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经常听到一个词,叫经济下行,而且据说这个词从北上广大城市到偏远地区的小县城,无一不被“经济下行”影响。
说实话我们打工人常年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拿着暂时恒定的工资,每日的消费几乎一成不变(其实是想变不敢变,因为变不起,比如每周去一次麦当劳,如果变成海底捞,估计就不行了)。
看着身边的人,也都是跟自己差不多的水平,甚至路边的大排档,能打包几个肉串带回家,绝不会坐下来大吃大喝。
然而,回到河南老家,先不说镇上一年崛起了几个超市和零食店,就说县城晚上的地摊,商家之多,消费者之多,真的是超乎我的想象。
看对面一位家长带着四五个孩子买冰粉,小碗一碗五块,大碗一碗七块,几个孩子每人一大碗,五个孩子就是三十五元,还有的孩子说要吃烤串,家长又去买烤串,还说就是吃点夜宵,你们可要吃饱!
这一顿看似简单的地摊夜宵,加上孩子们手里拿着的各种各样才买的玩具,大概就在这门口一会儿的消费,两张粉红票子都不够。
我们两次都是带了三个孩子过去一个小时,算了下,玩具到小零食,每次消费一百多元,感觉也没啥。
所以如果不考虑自己平时在“大城市”四平八稳的消费,和新闻里的各种经济下行的消息,我会觉得县城的经济是上行,上行,一直在火热的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