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的,十万个人,对《罗刹海市》就有十万个不同的解读。
7月29号,在歌曲发布整整十天之后,刀郎却表示,以后也不会回应。
1.
7月19号,暌违许久的刀郎,发布了自己的新专辑《山歌寥哉》。
专辑里一共收入了刀郎最新创作的11首歌曲,曲风是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民间故事,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的全新形式。
其中热度最高的歌曲《罗刹海市》,直接沿用了蒲松龄的小说名篇《罗刹海市》。
该歌曲一经发布,吸引无数人收听跟唱。
不仅多次登上了各大小平台热搜榜,还连带刀郎本人的名字,比原来的搜索量暴涨了6000多倍。
这一切,归结于大众对于歌词的解读。
有人认为刀郎笔力深厚,用歌词借古讽今,用蒲松龄这个“以丑为美”的故事,讽刺痛骂了当今浮躁的娱乐圈;
也有人认为刀郎是在报仇,一洗多年前与那英,汪峰杨坤等歌手的恩怨;
还有人认为,这是民间草根歌手,对音乐圈里所谓精英歌手的一次全面反击。
不论哪种理解,借着《罗刹海市》,刀郎又一次火了。
喜欢这首歌的网友们,还把歌曲进行各式各样的改编和演绎。
短短几天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不同版本的《罗刹海市》。
有黄梅戏,有秦腔,有京剧,有豫剧……网友们乐此不疲,让这首歌成为最火的流行歌曲。
是真土还是真香?
是神化还是捧杀?
是简单的音乐作品,还是报仇骂人?
歌曲大火的背后,是跟风还是让网友们“如听仙乐耳暂明”?
可以确定的是,有很大一部分网友认定,这就是刀郎在讽刺娱乐圈,在讽刺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人。
遥想2004年初,刀郎有两首极具个人特色的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冲动的惩罚》,传遍了大街小巷。
大人到小孩,都会哼唱几句。
刀郎也从先前的一文不名,转而成为音乐圈最神秘最当红的歌手。
歌曲传唱度高,专辑销量喜人,然而刀郎在收获一大批听众的同时,主流乐坛却始终对他不是很认可。
到2010年,音乐风云榜如期举行,“最具影响力十大歌手”竞争激烈。
作为评委主席的那英,曾实名反对刀郎入围。
她甚至在发布会上直接点名,说刀郎的音乐“不具备审美观点,销量不能说明影响力。”
而汪峰在接受采访时,也评价刀郎,说他爆火的人气,只是暂时的虚假繁荣而已。
《中国好声音》导师杨坤,在被问到怎么看待刀郎的音乐时,也说“他的歌曲没有音乐性。”
高晓松在节目里回顾2004年的乐坛,直接说刀郎的歌曲是“神曲”。
说刀郎这类网络歌曲大行其道,挤占了传统音乐的空间。
如今《罗刹海市》的爆火,让网友们认定,那英汪峰他们被打脸了。
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大,他们像约好了一样,在4人相关的账号下面评论,让他们去听一听《罗刹海市》。
那英个人账号上最新一条视频,是她于7月3日发布的翻唱了某热播剧的主题曲。
截止到7月29日,这条内容下面,评论已经破了500万条。
那英出道几十年,这是她从来没有过的“待遇”。
虽然被问候了500多万条,但那英一直沉得住气,没有任何回应或是解释。
倒是杨坤,首先沉不住气,实名回应了。
有网友评论,说大家不应该因为刀郎的歌曲而去网曝那英,杨坤等人。
说这种行为是把自己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甚至还说刀郎的歌曲,讽刺的就是这些不讲道理的网友。
杨坤在这条评论下回复,“最后一句说对了。”
看得出,杨坤也觉得自己很冤。
一边是网友热情高涨,各种猜测、解读层出不穷。
他们在推广歌曲的同时,也在表达着对那英杨坤等人的不满。
一边是那英汪峰等人的沉默,他们似乎并不想趟进这一滩浑水,只想这件事无声的过去。
而歌曲作者刀郎,及其经纪公司,在歌曲发布后,没有接受任何采访,也不曾对外有任何回应。
7月29号,有记者辗转联系到刀郎的经纪人,询问他们对于网络上热度居高不下的歌曲解读和讨论怎么看?
经纪人非常肯定的答复,目前他们对外不会有任何回应。
同时他还特地强调,这不仅是经纪公司的态度,也是刀郎本人对这件事的态度。
看得出,刀郎是没打算解开网友心中的疑惑了。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才是刀郎。
以刀郎的性格,这种“无聊”的争论,他没有兴趣,也根本不会做任何解释。
出道多年,年过50的刀郎,即便是在最爆火的那几年,他对娱乐圈也一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
不论是夸他“娱乐圈第二个刘德华”,还是嘲笑他歌曲制作粗糙土得掉渣,说他虚红,昙花一现。
无论外界怎么说,刀郎始终没有正面回应。
除了开演唱会时,他否认了那英说自己的歌曲是唱给农民听的,说这件事是无中生有。
对于创作者来说,歌曲发布了,听众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解读,很正常。
而听众网友们南辕北辙的解读,和刀郎创作歌曲的初衷,毫不相关。
风口浪尖上,他不愿意再因为自己的只言片语,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曾经有一个说法是,文艺作品就是拿来过度解读的。
不论是刀郎,还是那英汪峰,可能更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从这一点上来说,网友沸反盈天的讨论,也只是网友们自己的狂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