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2025中国RISC-V生态大会带来哪些惊喜?

极客科技前沿 2025-03-03 17:55:55

曾经,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小茶馆里,一群老友为一杯龙井茶争论了整整一个小时。

他们各自怀抱着不同的愿景和技术理念,讨论从人工智能到芯片技术,无所不谈。

这次争论结束后,大部分人都觉得未来科技将由大公司掌控,个人和小团队的发明几乎没有机会。

2025年2月27日,另一群来自全球各地的专业人士和科技爱好者齐聚中关村,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另一种可能。

这就是2025中国RISC-V生态大会,一个以“共建生态·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盛会。

奕斯伟集团董事长王东升的开幕致辞

“绿色、开放、融合。

” 这是奕斯伟集团董事长王东升在大会的欢迎致辞中强调的三个关键词。

在台上,他一脸坚定地讲述了RISC-V生态的发展理念:绿色是目标,要推动算法、架构、算力的能效革命;开放是底色,要打破技术壁垒,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建产业生态;融合是路径,要构建跨领域、跨场景的共性底座。

王东升例举了近年来绿色计算在各领域的应用,比如如何使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智能电表变得更加节能高效。

他提出了一个让大家惊呼的观点:这种绿色计算生态会扩展到每一台手机、每一个传感器、甚至每一辆智能汽车。

他号召与会者在推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参与国际协作,同时立足本土,以期实现RISC-V从弱生态向强生态的跨越。

倪光南院士谈RISC-V的未来

紧接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站上了讲台。

他的发言充满了对RISC-V的期许。

在他看来,RISC-V的开源标准在全球的快速推广,是一个最具普惠性质的变革力量。

他讲述了自己亲见的一些进展,比如AI+、物联网、高性能计算、智能终端等领域已经出现的创新应用。

倪光南形象地描绘了一些实用的场景:比如未来的智能家居系统,如何基于开源的RISC-V标准,实现更为智能的联动和操作。

从打开一盏灯,到整栋楼的能源管理,都有了更多实现的可能。

他反复强调,RISC-V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的开源精神吸引了更多的全球开发者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的突破

会议下半场,参会者迫不及待地期待着各项成果的发布,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和他的团队展示了全球首个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 “昆明湖”。

这个处理器核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比如其在SPEC CPU 2006 Int测试中的基础性能达到了15分/GHz,峰值性能达到了17.3分/GHz,这是全球性能最强的开源RISC-V处理器核。

包云岗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技术细节。

这其实不仅是一个技术突破,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基于“昆明湖”处理器核研发高端芯片,预计2025年会有一个集体性的突破。

更让大家兴奋的是,这种高性能处理器核将不仅限于实验室,而会很快在实际应用中脱颖而出。

探讨开源AI算力时代的RISC-V生态

大会议程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RISC-V生态在开源AI算力时代发展机遇的圆桌讨论。

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包云岗提到,RISC-V生态的发展已经渗透到AI领域,他列举了一些具体案例,比如共享单车的智能调度如何基于RISC-V技术实现更多的数据计算和路况分析。

另一位嘉宾则讨论了RISC-V在智能家居触控技术上的应用。

微软研究院的一次合作中,基于RISC-V芯片的智能门锁不仅安全性更高,而且能够实现更多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他们一致认为,开源生态的繁荣离不开各方的协作和共享精神,这也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结尾:对未来的展望

总体而言,这次大会不仅仅是技术的交流,更是思想的碰撞。

RISC-V生态大会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科技不再只是大企业的游戏,而是每一个技术爱好者,都能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未来的技术创新,或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一种全人类协作的伟大实践。

也许在几年后,当我们再回头看这次大会,会发现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开端,一个每个人都有机会推动科技进步的时代。

大会结束后,当时在茶馆里争论的那群朋友再次聚在了一起,这次他们欣然点头,承认未来的科技蓝图里,多了一段全新的篇章。

而RISC-V,则是这段篇章最精彩的开端。

0 阅读:2

极客科技前沿

简介:分享科技与艺术,探索科技背后的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