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一个孩子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若是在成长的途中不加以干预,那孩子长大以后就很可能会和小时候一样,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尊老爱幼,那当孩子小时候出现有一些错误的行为的时候,家长们就要注意加以干预和指正了。
01长大后自私不孝顺的孩子,饭桌上常有3种表现,家长别不当一回事
王女士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参加别人的婚宴,在同桌还有另外一对母子,与王女士的儿子比起来,他与同桌的男孩形成了一个天一个地的对比,王女士的儿子吃饭细嚼慢咽,还会帮妈妈夹菜,看起来非常文雅有教养,而同桌的男孩却非常粗鲁无理,刚刚上来一个菜,他就恨不得把整个盘子都端起来扫荡干净,在夹菜的时候还把菜从盘子弄掉到了桌上,别人忍不住说了两句还被反驳“一个大人还和孩子抢吃的”。
当王女士的儿子说想吃其中一个菜的时候,同桌的男孩居然把自己碗里的剩菜扔了过去,还弄脏了他的衣服,王女士这下忍无可忍了,直接拍案而起训斥对方的孩子没有教养,那个男孩一下子被骂蒙圈了,过来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己要哭,他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又被骂又哭了,准备也想站起来吵架。服务员看到这个情况赶紧过来劝架,王女士在说明情况以后表示自己宁可饿死也不愿意让自己和孩子和这种人同桌吃饭。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赞同一起离席,留下那个男孩和自己的妈妈很尴尬的在哪儿生闷气。
02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
让孩子学会延时性享受快乐
当一桌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晚辈要等候晚辈上桌后才动筷子吃饭的,这种用餐礼仪,其实也是在培育孩子学会延迟享受快乐,还有学会等候,孩子在延迟享受的过程中也会学会控制本人的欲望,学会延迟享乐自然也会变得愈加懂得隐忍,学会不骄不躁,比别人更加懂得自律,在遇到事情时就不会乱了方寸,他会遇事不慌的处置问题,这些都会让孩子和同龄人优秀很多,让孩子在为人处世上更胜一筹。
吃饭的要细嚼慢咽,不要大快朵颐
吃饭的时分细嚼慢咽不只有助于消化,还会显得整的人得体而文雅,这样的孩子会十分沉稳,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分容易让他人留下好印象,取得他人的赏识以及好感。
不要只顾着吃自己喜欢的菜
有教养、懂事的孩子,即使餐桌上有本人不喜欢吃的菜也会尽量去尝试,懂事从某种水平上来说虽然是一种牺牲和委屈,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表现,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对本人喜欢的事物会懂得节制,对不喜欢的事物也懂得包容,遇到挫折的时候以后也能隐忍咬牙去克制,只要父母好好引导,未来毕竟大有作为。
懂得答谢做菜或者宴请的人
俗话说,饮水思源,我们享用美食,自然不应该遗忘制造了这份美食的人,让孩子晓得这些美食是谁做的,是怎么做的,能让孩子更加领会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以及培育孩子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