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为十七世纪的罗锅枨小桌,长77.5宽43.5高77.8厘米,材质特征显而易见,适合用来作为黄花梨辨识的样本。
木质浅淡金黄,明快亮丽而又柔和自然,没有一丝刺眼的感觉。
木纹丰富多变,有直有弯有曲折的图形,板面上四处分布着鬼脸和鬼脸群,大小都有、形态各异。
沿桌角45度平分线,数个鬼脸排成一列,靠前的一只神形兼备像眼睛,后面一连串漂浮在绸缎光里。
同一侧大边的右端,木纹被输送水分的管线代替,深浅交织的棕眼抢镜,一旦打磨断开便是麦穗纹形态。
转角接缝两侧,木头的纹理和棕眼特征又有很大差异,实际上它们是同一种料,直观表明看图识木具有片面性,往往会不准确。
和面板上一样,桌子侧面一如既往的丝滑细腻,充足润泽的油分光亮欲滴,每一段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特点。
牙条左边棕眼稀疏,以分叉发散为特点;腿肩上倒挂着一串连续的鬼脸,和三拼板心上的轮廓属同一类型。
牙条中段,卷草纹如何优美不是重点,点染成片的油线才是关注的中心。墨色衬托下绸缎般的表面显得油亮油亮的,不是所有黄花梨都有这么润泽的感觉。
相邻的正面牙条上,材质细节表现出相反特征,纹理稀疏、棕眼少,管孔消失得无踪无影,有的地方仿佛光秃秃的。
细细长长的腿子上,纹理图案细腻而清晰。
马蹄足端的鬼魅表情,为罗锅枨小桌上具有代表性的黄花梨特征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