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她家的补助调整到一百块吧!”主席沉思过后又补充道:“之前的尽快补发,不然她要怎么活下去呢?”
主席口中的这个“她”名叫刘芸生,您可能对她的名字感到陌生,但她的丈夫傅作义 一定十分熟悉,而曾是国军将领的傅作义家中不光收藏了许多古董字画,还有各地房产,可为何他的妻子现在却生活的十分拮据,需要靠着政府接济呢?
为了国家傅作义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学生,他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所以在毕业后便加入了晋军。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凭借着个人的军事才能和战场上英勇的表现打响名声。但在中原大战后晋军失败,便进入绥远加入国民政府一同参加抗日工作,也是一名抗日好汉。
但跟着老蒋的时间久了,傅作义从中也慢慢参透了一些国民政府的内部问题,其中不光贪婪混乱,而且老蒋发布的很多政策都是不利于抗日,反而有些摧毁统一的趋势。
抗日战争结束后更是印证了他这一观点,但他是一位军人,军人的守则就是必须服从命令,所以他不得不参加到解放战争去。
但他的女儿并非是军人,两人虽为父女但实际上一个是国军将领,另外一个则是中共地下党员,一家人党派不同但都是在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而奋斗。
期间傅作义为了抗日工作时和我党也有往来,尤其和周总理彭总等人,在战场上八路军的表现经常让他感到惊喜,作为司令的他就会虚心询问八路军的每一个战术,怎么用那么少的人数和装备拿下胜仗的,又怎么和群众能够相处的如此融洽。
在国共合作的时候他意识到,八路军身上有的是一股韧劲,一种不怕自己阵亡在战场,只怕自己没有贡献更多就牺牲的精神,每个人都抱着必胜的信心和随时奉献自己的决心在打仗。
而共产党的纪律也是独特,所有人在成为军人之前都是为人子弟的,我军和人民群众并非是亲生一家人,但相处方式却和一家人无异。其实这就是用真诚换真诚,这种无私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更有铁一样的纪律。
傅作义对这种军队纪律和群众氛围都十分羡慕,肯定,他也敬佩主席的大智慧,逐渐明白了女儿心中的信仰。
但祖国终需要统一,在解放战争中我党的态度一直都是能不打自己人就不打自己人,所以对于国军将领方面一直都是以“和”为前提,可以和平解决当然是最好的。所以在傅作义方面我党就期望他的女儿傅冬菊可以先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
解放事业这也是傅冬菊心中所想的,她回到北平的家后直接和父亲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傅作义不由得惊讶女儿现在这样不加掩饰的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身为长辈的自己难免会有些恼怒。但时间久了女儿每天对自己真诚劝说的态度也让他软下心来。
傅冬菊经常会收集一些宣传的海报和时下的报纸送到父亲的书房,还将解放区的进步刊物朗读给父亲听。其实傅作义对解放全国的事情心中也有些打算,但就是因为自己是军人一直在摇摆不定,但女儿的态度让他觉得很有必要和解放军沟通一下。
而在和主席的交涉中主席也一再强调,北平城的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如若在这座城市开战将会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为之叹息后悔的事情,对于国军的士兵我们也会保证他们的安全,人民更会进行安抚和疏通。
傅作义听到主席这样的答案心中的石头也就落地,而北平也就这样在没有枪声和流血中顺利解放。这样的结果重大欢喜,也是因为傅作义有大局观念才能避免战火,在面对国家还是个人的问题上他将国家放在了首位。而我党自然也会说到做到优待他,主席在顺利解放北平后十分激动,他不禁称赞傅作义是有民族责任感的人。
其实他在此之前也思考过自己是否会因为此事,受到国民政府内部的排挤和惩罚,或是解放后因为自己曾经和我党为敌的事,受到我党的芥蒂。
但主席直接用事实说话,解放后对傅作义依旧是曾经一样的客气,还帮他安排工作和住处,让其家人前来。其实开始给他安排的是国防委工作,但主席认为有此胸怀和见识的人应该给予更高的职位,于是就和他商量,最终两人敲定了水利部部长一职。
傅作义开始工作难免会受到些挫折和磨难,但总理听说后力排众议当着众人的面替他挽尊,一向好脾气的总理说起了都有些发火,自此再没人敢说傅作义之前的事了。而他受到总理等人的好意后便更用心的在水利部工作,做部长的二十年里任何事都是事必躬亲。
无私奉献的理念但在恢复国家建设上他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尤其是水利工程耗费巨大,所以他将自己的存款拿出来,一部分用在经济建设上,另外一部分又安排好自己曾经的老战友。做完“散财童子”后又瞅准自己家里那些名贵字画,随后他一一捐献给国家,就算是国家会给他一些奖励金他也不会收,实在推迟不了的就再捐到别处。
一直到1972年,他的身体出现了各种问题不得已将健康放在首位,可两年后又被检查出了癌症,傅作义对自己一生十分满意已无遗憾,唯一放心不下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他叮嘱妻子不要给国家添麻烦,不要搞特殊,便离开了人世。
而他的妻子刘芸生也十分肯定丈夫的话,先前家中的财产已经都用各种方式捐献了出去,只剩下每个月四十八块钱的补助金,所以生活的十分拮据。
但就算如此她也没有想过将东西要回或是找到组织给自己一些特殊福利,只是自己摆着手指头过拮据的日子,后来还是邓大姐得知她现在是这样的生活水平,忍不住和总理说起。
总理听后只觉得日子清贫但不应该过的如此拮据,所以便和主席商量,主席听后便下定决裁将其生活费提升到一百元,希望他们一家能够过上舒心一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