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修路”,民生“通车”:云南出行企业接入聚合平台成功突围

都市时报 2025-04-01 10:31:07

云南的传统客运企业撞上出行服务的数字化时代,退守还是突围?旅程约车用技术撕开突破口:自建APP碰壁后,借聚合平台的开源能力,让平台空驶率下降40%;一名二胎妈妈从失业焦虑到稳定收入的变化背后,是技术效率与人文关怀的双重托举。

这些不仅是企业自救的故事——当平台空驶率砍半、司机增收、就业扩容时,技术普惠正将就业焦虑转化为民生改善的增量,更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刚性教案。

技术破局:从“自建APP困境”到全国80城覆盖

成立于2007年的云南天谷科技原本是一家传统客运企业,高铁时代的到来,公交地铁的便捷性,让传统客运不得不转型,2018年,公司拿到拿到昆明首批网约车牌照并创立旅程约车时,面临的挑战远超预期。

“自建APP推广难,用户增长缓慢,技术成本居高不下……”旅程约车总经理张晶回忆,司乘上车点汇合、路线优化、客源推广……单纯靠经验是达不到的,普通小公司在这方面的技术开发不仅会是一笔“天价”支出,甚至有钱也不一定能做出成效。

转机出现在2019年,公司接入高德聚合平台后,依托高德将AI红绿灯、智能避堵、ETA(预估到达时间)等前沿导航技术应用在打车场景,有了更快捷的司乘汇合、更智能的路径规划、更精准的时间预估,一下就帮助旅程约车解决了技术的后顾之忧。公司自此开始发力,再依托高德的全国化运营能力,成为了云南首家走出省的网约车平台,在全国设立5大运营中心,业务快速拓展至80个城市,如今活跃司机超10万人。

数据印证了云南这家传统客运公司转型的成效:2023年公司在云南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新四板”,2024年网约车单月订单量冲进全国前十。

市民出行体验也在不断提升。此前,昆明市区高峰期打车大约需要等待20分钟;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现在昆明市区高峰期打车平均只需要等到3到5分钟。张晶坦言:“没有高德的技术‘输血’,我们不可能从区域企业成长为全国行业的优等生。”

这场技术驱动的变革,正在重塑更宏大的社会图景——当区域中小企业获得数字化“造血能力”,其影响早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关乎就业保障、民生改善与经济活力的深层转型。

造血式普惠:从企业自救到行业共进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程约车也推出了一系列民生关怀措施。2024年8月,云南省首个省级“司机驿站”暨首个网约车司机党群服务阵地落地昆明西山区旅程约车服务中心,包括休息区、用餐区、充电站以及培训教室等,不仅为司机提供了更安全、舒适的休息和交流环境,也为司机的职业技能培训、公益服务等活动提供场所。

更多司机通过辛劳取得了不错的回报。“10%的司机月收入过万,中腰部司机占一半,这是技术加服务双驱动的结果。”张晶表示,作为本土企业,旅程约车将社会责任融入血脉:连续多年组织“爱心送考”,惠及超10万人次;推出“一键叫车”“电话叫车”等适老化服务,解决老年人出行难题;2023年,公司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

实际上,高德“以科技创新、促生态共进”的发展理念,服务于扎根各地的每一个出行企业,帮助他们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催生了更多“旅程约车式”的区域样本。依托这种行业能力的“开源式革新”,合作网约车企业综合效率提升30%,全国超100家平台月单量破10万。 对此,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技术普惠让中小企业有了’造血能力’,这才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偏居一隅的传统客运企业,到单月订单量及合规率位列全国前茅的标杆,云南旅程约车的蜕变印证了一个道理:技术普惠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

灵活就业:“解困”二胎失业妈妈

在这场由技术驱动的变革中,最直观的受益者或许不是报表上的数据,而是无数像邓女士这样的普通人。

虽然三年过去了,邓女士对当年的焦虑感仍然记忆犹新,她回忆说,2022年,原公司效益不好待业,家里两个孩子嗷嗷待哺。 “老公在外地工作,虽然老大住校,但是老二才7岁必须得亲自照顾呀,再就业方面,我可以选择的工作范围太窄了……”几经权衡,邓女士最终成为一名兼职网约车司机,早上把孩子送去学校后就出去跑车,快放学了再去接孩子,因为跑车时间远低于全职司机,收入只有3000元/月,但是生活压力还是得到了缓解。

真正的助力出现在2023年,网约车公司开了寒暑假托管班,“每天早上7点把孩子送去托管,自己就可以安心跑车了,现在月均收入能到6000元,加上家庭其他收入,基本能覆盖生活开销,再过几年孩子读完书,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现在的邓女士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她感慨道:“网约车时间自由,让我们既能顾家又能赚钱,这是传统工作给不了的。”

张晶表示,类似邓女士这样的女性司机并不少见,她们对工作时间的自由度要求更多,面临的社会关系、社会压力更大,公司开展寒暑假托管班,既是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也是公司提质增效的举措。

从技术破局到民生关怀,从个体突围到区域经济激活,旅程约车的实践印证:当数字化转型与民生关怀度咬合,技术才能真正成为普惠发展的引擎。而“云南模式”的价值,或许就藏在这三重逻辑的共振之中。

来源:都市时报

编辑:汤维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