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总爱用食物“洗脸洗头”?自主进食的秘密大公开

宛爸育儿日记 2024-05-21 11:04:36

这两天我们看到不少这样吃饭的宝宝

看这个餐桌也能想象出来现场有多么的“惨烈”

还有这样吃的:

这样的也不少见

妈妈们对此也是有的无奈接受,有的是困惑

其实宝宝用辅食“洗澡”、“洗头”这种行为在辅食添加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今天我们就深入地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帮助妈妈们理解宝宝,读懂宝宝这些行为背后的含义。

餐具的“秘密”

如果家长观察过足够量的样本,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

使用餐盘的宝宝,尽管也会打翻餐盘,但总得来说用辅食“洗头洗脸”的几率要比用辅食碗的宝宝小得多。

上面示例的几个宝宝无一例外都是使用的辅食碗。

为什么呢?难道餐盘有魔法?

没错,餐盘和辅食碗比起来,确实有优势。

优势1、辅食碗太高,餐盘低

以某品牌产品为例,辅食碗的高度是9厘米

同品牌餐盘的高度只有3.5厘米

不要小看这样的高度差,在六七个月宝宝的眼里,就是平原与高山的区别。

妈妈们都知道小宝宝出生后都是“近视眼”,视力发育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

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6个月的宝宝视野范围是很有限的,只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即使到了8个月,也远不了多少。

因此餐桌上距离宝宝比较远的食物,宝宝可能就看不清楚,总想抓过来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

辅食碗有深度,而且放满了食物,于是成功激发了宝宝的好奇心要一探究竟,就像儿歌里的“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

比如这张图片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宝宝的视线一直紧盯着碗底,把食物全部挖出来看看下面是什么。

再比如下面这个宝宝,把辅食碗打翻,食物全部洒到餐桌上后,心满意足地抓食物,不再去看辅食碗。

难道让宝宝使用餐盘就不会打翻餐盘了吗?

虽然宝宝在添加辅食过程中都会经历“掀餐盘”这个过程,但和使用辅食碗比起来,宝宝打翻餐盘,把食物洒落在餐桌上的几率是大大降低的。

比如上面这张图能看出餐盘因为有分格区分,不同的食物放在不同的格子里,宝宝看到时一眼能看到底,每个格子里是什么食物一目了然。宝宝已经知道了餐盘的深度,知道了这些食物下面没有其他食物,自然不会去把食物挖出来了。

食物的秘密

除了上面提到辅食碗和餐盘的不同会让宝宝采取不同的行动,家长提供的食物也会对宝宝决定是否要用食物“洗澡洗头”有不同的影响。

如果妈妈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网络上分享的宝宝用食物“洗澡洗头”的图片和视频中,多数食物都是细腻的,水分多的糊状食物。

这样的食物像不像沙子?

大家都知道小宝宝是非常喜欢玩水、玩沙子的。潮湿的沙子可塑性非常强,小宝宝通过挖、埋、铲的动作,用手抓,简单的重复,得到来自父母的肯定。抓起沙子感受沙粒从指缝流走的乐趣,能满足孩子通过触觉认知事物的需求,而有时从沙坑里挖出各种树叶、果实、小石子、瓶盖等,这种快乐只有小孩子最能体会。

因此在吃饭时,面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深碗,里面装满了和沙子类似的食物,比沙子有更多的水分,宝宝怎么会不玩一玩、抓一抓呢?

我们经常反复强调不要给宝宝吃“一碗烩”的食物,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快打开下面这篇文章看一看

这样的食物不仅仅是容易让宝宝把餐桌变成“游乐场”,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宝宝从稀到稠、从细到粗过渡,不利于宝宝从吞咽到咀嚼过渡。

深碗+稀糊状食物,这样的组合搭配出现在宝宝面前,就仿佛是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水坑,有“水”有“沙子”,宝宝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用手抓一抓、捏一捏,反复尝试发现抓不起来,于是面前的这些东西和洗澡时无法握住抓到的东西(水)是同类。洗澡时妈妈是怎么做的呢?把水洒到身上、头上,揉一揉,搓一搓。所以能看到宝宝抓起食物往头上抹、往身上抹,就是在模仿家长给自己洗澡时的动作。

家长的本意是让宝宝开始尝试自主进餐,结果餐桌变成了宝宝的游乐场。家长不理解背后的原因,简单地认为是孩子目前还不适合培养自主进餐的能力,这样的理解方向就偏了。

比如下面是我们的学员制作的7月龄宝宝一餐辅食,

可以看出已经不再是稀糊状的食物。使用餐盘,主格里放主食米粉,另外两个小格子放菜品,这样摆放宝宝一眼就能看清楚每个格子里是什么食物,就没必要挖出来看。而且从稀到稠过渡好了,这样的食物宝宝自己能捏起来,也可以使用勺子尝试舀取,不会糊得满手都是,即使洒落,也是团状块状,不会让宝宝联想到水和沙子,把这些菜品和食物当成水和沙子来玩。

简单总结一下,宝宝用食物“洗澡洗头”的原因之一是家长提供了水分大、搅打细腻的糊状食物,让宝宝把食物和沙子、水联系起来,把食物当成沙子来玩或者把食物当成水,模仿家长给自己洗澡的动作。因此家长要做好辅食从稀到稠过渡,从细到粗过渡,给宝宝提供合适的食物。

喂养的细节有秘诀

我们发现几乎90%的家长对自主进餐的理解是“完全不依赖家长辅助,全程是宝宝自己吃完一餐”。执行起来就是前一天还在喂宝宝吃辅食,第二天就撒手不管了,完全让宝宝自己吃,中间一点儿过渡都没有。

这样做就像昨天孩子还在学习1+1,今天就给他10道乘法题,要求孩子不仅要会做,而且要全对。

可能吗?当然不可能了。

有妈妈肯定要犯嘀咕了,有这么难吗?我已经喂他吃辅食吃了好久了呀,看也该看会了吧?

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是少数。

我们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不仅仅是添加各种食材,排除易致敏食材这么简单,还有让宝宝建立最初的味觉基础,学习和熟练掌握如何处理各种食物的方法和技巧。现在很多家长对添加食材非常重视,但忽视了让宝宝学习如何进食以及掌握各类食物的进食技巧。

如何让宝宝学习吃饭的技巧呢?几个月的宝宝根本听不懂大人讲话啊。

这就需要家长通过提供合适的食物+正确的喂养行为来引导宝宝认知各类食物,体验不同质地的食物在口腔内咀嚼、吞咽的感受。

想做到这一点,合适的食物非常重要,从细到粗、从稀到稠过渡是很重要的原则。

而正确的喂养行为,不仅包括给宝宝提供合适的餐具、家长用正确的姿势喂饭,还包括布置出安静无打扰的就餐环境以及宝宝吃辅食过程中各种动作、行为、表情家长都要正确应对等等。

比如让宝宝学习自主进餐,不能像家长所想的直接撒手不管就行了。

想让宝宝学会自主进餐,首先得让宝宝意识到“吃饭”这件事儿。如果家长能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安排吃辅食,而且宝宝的作息规律,那么宝宝很快能意识到肚子饿了,看到妈妈准备好餐椅、餐盘和餐具就是要开饭了。

然后还要让宝宝理解餐具的用途。

不少家长为了让宝宝吃饭过程中保持干净,减少劳动量,从宝宝开始吃辅食就没有给宝宝辅食勺,而是自己一口一口喂饭。

宝宝从来没有使用过勺子,怎么能掌握正确使用勺子的方法呢?这就好比坐在司机旁边看他开车,看了两个月之后,司机说“来,车给你,开吧!”肯定不行啊,看和做是不同的。

所以想让宝宝使用餐具,要先让宝宝有餐具才行。宝宝吃饭时手里有勺子了,他会通过各种姿势拿勺子,啃一啃咬一咬来学习勺子是什么,怎么用。这个过程有的宝宝很快,有的很慢,希望让几个月的宝宝每天吃辅食的半个小时快速掌握如何使用餐具是不现实的,这个时间可能会持续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三个月。

宝宝有了餐具,怎么让他学会用勺子舀取食物呢?

不少家长是这样:

还有这样的

家长认为这样能教会孩子使用勺子,但实际上恰恰相反。

起初宝宝有使用勺子的欲望,但自己使用勺子发力和手、手腕、小臂被别人控制着发力是不同的。当人体被钳制后本能地想挣脱出来,即使自己不想反抗,身体也会出于本能地用力试图挣脱。所以家长如图所示用手控制宝宝的手教他学习舀取食物,如何把食物送到嘴里,宝宝是无法体会和感受如何正确发力的,反而有可能会为了挣脱家长的束缚哭闹。

因此网络上一些所谓的“手把手教学”、“肌肉记忆法”都是出于家长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对宝宝学习如何使用餐具毫无益处。

只要家长坚持在吃饭时给宝宝提供合适的餐具,并鼓励宝宝不断从尝试、体验,宝宝在对家长的动作有了充分的观察、模仿,手部力量、手眼脑协调能力慢慢增强,在某一刻总是能学会用勺子舀取食物并送进自己的嘴里的。

那么自主进餐是不是就完全靠宝宝自己吃完一餐呢?可以这么说,让宝宝自己吃完一餐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想实现这个终极目标要分为几步走:

第一步:家长喂完一餐。

第二步:家长辅助喂三分之二,宝宝自己尝试吃三分之一

第三步:家长辅助喂三分之一,宝宝自己尝试吃三分之二

第三步:宝宝自己吃完一餐。

所以并不是如妈妈们所想的,让宝宝学会自主进餐就是给宝宝一份辅食,一个辅食勺,宝宝马上就能吃得又快又好,而是要一步一步,让宝宝从基础学起,家长要有耐心更要细心陪伴和引导才行。

早日让宝宝学会自主进餐是每个妈妈的心愿,想让宝宝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扎实,辅食添加的基础必不可少。

添加辅食不仅要为宝宝安排合理的食材添加顺序,更要根据宝宝发育的个性化特点,在恰当的时间提供合适的食物,帮助宝宝“辅食升级”、“学习吃饭技巧能力升级”。

我们的小月龄辅食添加课程由专业的营养师、育婴师宛宁老师,根据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家长反馈设计,课程安排合理,内容实用可操性强,不仅重视宝宝不同月龄的发育特点,更重视每个宝宝学习能力不同,吞咽-咀嚼过渡进度不同、进餐能力水平不同的差异化,为每个宝宝和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家长只需要照着做就一次做对,不走弯路不踩坑。

现在购买课程随课附赠同步在线喂养指导服务和在线答疑服务,让家长有疑问随时问,有解答有回应,让爸爸妈妈在制作辅食、添加辅食、喂养和护理宝宝过程中不迷茫,有方向。

现在我们为前来咨询的家长免费提供一次喂养评估服务,帮助家长快速了解宝宝目前辅食添加处在哪个阶段,哪些方面还需要调整,解答家长喂养过程中的疑问。如果需要评估服务,可以私信我们备注“评估”即可。

想轻轻松松给宝宝添加辅食吗?

想得到专业的辅导和支持吗?

想让宝宝吃得好学得快吗?

0 阅读:34

宛爸育儿日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