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听闻云南西南有一个强盛的国家缅国,曾通贡于元,便派遣田俨、程斗南、张祎、钱允恭出使缅甸。当时云南还在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控制之下,使者无法通过滇缅古道,只好借道安南(越南),但却赶上了占城北伐,道路不通,留在安南两年多也没能到达缅甸。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军30万一统云南。十二月,把匝剌瓦尔密自杀。翌年闰二月,明军攻克大理段氏,又“分兵徇鹤庆、丽江、金齿,俱下”,云南悉平。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沐英率明军“骁骑三万”与大举入寇定边“号三十万,象百余只”的麓川军对垒并展开决战,最终明军大获全胜,云南边境得以安定。
麓川纳贡请降后,朱元璋开始在云南西部边地设置卫所,并完善元代以来的土司承袭制度,意图削弱麓川等边地土司的独立倾向。但麓川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依旧外侵缅甸等地,缅甸于是主动寻求明帝国的庇护。
此时的缅甸进入了一个分裂时期。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三月,蒲甘王朝为争夺金齿地区,派兵进攻干额(干崖),元缅战争爆发。随后,元军入侵蒲甘,加剧了蒲甘王朝的衰亡。哈威(GodfreyEricHarvey)在《缅甸史》中说:“于是蒲甘乃于鞑靼征骑之血腥火影下灭亡,辽阔之疆域,四分五裂……”不过实际上,在元军入侵之前,蒲甘君王那罗梯诃波蒂的统治就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那罗梯诃波蒂在《弥伽罗塔碑铭》中曾狂妄地自称“三千六百万胜兵之最高统帅,日吞咖喱三百碟”。前半句明显夸张,后半句却有真实的影子,《琉璃宫史》记载,那罗梯诃波蒂每餐必备足300种菜肴才进餐,而且他还有妃子宫女3000人,可见其穷奢极欲。
那罗梯诃波蒂初登位时,北方掸人势力已开始崛起,西方阿拉干的密察吉里、南方港口的马都八(莫塔马)亦相继叛乱。乱事虽被首相耶娑梯犍平定,但蒲甘的国力已大为受损。那罗梯诃波蒂不顾国困民穷,依然大肆征发民力修建弥伽罗塔,当时流传着一句谶语:“宝塔建成,国化灰烬。”此塔现今仍存,哈威曾评论说:“此塔……与缅甸各地之普通宝塔无异,极为平凡。其做工之粗劣,足以显示国家之贫穷,此塔盖以黎民血汗所成者也。二百年来,蒲甘之民,忠诚笃信,欲使地而尽为宝塔所盖罩,今乃消逝于喃喃祷诵声中矣。”
最终,那罗梯诃波蒂在元军攻势下惶恐逃窜,后人称他为“德由别敏”,意即“畏华人而逃之君”。同一时期,孟人伐丽流在素可泰王国的支持下正式在马都八称王,宣告独立。
弥伽罗塔
一路南逃到卑谬西边莱甲的那罗梯诃波蒂,害怕元军继续南下,便派出高僧信第达巴茂克前往大都,与忽必烈进行和谈,之后元缅关系趋于缓和。但在返回蒲甘的途中,那罗梯诃波蒂被其子梯诃都围困于卑谬码头,并被迫服毒自杀。
梯诃都弑父后,不敢北上,率军直取其兄乌沙那治下的勃生。乌沙那卧病在床,被梯诃都乱刀斩杀。之后,梯诃都又率军攻其弟憍苴治下的达拉,屡攻不克,于是转攻白古(勃固)。白古守臣鄂勃孟已然宣称独立,与妻子儿女站在城头大声辱骂梯诃都。梯诃都大怒,弯弓搭箭射向城头,但据说因为用力过猛,被箭反射而亡。
梯诃都死后,众臣拥立憍苴为王。此时,各地诸侯纷纷反叛,蒲甘王朝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大约在蒲甘建国初期,掸族便开始渐渐南移,不断入侵蒲甘地区,并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成为此地新的统治者。
掸邦高原有一土司,死后二子不和,弟弟逃到缅甸掸族聚居的木连城,娶了当地缅人富绅的女儿,生三子一女,三个儿子被他送到那罗梯诃波蒂那里当了侍卫。那罗梯诃波蒂极为宠信三兄弟,赏赐给他们许多土地,还让儿子梯诃都娶了他们的妹妹。
梯诃都弑父后,掸人三兄弟趁局势混乱,拥兵自重。老大阿散哥也占据木连城,老二阿剌者僧伽蓝占据米加耶,老三僧哥速占据宾里。三城皆为皎克西富饶的产米之区,阿奴律陀王曾于此处兴修水利,传说得此地者可在上缅甸称王。
憍苴即位后,奈何三兄弟不得,于是只能向现实妥协,将这些地区赐给他们作为封地,但他渐不甘心当傀儡,转而寻求元朝支持。野心勃勃的掸人三兄弟知道憍苴想要巩固地位必要削弱他们的权力,于是在元朝使臣宣诏时不至,还在蒲甘打劫前往元朝的登笼国使者,企图嫁祸憍苴,离间双方关系。
在发现离间无效后,他们又与遭到冷落的前王遗孀修妃合谋,诱憍苴至木连城参观寺庙。待憍苴到达木连城后,三兄弟就把他监禁起来,强迫他削发为僧,并改立憍苴幼子邹聂为王。
蒲甘王室遗臣立即向元朝求援,元军再入缅甸。元军围攻木连城时,掸人三兄弟弑憍苴,并重贿元军将领(3)。元军将领高庆、察罕不花等收到好处后,借口瘴疫流行退兵而还。此后,蒲甘邹聂一系虽仍然延续了两代68年,但地位仅类似于一方小诸侯了。元大德五年(1301年)二月二十九日元军撤离后,三兄弟同时称王。5年后,阿剌者僧伽蓝去世;又5年,僧哥速毒杀阿散哥也,吞并两位兄弟的势力。缅历674年12月15日(1313年2月9日),僧哥速在阿瓦附近的彬牙兴建“金宫”。“金宫”落成之日,僧哥速举行灌顶加冕礼,并邀请修妃前来观礼,就此开创彬牙王国。
僧哥速有南宫、北宫两位王后,其中南宫王后明绍乌原为憍苴王后,僧哥速为了提高威望娶她为妻,据传当时她已有3个月的身孕。南宫生下的便是王储乌者那,但其血统存疑。对乌者那王储身份不服的北宫王后之子修云,于缅历677年(1315年)在西北方另行建立实阶王国,割据一方。乌者那即位后,因血统问题,不得不让位于擒获5头白象的王弟伽悉信,但已无法改变彬牙、实阶对立的局面。
实阶一系不久即为修云同母异父的兄长答里必牙所篡,忠臣阿南达勃江杀答里必牙,重立修云之子伽苴为王,但兄弟三传后又为修云女婿明波梯诃波蒂所篡。
这时彬牙王那罗都以“非王族出身竟在实阶称王”为由,于缅历725年(1363年)邀请麓川的思可法攻打实阶,约定:“若攻克得胜,吾只取表层部分,精华给你。”
麓川象马大军攻来,明波梯诃波蒂以酒糟喂象,使其酣醉再放出城去,希望可以抵挡一阵。哪知醉象被攻击后返撞城门,冲入城内,将屋宇寺庙尽数撞毁。实阶人民抱怨道:“城内有象,城外有掸。”明波梯诃波蒂见麓川势大难敌,于是携全城父老南乘御舟下到吉克瓦耶,不过也有人乘筏逃往彬牙。
1350年彬牙与实阶
麓川应那罗都邀请而来,结果那罗都却不出力,只隔岸观火,不费一兵一卒。麓川军攻克实阶后,见全城一片废墟,仅余两位老人尚存,其余一无所获,不由愤懑,将怒火对准彬牙。在他们看来,彬牙拥有3头白象,定然富庶。那罗都毫无准备,彬牙被麓川轻易攻克。麓川军在城内大肆劫掠后方才离去,并将那罗都掳走。
早先因不敌麓川而逃往吉克瓦耶的修云外孙他托弥婆耶,与心腹大臣密谋,弑继父明波梯诃波蒂,接着又推翻了彬牙继承人乌者那般。在实阶与彬牙二地的余烬上,他托弥婆耶即位为王,于缅历726年12月(1365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建阿瓦城,开创了缅甸历史上著名的阿瓦王国。到19世纪,中、英两国仍然有时称缅甸为阿瓦,可见其影响深远。
他托弥婆耶死后无子,众臣拥立他的姻兄明吉斯伐修寄为王。此时,只是名义上统治着蒲甘的蒲甘一系已经完全断绝,阿瓦基本上统一了上缅甸,阿拉干也主动要求归附为属国。
缅历732年(1370年),基本上一统缅甸南部的马都八国王频耶宇因国内叛乱,迁都白古,并派使臣前来阿瓦修好,其金叶国书写道:希望两国“融洽无间,如一张金箔”。3个月后,明吉斯伐修寄与频耶宇会晤于两国边界,双方互换礼物共立誓言,缔结了友好的同盟关系。
阿瓦古城遗址
可惜好景不长,频耶宇长子罗娑陀利即位后,其舅父劳骠对他不满,于是在缅历748年(1386年)派使臣给阿瓦送去金贝叶书,写道:“臣渺米亚侯劳骠跪奏:威德无比的国王陛下,汉达瓦底(勃固)白象之主频耶宇去世,其不肖子号称‘罗娑陀利’,窃据王位。其父在世时,他就曾在大光(仰光)反叛其父,现进入汉达瓦底称王。趁其羽翼未丰,请金殿之主伐之。臣愿领勃生、渺米亚两地之兵从水路进军。如水陆两路夹击,汉达瓦底唾手可得。事成,良象骏马、贤臣骁将、金银器皿等,王可悉数取去。如蒙陛下垂怜,请将该地赋税赐予奴臣。”
沐英像
明吉斯伐修寄同意了劳骠的请求,但他万万没想到这场战争持续时间之久竟使双方都换了3代国王。缅甸历史上著名的“四十年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本来明吉斯伐修寄认为北方的麓川才是最大威胁,所以他对南方的白古王国(马都八国)采取和解政策,但对白古财货的贪图使阿瓦陷入了南方战争的泥潭之中。明吉斯伐修寄对白古王国的两次远征都以失败告终,盟友劳骠也被擒获,还迎来了罗娑陀利的北伐。这让阿瓦王国无力再抵御麓川的侵扰。此时,强大的明帝国在北方兴起,平定云南后还打败了麓川,阿瓦自然想通过归附明帝国取得支持以加强自身的地位,于是希望通过已经归附明帝国的八百国与明帝国建立联系。
明平云南后,西平侯沐英派遣云南左卫百户杨完者前往八百国招抚。洪武二十一年,八百国遣使入贡;同年,明帝国设立八百宣慰司。三年后再度入贡的八百国使者洪都提到了缅甸阿瓦王国“地远不能自达”的情况,朱元璋于是命令西平侯沐春派人到八百宣慰司,试图与阿瓦建立联系。
在八百宣慰司的协助下,阿瓦王国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三月派遣使者板南速剌入京朝贡。翌年二月,阿瓦再度遣使入贡。
六月,朱元璋下旨设立缅中宣慰司,以“卜剌浪”明吉斯伐修寄为宣慰使,缅甸阿瓦王国遂成为云南边地土司之一。
此前一年,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新年将临之时,麓川的思伦法率15路象马大军来犯阿瓦北部的美都。阿瓦军一触即溃,麓川军直达实阶,将城外的寺庙、房舍等付之一炬,兵锋直指阿瓦城。在阿瓦,明吉斯伐修寄加固城防、积极备战,又召集各路诸侯带兵反击。在阿瓦名将梯罗伐的竭力奋战之下,麓川军最终退走。阿瓦归附明帝国后,明吉斯伐修寄两次上言道:“百夷思伦发屡出兵侵夺其境土。”于是,朱元璋分别写了两道谕旨,差遣钱古训、李思聪前往调解。思伦发闻诏恐惧,最终罢兵。
明吉斯伐修寄死后,阿瓦宫中陷入内斗,王储信漂辛在位仅7个月就为师傅伽诺山所弑,伽诺山篡位称王。后众臣杀伽诺山,推举明恭为王,但明恭畏惧舅父摩诃标的势力不敢即位。直到明恭的弟弟明代达袭杀摩诃标之后,明恭才于缅历763年(1401年)即位为王。永乐元年(1403年)十月,明恭派人前往明朝请封,明成祖朱棣遂命兵部设缅甸宣慰司,以明恭为宣慰使。
同一时期,朱棣还在云南边地设立了底兀剌(缅甸东吁)宣慰司、大古剌(缅甸白古)宣慰司、底马撒(缅甸丹那沙林)宣慰司、八百大甸(泰国清迈)宣慰司、老挝(老挝琅勃拉邦)宣慰司等土司。可以说,到永乐年间,明帝国西南版图扩张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