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云飞|来源:原创
中国经济扳不倒,更加制裁不了。可以说,在全球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显然已经不再是任人欺凌的代名词,中国制造更不是廉价和低质的别用语。
我们正在从“制造”到“智造”,从“被收购”到“反向收购”的转变。中国品牌、中国文化也正在影响着全世界每一个人。
我们就先来讲一则故事。
1998年,福建晋江的柯永远兄弟用几台缝纫机创办了一家代工小作坊,开始接单生产外贸球衣,一件球衣也就只能赚个几块钱,勉强的生存着。同年,西班牙的一家运动品牌“卡尔美”,因为赞助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再次夺得时隔32年以来的欧冠冠军而一举成名,被世人皆知。
可以说,当时一个只是几个人的小作坊,另一个则是世界皆知的国际大品牌,怎么想也不可能把他们扯到一起。但是谁曾想到,20年以后,这个小工厂却收到了这个大品牌,中国制造开始走反向收购之路。
话说,2014年,在经过改名后的“远祥织造”,靠着为国际大品牌代工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此时远祥已经有了1000多名员工,年营收更是超过了2个亿。
但是柯永远心中永远都有个结无法解开,那就是代工一件球衣利润只有几块钱,而一旦贴上洋品牌,成本7美元的球衣就能卖70美元,我们永远都在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中国制造一定要贴上自己的品牌标签走上世界舞台”这个梦想一直在柯永远的心头萦绕!
机会终于来了,因为看到自己代工的品牌“卡尔美”出现了拖欠货款的现象,柯永远敏锐地觉察到卡尔美可能出现了财务危机!
确实,卡尔美在这个时候因为投资失败,再加上2008年经济危机,全球市场都在一路下滑,中国市场更是几乎为零!几经周旋以后,“远祥织造”最终以2000万元拿下卡尔美这个快要瘦死骆驼的中国区所有权!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前有耐克,后有阿迪达斯,此时的卡尔美的出路又在哪里呢?不过柯永远此时心中并不慌!因为他知道,卡尔美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这是一次很划算的收购。
在经过纳米涂层、速干面料等研发技术上的投入,让产品力成为硬通货之后,柯永远更是一口气赞助了8支中甲球队。2015年起,中国卡尔美更是赞助中甲、中乙等59支球队,包揽中国七成职业足球赞助。
过硬的质量、亲民的价格,再加上恰到好处的宣传,让卡尔美起死回生了。2018年,柯永远的企业销售额已经达到8亿元。这一年,柯永远斥资3亿元控股卡尔美全球,让近60年历史的国际品牌彻底成为了中国品牌。
现在卡尔美的营收已经从2014年的2亿多元涨至2024年的13亿元,10年增长了5倍多,70%份额占据国内中端市场,并进军欧美。柯永远的目标是“5年内破百亿,让中国设计站上欧冠决赛”。
可以说,在这场逆袭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从“代工求生”到“品牌出海”的史诗级跃迁,更是中美博弈中“以柔克刚”的东方智慧!
故事说到这里就完了吗?当然没有。那就是我们通过这件事,特别是在中美经济博弈的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正在向全世界传达三大信号!
1、中国制造不再仅是“世界工厂”。
卡尔美通过并购获得品牌所有权以后,开始主导全球产品标准和赛事赞助规则。如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冠名!这标志着中国企业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转变。 我们正在通过体育产业的全球布局,影响着国际体育组织的商业生态,间接增强了话语权。
换句话说,中国企业正在从以往的“被动代工”到现在的“主动整合”。前有远祥控股卡尔美,后有安踏收购亚玛芬。可以说,中国品牌正在突围,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主导者。
2、中国制造全产业链优势全球无可替代。
卡尔美另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依托晋江“从纱线到成衣”的全产业链优势,卡尔美能够将成本压至国际品牌的三分之一,这简直就是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天堑”。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晋江方圆50公里范围内就能找到一双鞋所需要的所有材料,晋江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了纺织服装的“品牌之都”。这就是中国制造的优势,更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替代的优势。
3、中国文化正在影响着全世界每个人。
卡尔美用欧洲足球文化包装中国制造,再以“村超”等本土IP反哺全球市场,打破西方对“中国等于低端”的刻板印象。
可以说,我们正在将中国资本与国际体育文化绑定,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种软实力输出,比单纯的技术竞争更具渗透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今中国在世界当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都越来越强,世界更加离不开中国市场和中国制造了,中国经济扳不倒,更加制裁不了,让我们一起为中国企业点赞吧!
作者:李云飞,大型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大型食品连锁企业CEO,从事互联网及实体连锁行业20年,曾被搜狐网、网易财经、腾讯、凤凰网、中讯网、百度等知名媒体平台相继专题报道,擅长财经知识分析,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