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乾隆皇帝南巡,仪仗浩荡,所到之处皆是跪迎叩拜,唯独这一天,他的御驾竟被一顶花轿挡住了去路。
原来,是一位即将出嫁的姑娘,恰巧迎亲队伍经过。

御前侍卫刚要驱赶,乾隆却来了兴致,笑道:“既然巧遇,不如对对子解个尴尬。”
于是,他当场出了一上联,想要考考这位普通女子。
谁知姑娘轻轻一笑,不假思索便对了出来,而且妙语天成,让乾隆顿时面色一变,羞愧不已……
新娘拦驾,巧对妙联乾隆十六年,皇帝大驾来到河南中牟县。
在一条狭窄的乡间小路上,正巧遇到一支结婚的队伍。
喜乐的鼓乐声与欢呼声不绝于耳,两支队伍就这么堵在了一起。
新娘刘若莲颇有些泼辣秉性,一听说皇帝驾到要让道,顿时来了脾气。

"我今日大婚,岂能为了帝王退避三舍?不行,我偏要走我该走的路!"
于是乎不等身边人拦住,这位莽撞姑娘竟直接跳下花轿,对着来人就是一通叫嚷。
乾隆闻声望去,见是一位身着红衣的女子,颇有几分姿色。
他不怒反笑,心想这等泼妇倒是少见,不如考考她的才学如何。
"小女子莫要冲动,本王今日心情甚好,便与你对个对联,你若对出妙语,本王自会为你让路如何?"
谁知刘若莲丝毫没将龙颜放在眼里:"好啊,那你且出上联来,我便对给你瞧瞧!"
乾隆闻言微微一笑,对身旁的侍卫使了个眼色。
只听他朗声吟道:"塘中荷花,疯蝶硬要采。

" 满以为这泼辣姑娘定会哑口无言,谁知她竟立时便答道:"画上仙女,狂生却难求。"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这位姑娘竟敢当众讥讽圣上,实在是胆大包天。
乾隆也有一瞬间的错愕,但很快便反应过来,心中暗赞不已。
"好一个泼辣丫头,居然能对得如此贴切,只是这话中讥讽之意未免太重,莫不是存心与本王为难不成?"
旁边跪伏一地的百姓更是紧张万分,深怕这女子一时冲撞,殃及小命。
可刘若莲仍是满不在乎,颇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圣上之言差矣!妾身虽是草民,却也晓得皇恩浩荡。

方才不过是一时性起,口快了些,还请圣上恕罪。"
献诗称颂康熙,乾隆怒气全消乾隆这才发现自己着了道,这丫头哪里是泼辣,分明是聪慧伶俐得紧。
方才那讽刺的对联,不就是影射自己南巡劳民伤财吗?可她却又晓得见好就收,直接将自己比作仁君,叫人如何发作得起来。
乾隆深知民心可用,当下也不好太过刻薄。
思忖片刻,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座铁牛道:"你我方才也算是平手,不如这样,你再为那铁牛作一首诗,若是妙笔生花,本王便放你一马如何?"
此话一出,满座哗然。
这位姑娘虽然对得一副好对联,但骤然让她作诗,岂不是为难于她?众人暗暗为刘若莲捏了把冷汗,只盼她识趣些,赶紧认输。

谁知刘若莲闻言却是双眸一亮,嫣然一笑道:"好,我这就献丑了。"
只见她信步走到铁牛跟前,绕着它走了几圈,口中竟吟诵起来:
"康熙令铸一铁牛,置堤镇水几十秋。
狂风拂拂无毛动,细雨霏霏有汗流。
青草河水难进口,无绳勒索却昂头。
牧童有力牵不去,千年万载永驻留。"
此诗一出,四下先是一片寂静,紧接着便是如雷的掌声。
乾隆也由默然到会心一笑,连连点头。

原来这丫头竟是借题发挥,直接称颂起自己的皇爷爷康熙来了。
要知道康熙爷那可是乾隆最为敬重的先祖,这等当面拍马屁的好事,乾隆岂能不开心?当下龙颜大悦,哈哈大笑道:"好,好,好!此女既有才情,又晓得孝敬先祖,实乃国之栋梁!来人,将我御辇赐予她,送她去和夫君成婚去吧!"
御辇成亲,百姓交口称赞百姓们一听皇上这么说,顿时欢呼雀跃。
这下可好,皇上不仅饶恕了刘若莲,还赏赐御辇,叫人羡慕不已。
乾隆则是一路笑吟吟地看着百姓们的反应,颇为得意。
这么一来,这件小插曲反倒成了皇恩浩荡的佳话。

而刘若莲也因祸得福,带着满满的荣耀,坐上御辇,在锣鼓声中,风风光光地嫁与夫婿去了。
从此后,每每提及乾隆,百姓们都要说上一句:"想当年,我们陛下六下江南,还将御辇赐予刘家丫头呢!"将乾隆歌颂得那叫一个仁君爱民。
却鲜有人提及,在那短暂的对诗之中,这位泼辣女子可是将矛头直指帝王的铺张之风呢。
虽然她最终还是献上了溢美之词,但那讽刺的利箭早已射入圣心,不知日后会酿成怎样的苦果。
而乾隆呢,虽然大度地放过了刘若莲,但他心里却将这个聪慧的丫头记了个牢牢的。
日后南巡途中,每当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他总要想起这个泼辣姑娘,脸上阴晴不定。
昏庸之君还是明主?乾隆的评价争议不断
对于乾隆的南巡,后世争议颇多。
有人称颂他爱民如子,视察民情、治理河患,当得起一声圣君;也有人讥讽他奢靡无度,劳民伤财,几乎将满清王朝拖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的一生,就在这样的是是非非中渐行渐远。
即便时过境迁,当人们追溯那段曾经辉煌的岁月时,仍旧会情不自禁地提起那个南巡途中的小插曲。
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女,竟敢当着天子的面吟诗对对,借题讽喻时弊,又机智地化险为夷。
这样的风骨,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而乾隆呢?面对臣民的直言讽谏,他选择了宽宏大量。
即便心中不快,却也能大度地赏赐御辇,叫那女子风光成婚,由此赢得了民心。
这样的帝王,又该如何评说呢?

也许在权力的顶峰,在国泰民安的表象之下,总有一些难以言说的悲喜。
一个亿万人之上的帝王,又何尝不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有着七情六欲,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只是历史长河奔腾不息,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终究淹没在时间的洪流里。
留下的,不过几段耐人寻味的掌故,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无论如何,乾隆和刘若莲的这段佳话,早已被岁月镌刻。
那个泼辣少女与帝王针锋相对的身影,似乎穿越了时空,来到了我们眼前,教人拍案叫绝。
而那位南巡途中,面对讽谏仍能宽宏大量的乾隆,又让人不禁生出些许敬意。
这便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

芸芸众生,喜怒哀乐,在时间的长河中终会汇聚成诗,流传后世,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 乾隆皇帝、南巡、康熙皇帝相关历史资料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七·列女传·刘若莲 《南巡盛典》相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