+4+4”服务模式,即建立社工室反馈、志愿者报送、走访观察、居民到访4种需求收集渠道,落实需求分析、资源整合、资源匹配、项目设计4个执行环节,坚持从机构自评、居民满意度评价、资方成效评估、第三方专业评估4个维度科学评估,保障专业服务有效回应群众需求。以社工为引领、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分类探索“一老一小”和困难群体帮扶等不同领域的“五社联动”标准模式,进一步扩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人员、资金支持,保障社工站(室)长效运行,促进专业服务提标扩面,助力社区开展高质量服务。

(本文来源成都成华区民政)

0 阅读:0

天府大事小事麻烦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