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村庄那是千千万,没一个都有自己的特色,能配得上“天下第一村”的只有大名鼎鼎的华西村了吧,因为它不仅享誉全国,更是世界知名,还创造了一个个惊人奇迹,成为当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共同富裕典范样本。
21世纪初,是华西村的巅峰,家家开着奔驰、宝马,住着别墅,村民人均存款就达到了600万,这在当时的国内,是神一般的存在,几乎每一个国人都羡慕不已,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质量能够大幅提高,谁都想过优越的生活。
时过境迁,如今再看华西村令人唏嘘不已,负债近400亿,仿佛过去一切的辉煌又成了一场梦,梦醒了就该散场了,今天的华西村显然也低调了许多。
华西村是“悲惨前世”
华西村,位于江苏无锡江阴,地处长三角腹地,和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华西村在成名之前根本没有名气,面积只有区区0.96平方公里,人口仅1000余人,在当地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还有“乞讨村”的名号,因为那个年代,不仅华西村,全国粮食生产都没有保障,只要遇到灾害或者荒年,农民只有背井离乡去乞讨,有的甚至因此家破人亡,而华西村就是其中一个,那时真的是一穷二白。
华西村建立于1961年,当时的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共拆分为4个大队,而华西村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叫华西大队,人口667人,集体资产2.5万元,欠债1.5万元,人均分配53元,人们过着没有梦想的日子,每天只为吃饱一顿饭,这就是当时人们的追求。
我在想,如果当下的人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会是怎样一个情景,别谈什么梦想了,能好好活着就已经不错了,其他的物质享受就更不要想了,有时候真的不知道那时的人们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真的是太难了,每每听到父母辈的说到曾经的过往,仿佛又都一一浮现在眼前。
吴仁宝,华西村不可不提的一个传奇人物
做任何事,都离不开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华西村同样如此。
吴仁宝,出生于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7年华墅乡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1961年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吴仁宝生在此长在此,这里是他的家乡,从小就目睹了生活的不容易,全村老少大都靠天吃饭,饿一顿,饱一顿,辛辛苦苦干一年也不一定能填饱肚子,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他心中就慢慢萌芽出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想帮助乡亲们改变这种每日每夜的穷苦日子,让大家都能过上幸福生活,并对生活感到有奔头。
后来,他做到了!
上任第一天,他就号召乡亲们不要认命,不要怕辛苦,他要和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甩掉华西村穷苦的命运。
当时华西村零零散散分布着1000多亩土地和40多条河沟,而且土地又被分割成1300多块不规则的小田,600多人散布在12个小自然村落,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泥巴路,40多条小河杂乱无章,没有一点农业生产的优势,大家也是你种你的,我种我的,有时还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出现争执,一到雨季,庄稼道路被淹,真的很是让人发愁。
1964年冬,吴仁宝经过不断学习和对外界农业种植的知识积累,在结合本地现状,制定了一份专属于华西村的《华西十五年远景规划》,重点就是兴建灌溉渠道,建设高产稳产的“吨粮田”,然后将散乱的12个村落集中合并到一起,这样生活区和农业区就被划分开来,而吴仁宝也下地和农民一起干,亲自赶着牛,扛着犁,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每天起早贪黑,虽然很苦,但乐在其中。
后来,经过整治后的农田,粮食产量明显有了提高,在给国家上完粮后,几乎家家都有了余粮,吃饱饭已经没有问题了。
1972年,在远景规划后的第八年,华西大队亩产粮食2100斤,实现了“吨粮田”目标,华西大队成了当时的先进典型;后来吴仁宝又带领乡亲们建一个小五金厂,10年后实现了近300万元的产值,这个当年不起眼的小厂,成了华西村的“第一桶金”,也是最原始的资本,尝到了甜头后,他们又继续“无工不富”的理念。
1978年,中国很多农村还在实行分田到户、土地承包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华西村却另辟蹊径,而是反向操作,继续搞自己的“副业”,就是集体所有制经济,让全村能手去种地,多出来的村民就去工厂上班,稳定农业的同时又兼顾工业发展,为后来的华西村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后来,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又先后创办了钢厂、铝厂、铜厂等,全村大大小小40多个企业,全村95%以上的人都去了工厂,而农田管理则是机械化,用人的地方反而更少了,1980年华西的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亿元村”。
华西村富裕了以后没有忘本,而是不忘左邻右舍和集体,吴仁宝和第一代华西创业人都没有忘记共同富裕的理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周边村进行扶贫,在宁夏、黑龙江等落后地方,无偿提供资金、技术建设“省外华西村”,帮助大家一起脱贫,后来华西村与周边村庄再一次优化,组成了一个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超3万的大华西村,当时吴仁宝的规划是“山北是粮仓,山南是钱庄,中间是天堂”。
之后,就是华西村的辉煌时期,但是辉煌过后,我们都应该记住当年带领大家走上康庄大道的带路人吴仁宝,没有他的付出,也许真的就没有后来的华西村,吴仁宝一身正气、无私奉献,他曾这样说过:“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
他的话仿佛也是在警示和教育后来人,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但也不要贪得无厌,踏踏实实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1983年华西大队改名为华西村,短短几十年时间,华西村就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小村庄一跃变成富甲一方的“天下第一村”。
辉煌的华西村
从此,华西村就进入了一个阶梯式上升的步伐,1999年,华西股份正式在“A股”上市,为国内“村庄上市”的先河;2003年华西已是一个下辖8大公司、年销售收入达105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集团。
1992年,小平同志南下讲话,吴仁宝感受到了百年一遇的机遇,在一次大会上,他提出:“借款买足”,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日子已经很好了,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但是后来人们还是相信老书记,大量筹措资金,全力购入原材料,当时吴仁宝已经64岁,后来华西村一共借了2400万元,一时间村里仓库堆满了原料,后来华西村当然也靠这些赚了很多钱,人们也经常调侃:老书记开了一个会议,就赚到了1个亿。
人生就是如此,穷人要想翻身,不外乎抓住两点:
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善于观察时机,并抓住机遇,然后引爆。
做到这两点,这一生基本吃穿不愁了,而华西村就是在吴仁宝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到辉煌的。
2007年赚了450亿,到2012赚了524亿,5年时间里基本赚了上百亿。再后来,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语,家家住着高档别墅,户户都是奔驰、宝马,人均存款600万,村里不仅有着大大小小各种企业,还修建了高速路、停机场、华西邨博物馆、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农业示范园区、华西金塔等,人们生病不用花钱,小孩上学免费,养老有保障。
这在当时人们看来,简直就是村级“天花板”的存在,很多人都羡慕不已,都想成为华西人,都想去一睹华西村的风采,毕竟“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实至名归。
辉煌后的孤寂
都说“花无百日红”,华西村也避免不了这个命运的轮转,它也不可能永远繁盛下去,物极必反是有道理的。
华西村的繁华已经空前绝后,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估计也没有这时候荣光,一个人一旦膨胀了,对于追求就会更加大胆,华西村就是如此,伴随着掌声的同时也开始有一些争议的声音出现,但是那时候这么带劲的华西村根本不会将那些“杂音”听进去,以至于后来开始逐渐没落。
2003年,老书记就已退隐,而带头的一把手则是其儿子吴协恩,2012年当时如日中天的华西村还在大量投入钢铁行业,其实,当时钢铁行业已经处于瓶颈期,村里本想借此机会再次富一把,但是后来经济形势不好,整个村的经济靠着老板过,没有形成外部流通,最后被迫破产,但是这并不足以打倒华西村。
华西村制度严格,在外的读书人毕业后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华西村这样的观念真的有点守旧了,而且周边村民即使并入华西村也很难享受到本地村民的福利待遇,毕竟谁都不想自己辛苦一辈子的美好事物随意就拱手让人一起享用了。,而且华西村的共同富裕,也让很多人才流失。
2015年华西钢厂亏损几千万,后来为了去过剩产能,关停了很多企业,后来华西村这个也明白,传统行业再做下去将不会有立足之地,于是寻求改变。
吴协恩瞒着老书记成立了投资担保公司,并成立了相关金融实体,大量关闭传统行业,投资医疗、教育和新能源,除此之外,华西村还将产业触角伸向了互联网、电竞领域。
只是在转型在过程中难免会有阵痛,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且并不是短时间内并不会有大的回报,华西村也因此负债率过高引发质疑,所以才有华西村负债400亿,陷入债务危机,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等留言,所以,现在的华西村已经没有当年的雄风了,属于华西村的辉煌已经过去,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的华西村的村民依然过着很优越的生活,也是很多普通人一辈子都享受不到的。
人生大抵也是如此,我们就像在爬一个又一个山峰,华西村已经过了巅峰时期,如今正在往下走,只希望它未来能够再次往上爬,找回属于曾经的荣光。
总的来说,华西村是一个传奇,它经历了过去的一穷二白,然后乡亲们一起干出一番新天地,创造出华西村的辉煌时期“天下第一村”,后来盛极而衰,荣光不再,但是它曾经勇往直前,脚踏实地的事迹也激励着后面一代人。
在华西村,吴仁宝也必将是载入书册的人物,没有它就没有华西村,2013年吴仁宝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临终前,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们一定要把老百姓放在心里,把村集体放在心里,一定要发展好华西村。”
而吴仁宝留下的另一句话却更让普通人人一生受用:“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平淡生活也并非不好,吃好三餐,好好睡觉,好好过好自己的一生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