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黄花梨家具传世至今,短则百年,长可达几百年,一般都有或多或少的瑕疵和修补,品相完整的很少。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只小木箱漂洋过海来到纽约,被主人呵护珍藏,三十多年秘而不宣,而后重现市场,光彩不减、华丽依旧。
黄花梨盖盒,长27.5宽13.7高10.2厘米,断代为十七世纪,大致是明末或清初时期。
盖盒是标准的明式素小箱形制,四面立墙以明榫连接,较早的木器多采用这种榫卯方式,年份判定有据可依。
箱体四周上下各个部分都用整板,对于小件来说没什么可夸耀的,关注的重点在于每块板面都完好,连接缝都十分整齐。
顶板选择花纹美好的部分,边缘修成抛面与侧帮衔接,木质细节留待后面专题说明。
箱盖与箱体口沿起边线,结构上起到加厚加固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装饰效果。盖子部分显得颜色较深,是不同纹理走向反射出不同角度光线的原因,并非出于木质差异。
正面中央铲地镶铜面叶,上半挂云头形拍子,下半带锁鼻,口沿拍合处敲打出隆起的阳线,与左右边线相贯围成整体。
顶板左角似乎微微翘起,接缝中有些许粉补的痕迹,或许算得上是一处挑得出来的小毛病。
四面转角倒出小圆弧形,侧板光素,全凭纹理装饰。
长方形铜合页将上盖和箱体连接,金属件与木头嵌合得整整齐齐,原配的可能性较大。
小箱底板与其他部分同料,非一开始猜测的“金帮铁底”,这是未将年份判得更早的重要原因。
随后,您将看到盖盒炫美的木质及里面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