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给了赖清德“当头一棒”,台当局罕见骚操作,王金平不装了

水落又石出 2024-11-25 11:10:52

台海军前顾问郭玺爆料,台军“自造潜艇”计划遭遇重大挫折。德国制造商因大陆的强势干预,决定不再向台湾出售潜艇专用发动机等关键设备。赖清德原本雄心勃勃的八艘潜艇计划,现在成了一纸空谈。

这一事件不仅重创了民进党的“本土自制”神话,也凸显了台当局在国际博弈中的尴尬与无力。

德国的决定并非意外。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德国在对华贸易中获益良多。面对大陆这个超大市场,任何一桩孤立的小额军火交易都显得微不足道。德国断供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权衡,更是政治智慧的体现。选择站在大陆的一边,德国在避免直接冲突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国际声誉加分。

相比之下,台湾的处境却愈发尴尬。台军的“自造潜艇”计划一直高度依赖外部技术支持,其本土自制率仅40%。主要设备来源于美国和英国,甚至还有部分二手技术。然而,美国早已停止常规潜艇生产,而英国也不敢公开向台湾提供敏感设备。德国的退出让这一计划雪上加霜。

更让人疑惑的是,台当局在内忧外患之际,还试图通过“援乌”的方式插手国际热点问题。据美国国防部前官员透露,台湾与乌克兰签署了“防空协定”,并通过美方中介向乌克兰提供鹰式导弹等退役武器。这些早已过时的装备,原本即将退役,却被美国“回购”后运往战场。

这样的“援乌”操作充满风险。一旦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发现这些导弹的来源,台当局无疑将被拖入与俄罗斯的直接对立。更荒唐的是,台湾目前还在大量进口俄罗斯能源。若因援乌行为激怒莫斯科,台当局可能在能源供应上陷入被动。对于民进党而言,这是一次典型的“政治冒险”。

援乌行动不仅带来外部风险,也引发岛内舆论的不满。许多台湾民众质疑,作为一个资源有限的地区,台当局为何要主动卷入与己无关的战争?

尤其是民进党在面对大陆压力时表现出无力解决问题,却把精力放在国际事务上,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难免招致批评。

与此同时,岛内政坛也上演了一出意味深长的“回归大戏”。前“立法院长”王金平日前带领亲属回到福建漳州祭祖,并在厦门的一场重要会见中抛出“两岸一家人”的表态。他提倡“搁置争议”“和合共处”,但回避了“九二共识”。

这种微妙的表态引发了各界的解读。王金平未提“九二共识”,是否意味着他对当前两岸关系持更现实的态度?还是他试图通过模糊立场,在岛内外寻找政治平衡点?无论如何,他的行为显示,岛内已有政坛人士开始重新审视与大陆的关系。

实际上,两岸之间并不存在“无解的争议”。所谓的“搁置分歧”,只是掩盖了台独分子的私心。大陆一直坚持和平统一的原则,而民进党当局却通过挑衅和外部借力不断加剧对抗,导致局势日趋复杂。

民进党的短视不仅体现在对外关系上,也在岛内政策上屡屡受挫。从“自造潜艇”的失败到“援乌”闹剧,再到王金平的“另类表态”,无不揭示出民进党内外交困的困境。

德国的断供是一个信号。它表明,国际社会在权衡利益时,更倾向于选择与大陆合作,而非为台当局的短期利益埋单。面对这种现实,台当局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孤注一掷,势必走向更加孤立的境地。

5 阅读:3594
评论列表
  • 2024-11-25 22:08

    黄金也不平,装什么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