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的需求低迷导致汽车半导体行业陷入比预期更长的低迷期。尽管数据中心半导体市场因人工智能 (AI) 浪潮而蓬勃发展,但模拟汽车和工业半导体的需求仍然疲软。在长期衰退中,汽车半导体公司正在寻求包括裁员在内的自救措施,但由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加税政策预计将对包括欧洲和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内的主要客户产生重大影响,该行业的前景恶化。
主导汽车半导体市场的各大企业最近纷纷下调原本就暗淡的业绩预期。当地时间4日,总部位于荷兰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半导体制造商恩智浦半导体宣布,今年第一季度营收预计约为28.3亿美元(约4.14万亿韩元),较上一季度下降约10%,每股收益预计为2.59美元。这一数字低于华尔街预期的29.2亿美元(约4.27万亿韩元)营收和2.69美元每股收益。恩智浦指出,“中国以外地区的电动汽车需求大幅下降,而客户库存水平居高不下,导致供应过剩局面持续存在”。
全球第三大汽车半导体和工业设备公司德州仪器(TI)已陷入连续九个季度的销售下滑,该公司上月23日也宣布,预计第一季度每股收益在0.94美元至1.16美元之间。中点指引为1.05美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1.17美元。三个月前,TI管理层曾表示,部分市场供应过剩问题有所缓解,但实际复苏步伐一直慢于最初预期。
TI 首席执行官哈比卜·伊兰 (Habib Ilan) 在最近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汽车市场需求并不强劲,无法抵消其他地区的疲软。”他强调,“我要明确指出,我们尚未触底。”由于前景黯淡,截至公告之日,TI 股价已下跌约 20%。
意法半导体是控制汽车安全气囊等电子产品单一功能的微控制器(MCU)市场的龙头企业,预计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约27%,约为25.1亿美元(约合3.67万亿韩元)。证券分析师预测,如果意法半导体不削减运营费用,该公司很可能出现9年来首次季度亏损。意法半导体首席执行官Jean-Marc Chery在上月30日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欧洲汽车行业放缓明显,工业领域复苏延迟和库存调整仍在继续。”他还透露,计划裁员3000人,以降低成本。
特朗普政府的加征关税举措预计将给汽车半导体行业带来额外负担。如果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的高额关税成为现实,北美生产的汽车和零部件的制造成本可能会上升,导致汽车公司减少半导体订单或寻找其他供应链。从今天开始,中国预计将加强以国内为中心的半导体供应链,以应对对美国商品征收 10% 额外关税的举措,加速采用国产半导体。中国政府已经向主要汽车制造商发布了指导方针,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将国产半导体的使用比例提高到最高 25%。
关税威胁给他们的前景蒙上阴影
在芯片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的半导体行业中,英飞凌科技公司在动荡中找到了出路,为未来带来了一些希望。至少目前如此。
这家德国公司周二(2 月 4 日)谨慎地预测,有利的汇率和中国市场份额的增长可能会导致今年的收入略有上升,而不是下降,这推动股价创下 9 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在竞争对手的一系列令人失望的业绩之后,人们对其预期不高。荷兰芯片制造商恩智浦半导体、法意竞争对手意法半导体和美国德州仪器的业绩均低于分析师预期,因为该行业低迷已持续到第二年。
然而,英飞凌的预测并未考虑潜在贸易战的影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要对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征收关税,这可能会影响汽车和电子产品,而汽车和电子产品是英飞凌芯片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贸易伙伴之间对货物的额外收费可能会使电动汽车 (EV) 更加昂贵,并抑制销售。彭博情报分析师 Ken Hui 表示,这还可能鼓励中国电子产品制造商降低库存水平。
英飞凌首席财务官斯文·施耐德表示,他对 2025 年抱有乐观态度。施耐德周二表示:“明确地说,我们的预期不包括关税大幅升级。因为我们仍未放弃,并提倡自由贸易。关税升级和反关税将带来负面影响。”
恩智浦半导体周一晚间公布了财报,预计第一季度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 10%,该公司的业绩展望中也没有考虑潜在的贸易战。恩智浦半导体首席执行官库尔特·西弗斯 (Kurt Sievers) 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有太多未知因素,我们只能做出错误的判断。”
意法半导体的业绩是在特朗普正式宣布对上述三个国家征收关税之前发布的,这三个国家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不过,该公司放弃了通常的全年预测,只给出了一个季度的预测,并表示其工业和汽车客户的复苏有所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