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质疏松专家意见

诸葛康康 2024-08-02 17:23:01

本文来源:健康世界, 2024,31(07) : 8-17.

本文作者: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并且每年有增高的趋势。今年,由北京弘医医学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全民骨健康”公益行动开展了面向大众的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即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1分钟风险测试题、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调研(FRAX®评估问卷)。在收集到的 9 574份问卷中,男性占 54%,女性占46%,平均年龄接近50岁,其中 61%的参与者在IOF测试中至少有 1个问题回答为“是”,即存在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5 426名有患骨质疏松风险的参与者完成了 FRAX®问卷,结果显示,75% 为骨折低风险者,25%为骨折高风险者。骨质疏松症容易导致骨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痛苦和沉重负担。但大众目前对骨质疏松症了解较少、就诊率低,据统计,国内 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仅为7%,有待进一步加强宣教和科普工作。

为推动中国骨健康现状改善,中华医学会《健康世界》杂志和北京弘医医学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展了《中国骨质疏松专家意见》(简称:专家意见)科普项目。

本专家意见有别于专业版共识,为科普性质,主要面向广大群众和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此选题时主要考虑到非医学专业人士常有的疑问或误区,并聚焦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实现自我管理的方面,未介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骨质疏松治疗措施,而着重于钙剂与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要性。努力做到语言通俗易懂,兼具科学性、科普性和实用性,旨在面向我国居民和家庭普及骨质疏松症的知识及其危害,宣传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常识和日常可以践行的健康习惯,以期提高国民对骨质疏松的知晓率、防治率和就诊率。

Q1: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如何尽早发现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骼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往往发生骨折后才来医院就诊,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以下4种症状提示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1)疼痛: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常常为腰背部及下肢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2)身高缩短、脊柱变形:身高较年轻时下降超过 4 cm、可伴驼背。(3)呼吸功能受限: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脊柱后凸、胸廓畸形,可出现胸闷、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4)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后果,骨折可导致老年人死亡、残疾和活动障碍的风险增加。女性绝经后或者男性 50岁以后可以通过IOF提供的骨质疏松一分钟测试题进行自测,测试题可通过网络检索或访问IOF官网获得,自测结果阳性的患者应尽早到医院进行骨密度测定以明确诊断。

Q2:骨质疏松症会有哪些危害?

首先,骨质疏松症会导致疼痛,长期、慢性疼痛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其次,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危害在于会引起骨折。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人数居全世界首位。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可引起身高变矮、驼背及活动受限,活动受限进一步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外界交流减少;重者只能长期卧床,进一步可能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肺炎、深静脉血栓、慢性疼痛、机体失能等多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威胁生命。据统计,老年人在初次髋部骨折后,1年内死亡率高达 7%~33%。

Q3:老年人出现腰酸背痛的症状很可能与骨质疏松症有关,对吗?

是的,老年人出现腰酸背痛的症状很可能与骨质疏松症有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它会导致骨脆性增加,轻微暴力就能引起骨折发生。腰酸背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个常见症状,因为该病可导致脊椎骨骼的变形和压缩性骨折。脊椎骨折尤其常见于胸椎和腰椎,这些部位的骨骼承受着身体的重量,因此更容易损伤。当然,腰背酸痛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脊柱椎体退变、关节炎、筋膜炎及肌肉劳损等,另外一些不典型的心肺疾病、胆道疾病也会表现为腰酸背痛。如果你出现腰酸背痛,尤其是持续不缓解且日益加重,建议尽早就医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医生会建议进行骨密度测试或其他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Q4:更年期后女性为什么容易骨折?

女性在 50岁左右因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分泌减少而引起月经永久停止,称为绝经。在绝经的前后几年会出现情绪波动、阵发性多汗、潮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险增高、骨量下降等,这段时间我们称之为更年期。雌激素对维持骨骼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更年期雌激素水平进行性下降后失去这种保护作用,导致骨质流失逐渐严重,骨强度下降,在日常生活中或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骨折。

Q5:怎样知道自己可能得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平常很难发现,怎么发现骨质疏松症呢 ?大家可以从几个方面捕捉一些蛛丝马迹:(1)压一压有没有腰背疼痛,压一压腰背部,感受下有没有酸胀疼痛。腰背部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表现,对于突发的,提重物、咳嗽后出现局限于腰背部疼痛或者长期慢性腰背痛要警惕骨质疏松症。(2)看一看有没有驼背,中年以上弯腰驼背,要特别小心骨质疏松。(3)测一测有没有身高变矮,如果测身高比年轻时下降3 cm以上,要做骨质疏松筛查。(4)查一查轻微外伤后的状态,轻微外伤后出现骨折的,特别是腰背部、大腿地方轻轻摔一跤就出现骨折的,要小心是不是骨质疏松症。(5)问一问父母是不是轻微外伤后出现骨折,如果父母出现过轻微外力下骨折的,子女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如果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可以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筛查有没有骨质疏松症。

Q6:诊断骨质疏松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骨密度检查,通常使用一种名为双能 X线骨密度仪的仪器测定骨密度,必要时可能还需做半定量CT检查以评估骨密度的情况,然后根据结果来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骨密度不低,或未检查骨密度,但如果有过轻微外伤或无外伤下出现骨折,如低于身高的坠落、跌倒时发生骨折,我们称为脆性骨折,这样也可以说是患了骨质疏松症。

除了骨密度检查,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呢?(1)抽血或留尿检查:初次就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建议要筛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 D以及骨转换指标。(2)胸腰椎 X线检查:我们需要了解是否存在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及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3)鉴别诊断所需的其他检查,以帮助鉴别骨质疏松是否由其他疾病引起。在看了医生后,医生会开具上述检查,然后分析结果,根据结果并结合患者的表现做出正确的诊断。

Q7:骨质疏松是女性高发病,男性则不容易患病,对吗?

骨质疏松在女性容易发病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女性与男性在体力活动和饮食结构上不同导致峰值骨量累积低于男性;女性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消耗体内大量的钙质及营养元素,女性更年期的年龄早于男性,较早失去了保护骨骼的激素,但这并不代表男性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症。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65岁以上的男性大约 1/5有骨质疏松症,并且椎体和髋部的骨折发生率比女性还高。

为什么男性也会发生骨质疏松呢?其实,男性的雄激素对骨骼是有保护作用的,而男性在雄激素减少后,是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的。除此之外,其他因素也容易使男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这些因素包括:(1)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大量碳酸饮料、浓茶、蛋白摄入过多、户外运动减少及维生素 D缺乏等。(2)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性腺功能减退、慢性肝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3)长期服用对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保护胃粘膜的药物)、甲状腺素、抗抑郁药及糖皮质激素等。并且,男性随着年龄增加,肌肉量及肌力的下降较女性更明显,容易跌倒,从而容易发生骨折。因此需要摒弃不良生活习惯、规律运动,做到骨质疏松早筛早治,从而防止骨折的发生。

Q8:骨质疏松症属于老年病,跟年轻人不沾边吗?

尽管老年人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但并不是说骨质疏松与年轻人“不沾边”。在临床上,年纪轻轻就患骨质疏松的,不在少数。

年轻人之所以也会患骨质疏松,除了与遗传有关外,主要与其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比如长期吸烟、酗酒、偏食、节食、高盐饮食、盲目减肥、缺乏运动、使用防晒霜导致维生素D缺乏、长期饮用过多的浓茶或咖啡等,都可让骨质疏松更容易“沾边”。

Q9: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骨骼中有两种细胞——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这两种细胞是互相配合的,将旧的骨组织吸收后,然后形成新的骨组织,这样有利于保证骨组织的更新,使骨骼能维持正常的强度。但随着年龄增长、性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可以出现骨吸收增加,同时骨形成又减少,从而造成骨量越来越少、越来越容易发生骨折。在治疗上,不仅要补充钙和维生素 D,还有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根据药物作用的机制可以将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分为以下几类,(1)骨吸收抑制剂:包括双膦酸盐类、地舒单抗、降钙素、绝经激素替代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2)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素类似物。(3)其他类药物:如活性维生素 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 K2等。(4)中药:如淫羊藿总黄酮制剂、人工虎骨粉制剂等。由于这些药物是处方药,是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的。

Q10:健康人和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补充维生素D方面有什么区别?

身体拥有充足的维生素 D,不仅使钙在肠道内容易吸收,不容易患上骨质疏松,而且还有助于增加机体的免疫力,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一般来说,对于健康人群,如果接受的阳光照射较少,可以每天补充1 000~2 000单位的维生素 D;而对于维生素 D缺乏严重者,可适当增加剂量,具体补充剂量需由医生来决定。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补充足量维生素 D,是因为维生素 D缺乏时可影响钙的吸收,并且容易出现甲状腺旁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加重骨质疏松,具体剂量也是需由医生决定。

Q11:骨质疏松患者补充维生素D会不会中毒?

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补充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但补过头也会导致维生素D过多症,甚至维生素D中毒,其症状主要与血钙升高有关,早期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烦躁、哭闹(多见于婴儿)、多汗、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逐渐出现烦渴、尿频、夜尿多,偶有脱水和酸中毒。严重可出现精神抑郁、肌张力低下、运动失调、昏迷、惊厥等,长期中毒甚至会导致肾衰竭、全身软组织钙化(包括冠状血管和心脏瓣膜)、心律失常等。通常来说,当血清 25-羟维生素D超过150 ng/mL,如果出现血钙水平升高和甲状旁腺素水平降低时,要警惕维生素 D中毒。但实际生活中是不容易发生维生素D中毒的,就像晒太阳不会引起维生素D中毒一样,因此,日常补充一定剂量(如每天1 000~2 000单位)维生素 D是相对安全的,如果需要补充更大剂量的维生素D,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维生素D中毒是罕见的,一般是由于误服几十倍以上剂量的维生素D引起,所以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一般无需担心维生素D中毒的问题。

Q12:在骨质疏松的预防中,为什么要强调维生素D的补充?

当维生素D缺乏或者不足时,会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这个时候会导致骨骼吸收增加,加重骨质疏松,还会导致骨软化。如果说钙是骨骼健康的基石,那么维生素D的活性产物就是钙的“发动机”,是开启胃肠道钙质吸收的钥匙,维生素D的活性产物可以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以及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防止血钙和血磷的降低,以避免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骨吸收增加。在钙充足的情况下,维生素D的活性产物可以在甲状旁腺激素的协同作用下,促进骨骼的矿化,使骨质变得坚硬,并且还能增强四肢的肌力,协调神经肌肉功能,尤其在老年人中,补充维生素D可以预防肌少症(表现为肌肉缩小和肌肉力量的减退)的发生,可有效降低跌倒的风险。此外,当维生素D不足时,还会降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发挥。因此,补充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的预防中是必需的。

Q13:经常晒太阳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吗?

虽然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但是否还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取决于多种因素。首先,晒太阳的效果受到季节、地理位置、时间和皮肤暴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冬季或居住在高纬度地区的人们,由于紫外线较弱,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阳光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其次,一些个人因素,包括皮肤的颜色、年龄和肥胖等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例如老年人、深色皮肤人种、肥胖人群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需要接受更多的阳光照射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而尽管阳光对维生素D的合成很重要,但晒太阳不能过度,这是因为紫外线辐射是一种致癌物质。所以,有些人会使用防晒系数为15或更高的防晒霜以保护皮肤,而防晒霜的使用又会阻挡阳光中的紫外线,使皮肤中的维生素D合成减少。实际上,只要每周晒2~3次太阳,每次选择时间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四肢暴露在太阳下晒10~30分钟就能使皮肤产生足够量的维生素D,这样也不会晒坏皮肤。而对于年龄较大、皮肤颜色较深、肥胖或长期使用防晒霜人群,即使经常晒太阳,还是需要补充小剂量的维生素D,如补充400~800单位,然后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调整剂量。

Q14:骨质疏松患者维生素D补多了会不会得结石?

维生素D在进入人体内后需要在肝脏及肾脏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活性的 1,25-双羟维生素 D发挥作用。研究发现血清中 1,25-双羟维生素D的增加与泌尿系统结石有关。但正常机体会通过自我调控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故即使补充较大剂量的维生素 D,健康人群也能够维持体内 1,25- 双羟维生素 D 的稳定。一项针对48项研究和19 000多名参与者进行的荟萃分析得出结论,与安慰剂相比,长期服用一般剂量的维生素 D没有增加肾结石的风险。另外一项研究对5 110名随机接受每月高剂量维生素 D(每月100 000单位,平均每天3 333单位)或安慰剂的受试者随访 3.3年后,发现该剂量的维生素 D 也未增加肾结石的风险。因此,普通维生素 D在一般剂量(如每天1 000~2 000单位)下的补充是不会导致肾结石的发生的。如果维生素 D缺乏严重,补充更大剂量也不会导致肾结石发生。但是活性维生素 D包括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和艾地骨化醇如果使用不当,是可以引起肾结石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Q15:骨质疏松患者维生素D补多了会不会引起血管钙化?

我国大部分人群都缺乏维生素 D,每天补充1 000~2 000单位的维生素D是不会引起血管钙化的。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 D,可到医院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于普通人群和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 25-羟维生素 D水平在 30~50 ng/mL范围比较好,既可以维持骨骼健康,又可以预防糖尿病、降低癌症发病率及死亡风险。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如血清25-羟维生素D在20 ng/mL以下),可每天口服维生素D 1 000~2 000单位,口服2~3个月时如果血清 25-羟维生素D水平没有达到 30 ng/mL以上,可适当增加维生素 D的补充剂量。但如果长期补充维生素 D 的剂量过大,有可能会容易发生血管钙化,至于在补充多大剂量以上才会引起血管钙化,并没有统一答案。有一项针对加拿大社区人群的研究提示,每日口服维生素 D 的剂量在10 000单位以内,是安全的。因此,维生素D在一般剂量(如每天1 000~2 000单位)下的补充是不会引起血管钙化的。如果维生素 D缺乏严重,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增加剂量。但活性维生素D,包括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和艾地骨化醇如果使用不当,是可以引起血管钙化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Q16:维生素D应该和钙一起吃,还是分开吃?

维生素D的活性产物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提高钙的利用率,钙的吸收过程都需要有维生素D的参与,因此,对于每一个个体,既需要补充钙剂,也要补充维生素D,但钙与维生素D可以同时服用,也可以不同时服用。有些复方制剂既含钙也含维生素D,这样做并不是一定要钙与维生素 D混在一起同时服用,而是为了增加方便性和依从性,服用一种制剂就能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既可以达到很好的补钙效果,又可以减少服药的麻烦,有利于长期坚持,提高依从性。但由于这种复方制剂含维生素D较少,通常需要额外补充一定剂量的维生素D。需注意的是,不能用活性维生素D代替普通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 D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Q17: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否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利于骨骼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但在很多种情况下,仅仅依靠钙和维生素D不能完全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骨骼的主要成分包括2种:无机质和有机质,无机质主要是钙和磷,有机质主要是胶原蛋白,作为主要无机质成分的钙在女性绝经后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后流失加速,所以补充钙对骨骼的健康是有利的。维生素 D能增强肠道钙吸收,促进骨矿化;抑制因缺钙和维生素D所致的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减少骨吸收,所以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的发病和治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在一生中的各个时期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减少钙流失并维持一个比较高的骨量状态都有良好的作用,如婴幼儿期,骨骼生长快,但胃肠道又发育不完全,所以额外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非常必要的;青春期骨骼发育又是一个高峰,钙的供需失衡,补充钙和维生素 D是明智的选择;女性更年期由于雌激素的缺乏导致钙流失加速,这时如果不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 D会出现钙的负平衡,继而出现骨质疏松,甚至骨折,所以补充钙和维生素 D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存在其他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仅仅靠补钙和维生素 D是不能完全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Q18: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否需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

由于活性维生素D是属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不能用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不能补充活性维生素D的。活性维生素 D从化学结构上来说是普通维生素 D加上2个羟基结构的维生素D,即 1,25-双羟维生素D,不需要经过转换就可以直接起作用,它能够促进肠钙吸收,促进钙在骨骼的沉积。除此之外,它还能够改善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能预防跌倒,所以在治疗骨质疏松中是有作用的,特别是对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异常的那部分人比较有效。但活性维生素 D只能用来治疗骨质疏松症,而不能用来预防骨质疏松症。并且,作为治疗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是需要医生根据病情开具的。

Q19:市面上一些钙片称含有维生素D,还需额外再补充维生素D吗?

市面上一些钙片确实含有维生素D,但含量较低,我们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若存在维生素 D不足或缺乏,需额外加以补充。维生素D和钙是黄金搭档,两者关系密切,我们机体正常活动缺一不可。我们日常生活中多晒太阳可以帮助维生素 D合成,其经活化后能促进钙吸收。充足的钙是保障骨骼健康的基础,而少了维生素D,钙吸收减少,因此会“浪费”吃下去的钙。平时我们常接触到的钙片,如碳酸钙D3,维生素D含量较低,对于晒太阳时间充足的人群可能是足够的,但若平日晒太阳的时间不足、摄入不足,易出现维生素 D 不足或缺乏的情况,则需额外加以补充。首先建议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如使四肢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间直接阳光暴露每次 15~30分钟,每周2~3次。对于晒太阳不够者,应给予维生素 D补充剂,如果有条件,可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来指导维生素 D的补充策略。为维持骨健康,建议血清25-羟维生素 D水平保持在20 ng/mL以上,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尤其在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期间,血清 25-羟维生素D水平如能长期维持在30 ng/mL以上,则更为理想。必要时可以求助于专科医生。

Q20:普通成年人需要补钙和维生素D吗?

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物中的钙含量是不够的,一般只有400~500 mg 的钙,需要增加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或其他奶制品,同时合理搭配绿叶蔬菜、豆腐、坚果等。如果食物中钙摄入不足,可补充钙剂,一般需要每天补充元素钙500 ~ 600 mg。

与食物中的钙相比,食物中的维生素D更为缺乏,只有少数种类的食物如野生的富含脂肪的海鱼如三文鱼、鳕鱼、鲭鱼、沙丁鱼等含维生素D较多。由于这些食物难以获得,几乎不能依靠食物来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是需要接受阳光照射后在皮肤中产生,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没有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如天气的原因,还有空气污染、使用防晒霜或太阳伞等其他防晒工具、害怕晒太阳、没时间晒太阳等。如果不能接受每周3次或以上的阳光照射,就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并且晒太阳是有讲究的,需要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晒太阳,暴露四肢皮肤、不能搽防晒霜、不能打伞、也不能隔着玻璃晒。如果做不到,就需要补充维生素D。可以根据晒太阳的多少来决定补充剂量,一般普通成年人需要每天补充1 000~2 000单位的维生素D。

Q21:一天中什么时间补钙和维生素D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效果最佳?

随着公众对防治骨质疏松的意识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补充骨健康营养补充剂(钙和维生素D),那么,究竟一天中什么时间吃钙片最佳,是早晨还是晚上,是空腹或餐前还是餐后呢?其实,不同种类的钙片或钙制剂吸收率不尽相同,服用最佳时间也有所不同。比如无机钙,包括氯化钙、碳酸钙及磷酸钙等,人体对无机钙吸收率较低,尤其是碳酸钙,在胃酸的酸性环境下,可以促进碳酸钙解离,从而有利于钙的吸收。而在餐时至餐后 30分钟内胃酸的分泌明显增加,因此,在这个时候服用钙片吸收效果比较好。但如果补充的是有机钙如柠檬酸钙(枸橼酸钙)、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不需要胃酸就可以解离,因而有机钙的补充与进餐的时间无关。对于胃酸较低的人,如患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或吃抗胃酸药物的人,更适合服用有机钙。

虽然维生素D的服用时间没有像钙那么严格,但由于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在吃油脂比较多的食物时服用更利于维生素D的吸收,因此,维生素 D也可以选择在餐时或餐后半小时内服用。

Q22:骨质疏松症患者为什么要预防跌倒?

有句俗语叫作“骨肉相连”。肌肉和骨骼不仅起源于同一种细胞,在解剖位置上也是“邻居”,彼此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骨质疏松患者由于在骨折后活动减少,常常出现肌肉萎缩,这种病称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患肌少症后容易发生跌倒,从而发生骨折。因此,预防跌倒是防范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重要措施。

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预防跌倒呢?均衡营养、运动锻炼、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及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跌倒和骨质疏松非常重要,具体措施我们将在接下来几问中详细说明。此外,骨质疏松患者本人及家庭都应重视和预防跌倒,建议穿着合身的衣裤,鞋子要轻便、合脚、防滑,不要快速起身。排查居家环境中容易引起跌倒的雷区,尽量不使用带轮的家具、不在家堆放过多杂物、保持居家环境灯光明亮、在浴室门口及浴室内使用防滑垫等。当老年人发生跌倒尤其是反复跌倒时,应及早去医院进行肌少症、跌倒风险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Q23:预防骨质疏松的运动方法有哪些?

积极的运动不仅是骨矿化和骨形成的基本条件,能促进骨和肌肉的合成代谢和重建,而且能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骼肌肉神经功能,提高机体的顺应性和柔韧性,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和灵敏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跌倒的机会,降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率。

多种运动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肺耐力,是体质健康的核心要素。抗阻运动,即力量训练,可提高肌力及平衡能力,也是提高骨密度所推荐的运动。适合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力量训练包括臀部、大腿、腰腹部和上肢肌肉的锻炼,可以选择适量的负荷,使用弹力带、哑铃等器械。需要注意的是,抗阻运动的运动强度较大,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锻炼。每周做抗阻运动 2次左右,有氧运动每周至少 3天。韧性训练也是适合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运动项目,包括拉伸运动、八段锦和太极拳等。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虽然对防治骨质疏松有很多获益,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尤为重要。运动前要做热身,运动强度要适可而止;体位和动作变化的时候不要太快,运动之后适当拉伸身体。

Q24:骨质疏松患者吃什么食物好?

骨质疏松患者除了适当锻炼和药物治疗外,饮食的合理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介绍应该多吃的一些食物。

1. 适量蛋白食物。蛋白质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应适量增加瘦肉、鱼类、蛋类及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量。

2.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维生素D是骨骼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素,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减少钙的流失。富含有维生素 D的食物有富含脂肪的野生海鱼,但这些食物获得比较困难。

3. 高钙食物。钙也是骨骼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素,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豆腐、豆干等豆制品,以及深绿叶的蔬菜。

4. 避免含钠比较高的饮食,如很咸的食物、添加味精较多的食物,因为钠盐含量高的饮食会促进钙从尿中排泄。

归纳起来,骨质疏松患者的饮食应以高钙、富含维生素 D和适量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同时摄入低盐的食物。在调整饮食的同时,骨质疏松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和碳酸饮料等对骨骼健康不利的食物和饮品。

Q25:补充多种维生素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什么作用?

多种维生素在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中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补充多种维生素对预防骨质疏松可以产生有益作用。

1. 维生素D的预防作用。维生素D在体内转换为活性产物,后者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此外,维生素D的活性产物还可以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减少钙的流失,同时维生素D的活性产物在保持肌力、改善平衡和降低跌倒风险方面都可以起到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作用。

2. 维生素K的作用。维生素K参与骨骼的形成和重塑过程,有助于促进骨骼中钙的沉积和固定。此外,维生素 K还能减少骨量的流失。

3. 维生素C的作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骨骼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强骨骼的弹性和韧性。此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骨骼的损伤。

因此,补充多种维生素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

小结: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容易导致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强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合理补充钙及维生素D,可以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降低其发病率。骨质疏松的发生有时是很隐匿的,不容易发现,有些人在体检时做骨密度检查后才发现自己有骨质疏松,还有些人是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后才知道患有骨质疏松,因此,早期发现骨质疏松是很有必要的。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要及时就诊、筛查并诊断骨质疏松,接受恰当的治疗、预防跌倒及自我管理,也能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执笔者(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锦平(浙江省人民医院);程群(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冯剑(潍坊市人民医院);洪维(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罗碧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汪艳芳(河南省人民医院);吴永华(苏州市立医院);颜晓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许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曾玉红(西安市红会医院);朱亦堃(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赵笛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通信作者:谢忠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学术顾问(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李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夏维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章振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参与共识讨论的专家(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程群(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程晓光(北京积水潭医院);侯建明(福建省立医院);李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刘建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夏维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徐又佳(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谢忠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袁凌青(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岳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曾玉红(西安市红会医院);张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章振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学术秘书:赵笛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本文编辑:江琪琪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诸葛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