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友骂上热搜第一!某国民牛奶,用“牛马”内涵打工人被群嘲?

有品研究所 2025-04-18 10:16:47

“COWS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哞!”

“跳槽吧!奶牛,听说你们场晒不到太阳?”

图源:微博

近日,认养一头牛,因为这两句广告语,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原因是,有不少网友认为,这两句话嘲讽了当代打工人……

图源:微博评论区

有人在看乐子,有人在照镜子。是谁对号入座了?是谁深夜破防了?船长不说,默默自闭。

认养一头牛广告引争议,谁破防了我不说!

对于此,认养一头牛官方解释道——

“因为奶牛是需要照顾和情绪价值的,这则广告的创意是通过招聘奶牛,表达我们对奶牛的重视像招聘人才一样。同时,也能传达出我们牧场的环境。”

图源:微博@九派新闻

OK,Yoo友们是怎么看这个解释的呢?

船长先总结一下网友们的观点哈,部分人是“我可以自嘲,但你不可以贴脸开大”的态度,但也有很多人倾向于,“这事儿纯属小题大做,不要太敏感。”

图源:微博评论区

这不就是咱们打工人面临的现实吗?!

这哪是奶牛招聘,分明是职场现形记!

奶牛“可以直接和老板哞”——

打工人面试只会一轮、二轮、三轮,月薪三千面试五轮,见着老板还得面带微笑、大谈自己的职业规划。上个班,对话框里频率最高的,就4个字:好的!收到!

奶牛“晒不到太阳就跳槽”——

打工人天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996是福报,007成常态,每天能见着太阳的时间少得可怜。如果你是在北上广深打拼,完蛋,出租屋的阳光都是收费的!

更离奇的,网友扒出来认养一头牛还宣传其会给奶牛听音乐、做SPA、洗药浴,每天的餐标80块,够打工人吃一个星期的中午饭了。人不如牛,荒诞感拉满了!!

图源:小红书用户@小肚楠楠呀、@Ki.

不过,这个广告背后估计也是诸多牛马广告人,熬大夜赶出来的,这未尝不是一种新型反讽?

为什么——“牛马”会成为打工人的自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牛马”,就成了打工人的代名词。

船长一度以为这个词出自“当牛做马”的缩写,后来因为某网红一句——“纯纯的牛马”引起大家的共鸣,在网上爆火成梗,最后成了人人都在用的自称。(狗头.jpg)

图源:2008年港剧《法证先锋2》

后来,船长一查才发现,不完全是这样的!这个词,并不是这两年才被网友赛博造词给造出来的!鲜活的语言离不开乡土和人群,牛马,至少在民国时就已有据可查。

没错,就是《骆驼祥子》里男猪脚——祥子所处的时代。彼时,像祥子这样精力充沛,每天风里来雨里去,靠卖苦力赚钱的黄包车夫就有一个外号——“牛马(走)”。

图源:电视剧《骆驼祥子》截图

牛马走,出自西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意为“如牛马般奔走效劳得仆役,是文人的自谦”。民国时,却用来形容黄包车夫。

紧接着,“走”这个字被渐渐省略,演变成了——“牛马”,并被广泛应用于形容底层人民。比如,民国报纸上,就有将一天干15个小时的女工称为“牛马”的示例。

我看了看我的钉钉,昨日出勤工时:14.5个小时。哈哈哈,哈哈哈哈……

图为:左边民国报纸称女工一日工作15时非牛马,

右边为船长这几天的工时打卡

图源:左源自网络,右源自船长的钉钉

除了出卖苦力的底层劳苦大众,吃不饱饭的教师、被迫转行的医生、看不见前途的年轻人,也都逐渐自嘲自己为“牛马”。

作家张恨水(就是写《金粉世家》的那位),就曾在1944年出版过一本名为《牛马走》的书,其中对“牛马”,如此形容道:

“虽然是念过书的人,但是为了维持基本温饱,也要和人力车夫们一样辛劳,而前途甚至比人力车夫还渺茫。车夫不过拉着人家走一截路,他们却要拉着上司走一辈子的路;车夫的路看得见,他们的路看不见。自己要花钱,还有人找他们要钱花,完全是‘双重的牛马’。”

就这一段话,你品,你细品!

当然,“牛马”一词在民国时也是被用烂了的,没钱的是“生存牛马”,有钱的是“经济牛马”。

其实,船长对于“牛马”这个词的接受程度还好,甚至经常在用。(已躺平,麻木了……)

早上喝的咖啡是“牛马饮料”,中午点的外卖是“牛马饲料”,在公司当老板的牛马,在家当孩子的牛马,牛马的人生,牛马的幸福,灵魂汁子浇给!

牛马一词,早成了我解构生活时的脚注,是对当下处境的自嘲,也是本打工人的“糊弄学”精髓:只要我先把自己骂成牛马,资本家的PUA就追不上我。

相信不少Yoo友也有共鸣,“牛马”的自称,是打工人的无奈,以及温柔的反叛。当我们被压垮的情绪找不到出口之时,一句“牛马”,尽在不言中……

对了,牛马更是社畜的next level版本,当年的社畜放在现在,那都只能是“半牛马”……

写在最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牛马”这个词,早已穿越时空,成了几代人的共鸣。这是一种处境,一种极其相似的处境。

但玩归玩,闹归闹,船长还是不建议大家天天自称自己是“牛马”,偶尔用用可以。可用久了,我怕跟3K梗一样,让老板们更飘了。

不论是过去的“屌丝”、“草根”,还是如今的“牛马”、“鼠鼠”,我们试图把自我期待值降低,掩盖无奈,减少内耗,这确实是一种办法。

但算不上一种好办法,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更应该给自己更多的积极暗示,否则容易emo。

所以,咱以后还是用“打工人”自称吧!我们是光荣的工人阶级!允许偶尔摆烂!早日暴富!

参考资料:

1.当代江西《年轻人为什么拒绝“牛马三件套”?》

2.每日豆瓣《真心建议大家不要自称“牛马”》

3.X博士《人人都在说的“牛马”是怎么来的?》

0 阅读:0

有品研究所

简介:研究一切有趣又有品的消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