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涉及F22和F35的机密文件在网上流传,据称是在马斯克“反腐”过程中曝光的,这份文件让美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神话”似乎有了一丝裂痕。
文件显示,普惠F119发动机的推重比并非美国此前宣称的9至10,而是略高于7;而F35所配备的普惠F135发动机的推重比也并非宣传中的10至11,而是略高于6.7。
要知道,中国在研发自己的航空发动机时,一直是以普惠F119为标杆。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才研制出推重比大于9的小涵道比大推力涡扇15发动机。
如今,美国的“虚假宣传”被曝光,让人不禁感叹,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军工的“天塌”了?
其实不然,这反而凸显了中国科研人员的坚韧与智慧。他们在并不完全了解真实数据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
美国在军事技术上的“虚假宣传”早已不是新鲜事。
此前,F22的升力系数被宣传为2.0,这直接促使中国在歼20的研发中实现了2.2的升力系数。
然而,经过中国科研人员的“吹风实验”研究发现,F22的升力系数实际上在1.5至1.6之间。
这一结论传出后,全球舆论一片哗然,甚至连俄罗斯专家也得出F22升力系数为1.85的结论,远低于美国的宣传数据。
在双脉冲空空导弹领域,美国的“画大饼”行为也促使中国研发出了霹雳15。
而在六代机的研发上,美国为了战略目的,不断炒作“下一代空中优势”话题,却没想到中国不仅当真了,还脚踏实地地干成了。
当中国的两款六代机翱翔天际时,美国方面表现得无比紧张,甚至连夜宣布B21隐身轰炸机才是“全球第一款六代机”,试图挽回颜面。
尽管F119和F135的推重比与宣传数据存在误差,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两款发动机的优秀之处。
F119采用最新的单晶超合金叶片和先进的冷却技术,十分耐用;而F135作为大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尤其是如果中国要研发短距垂直起降版歼35的话。
毕竟,美国负责“画大饼”,中国负责实现,这样的“闭环”也未尝不是一种独特的合作模式,只是不知道美国人是否愿意继续“配合”下去。
在未来战斗机的发展前景上,中国六代机展现出了光明的未来。
随着中国军事航空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创新能力的增强,中国六代机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量产和服役。
这款战斗机预计将具备更高的隐身性能、更强的网络化作战能力和更好的机动性,为中国空军提供强有力的空中优势。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六代机的发展将被视为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