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到了今年,连锁医院纷纷倒闭,行业倒闭率惊人飙升至 30%,就连巨头也开始疯狂甩卖门店。
明明是人们眼中的暴利行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最大的因素是因为,牙科治疗被纳入医保范围。
首先,它大大提高了价格透明度,让患者能清楚地了解各项治疗的实际成本。
其次,医保的介入也导致了看牙价格的大幅下降。
这对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牙科诊所而言却是个巨大挑战。
很多牙医诊所的利润因此大幅缩水,与以前动辄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暴利相比,现在的收益简直是天壤之别。
许多诊所老板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巨大的落差,有些甚至因为无法维持运营而被迫关门。
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许多人措手不及,也是导致行业大规模洗牌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连行业里的大佬们也开始甩卖门店,像泰康博拜这样的巨头也没能幸免于难。
牙科行业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暴利时代看来是要画上句号了。
层层加价,利润翻了十几倍,曾经撑起了行业 40%的利润。
与此同时,牙齿矫正这块也从传统的钢丝牙套发展到了隐形矫正器。
隐形矫正成了成年人趋之若鹜的热门项目,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做个隐形矫正少说也要花 2 万到 3 万。
2020 年的时候,光是矫正这一项就为行业贡献了 30%的利润,堪称又一个吸金利器。
但是,随着政府开始统一采购和医保政策的调整,种牙的价格大幅跳水。
行业里的暴利正在一点点瓦解。
这种变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方面,它迫使牙科诊所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模式,不能再依赖高利润来维持运营。
另一方面,它也推动了行业向更加规范、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的方向发展。
虽然短期内可能会有不少诊所难以适应而退出市场,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变革对于建立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公平的口腔医疗市场是必要的。
面对这种情况,行业内部开始反思,意识到需要回归医疗的本质。
靠暴利赚钱的模式已经走到头了,诊所需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创新来赢得患者的信任。
未来,口腔保险和数字化服务可能会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于小诊所来说,面对激烈的竞争,急需整合资源,抱团取暖,共同应对市场寒冬。
同时,通过差异化竞争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也成了生存之道。
政府的政策调控也在发挥作用。
除了将牙科治疗纳入医保,种牙集中采购政策的推出也已经初见成效。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推动价格透明化,消除虚高定价,让行业更加规范,重新赢得患者的信任。
与此同时,大家也很期待普惠型牙科保险的出现。
因为即使有了医保,口腔治疗费用对很多家庭来说仍然是不小的负担,患者急需一种普惠性的牙科保险来进一步减轻负担。
这类保险有望成为推动行业走向规范化、透明化的重要力量。
回顾口腔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暴利时代的结束似乎是必然的。
过去,种牙和矫正成了诊所赚钱的主要来源。
一颗种植牙卖到好几万,而实际成本可能就几百块。
这么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涌入,甚至有人把开牙科诊所当成了一夜暴富的捷径。
然而,这种看似美好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市场饱和、竞争加剧,再加上政府政策的调控和医保的介入,种牙的价格开始大幅下降。
虽然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吸引了一些患者,但也让人担心质量和安全问题。
毕竟,在医疗行业,过度压缩成本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和患者健康。
矫正牙齿这块的变化也值得关注。
随着隐形矫正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关心自己的牙齿美观问题。
隐形矫正器因为好看、舒服,很快成了市场宠儿。
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一副隐形矫正器的价格能达到 2 万到 3 万。这种高利润项目一度成为很多诊所的摇钱树。
然而,高利润背后隐藏的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公立口腔医院太少,根本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
私立诊所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但它们的服务质量和价格透明度往往让人不放心。
当患者遇到急性牙痛时,往往只能选择附近的私立诊所,即便价格贵得离谱也只能认了。
大量资金的涌入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泡沫化。
许多连锁品牌拿到投资后,开始疯狂扩张。
他们在全国各地开新店,希望通过规模效应来赚更多钱。
然而,这种快速扩张往往忽视了质量控制和经营管理,导致许多品牌陷入了财务困境。
拜博、欢乐口腔等知名企业的亏损案例,就是这种扩张失控的典型代表。
答案可能在于,过度追求利润而忽视了医疗行业的本质。
牙科诊所首先是医疗机构,它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不是单纯的赚钱工具。
相反,经过这次洗礼,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那些能够适应新环境、不断创新的机构,终将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广大患者来说,未来他们将有机会享受到更加优质、更加实惠的口腔医疗服务,这或许才是这场行业变革最大的意义所在。
信息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当你花了一辆车的钱看牙时,牙科诊所们真的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