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车主总遭背刺?网友:买电车全靠命!

温紫悦阿 2025-03-26 23:01:26

我现在勉强能算半个评车的人。老狐我琢磨了一下,发现产品更新换代这事儿,在汽车圈和数码圈差别真挺大的。数码圈那边有个说法,叫“早买早享受”,但到了汽车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老车主们总是感觉被坑了!

有这么个趣事,说的是有个老兄,他买了辆秦Plus,然后开了一年网约车,结果赚到的钱还没这车降价降得多呢。

那么,汽车圈子为啥会变成这样呢?老车主就得吃亏吗?现在买车到底划不划算,啥时候入手才是最佳时机?

要把这事儿说明白,咱们得先瞅瞅现在汽车圈是个啥情况。

今年一开始,汽车界就冒出了两个新动向。一个是技术上的比拼,重点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智能驾驶,科技不再高大上”。比亚迪抢先在十多万的车上装上了高级智能驾驶系统。

岚图、上汽、广汽这些品牌都在忙着和华为联手,想给自家新车加点科技感,特别是在智能驾驶和座舱方面。我粗略算了算,算上智选车、HI那些不同的合作路子,华为在汽车圈的朋友已经超过了20个。

智能驾驶装车比例涨上去后,智驾的费用就会分摊得更开。

小鹏车一上手就是高配智能驾驶,零跑B10更是把激光雷达带到了15万这个价格档,看来今年啊,像高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高科技功能的额外费用,怕是要不保了。

新推出的问界M8,定价36万,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再说说第二点,那就是价格大战又打响了。特斯拉开了个头,搞了个“五年零利率”的优惠,结果好多车企都跟着学。大众、日产这些合资车大厂,也开始模仿新能源车,直接来个“一口价”销售。这么看来,新的一年里,价格大战不但不会消停,反而还会愈演愈烈呢。

说白了,以后那些入门级的汽车,科技配置会越来越牛,但价格呢,会越来越接地气。车企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方设法让大家心动,然后爽快地掏腰包,赶紧把车开回家。

可如今啊,只见新车主欢天喜地,却难觅老车主的笑颜。跟那些耐心等待的“等等党”满面春风比起来,不少老车主心里那叫一个憋屈,感觉像被暗中捅了一刀。他们甚至联合起来,带着满腔的“委屈”,直接向厂家喊话,要求给已经开上的爱车也升级成新款配置和功能。而且,他们还希望厂家能早点放出新款升级换代的风声,别让他们这些老车主再蒙在鼓里了。

现在,燃油车似乎快被人遗忘了,很少听到它们有啥大问题。可新能源车那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那些新能源车主们的诉求,到底站不站得住脚,合不合规矩呢?

汽车换新换代的方式完全变了样

咱们回头瞅瞅燃油车那会儿,新车换代挺有规律的,大概就是“四年一小变,八年一大变”。虽说每年都有新款上市,但变动都不大,也就是车灯啊、保险杠啊这些外观细节微调一下,价格、配置啥的变动也是微乎其微。

就是说,在整个车子的使用年限里,开起来的感觉大体上没啥大变化。就算是那些开了很久的老车主,要是想试试新车上的那些新功能,也只需稍微改改装、升下级就能搞定。

最后呢,这样既让老车主心里舒坦,又确保了车子价值稳稳当当不缩水。

再说,每当车型要来个全面大升级,媒体一般都会提前放出风声。而那些快要退市的老款车型,为了赶紧清空库存,往往会给出很大的折扣。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想买新车还是旧车,信息都是透明的,可以自己好好琢磨下,做个更合适的选择。

不管以后的新车型有多厉害,老车主心里再怎么痒痒,这“责任”啊,可轮不到汽车生产厂家来背。

很有代表性的几款车,比如轩逸、途观、奥迪Q7这些大家常听说的燃油车,一直都在遵循着同样的更新规律。在消费者心里,这种观念早就根深蒂固了,稍微对车有点了解的人,基本都能摸出个门道来。

新能源浪潮、智能化发展和激烈的价格比拼,让市场竞争变得更加白热化。这样一来,智能电动车的换代规矩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技术进步飞快,车型更新力度大得跟换代似的。

现在到了新能源车盛行的时代,市面上大部分的新能源车都具备了 OTA 升级的能力。买了车以后,你可以像给手机升级那样,给车也进行 OTA 升级。这就如同余大嘴经常说的,车也能常用常新,而这正是新能源车的一大卖点。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小更新,每三个月左右还会有个大更新。

不过呢,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OAT(空中下载技术)那点事儿早就是家常便饭了。还有好多升级光靠OTA(空中升级)是搞不定的,得动到硬件层面,这时候就只能靠改款车型来应对了。

大牌车厂都在拼命冲销量,每年车型小改款都算是常规动作了。

关键是,车型改款时间不明确造成了信息不对称,让很多买家刚提到手的新车,转眼就成了过时货。就连我们这些圈内人,也不清楚新车啥时候换代,卖啥价位,非得等到发布会那一刻才揭晓。普通老百姓就更不清楚了。

极氪001这款车挺有代表性的,它一年能改三款。到了2025款,直接用上了全新的智能驾驶芯片方案,开起来的感觉跟老款比,那叫一个天差地别。想想2024款上市,那才多久前啊,也就6个月,但这变化,一眼就能看出来。

保值率能看出车子价值的不同,同样是 2024 年上的牌,我查了下,2024 年的那款车二手大概能卖 20 万,而 2025 年的那款就能卖到 23 万左右。

很多25款车的卖家急着脱手,就纷纷贴上了“增配不提价”的牌子,这可把那些老车主给愁坏了。

说白了,这就是技术进步惹出的事儿。以前大家对产品那套老看法和老规矩,现在都不管用了,得整点新规矩出来。可问题是,车厂们都忙着卖车呢,要是车子卖不动了,或者卖得慢了,那就只能赶紧推新车,提升竞争力。可这套新规矩谁来定,大家愿不愿意照着做,这些都是还没谱的事儿。

从用户的角度琢磨琢磨,那些老车主心里憋屈,也挺能让人理解的,特别是那些刚买了新车没多久,结果新车就变老款的朋友们。但话说回来,对于那些短期内就改款的新车,给老车型免费升下级,或者车企早点告诉大家啥时候改款,这事儿真能办到吗?

说来说去,就是一个字——“不容易”!

“被人从背后捅一刀”真是让人头疼,想要完全躲过这些坑也不简单。

那时候我们买了新车,签的合同就是按照当时那辆车的配置、功能和价格来的。之后车子要是改了款、升了级,或者价格降了,这些跟你现在买的这台车可没关系。法律上也是这么回事,不存在啥纠葛。

除非汽车厂家心存善念,想着维护品牌形象和安抚消费者的心情,他们才有可能给出一些赔偿。

2023年1月13号,问界宣布对部分车型进行降价。为了安抚那些在这之前已经买了车的老顾客,他们推出了一系列补偿办法,想让大家不要因为降价心里不舒服。

有25款问界M9新车,它们加装了智能感知设备,而且让人惊喜的是,老款车型居然也能升级这些硬件。真不是吹,作为老车主,我真心要给华为点个赞。

对大部分厂家而言,车子一旦卖出去了,除非是因为有毛病得收回来修,不然的话,基本上就不可能再返工重做。特别是那些卖得特别好的车型,要是真这么干,中间得花多少钱,那可真不是个小数目。

我之前也提到过,现在打价格战打得这么厉害,车企得把成本控制得特别好,这可是以前没有过的要求。说白了,只要车能卖得出去,谁都想保持原价,不想轻易降价,更别提主动经常换代升级了。

说起提前告诉大家新车改款的时间,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儿。瞅瞅那些车评人签的,高达500万的保密合同,心里就有数了。

咱们换个角度想想,要是早点把车型改款的时间说出去,那现在正在卖的车型,不就得赶紧处理库存嘛。这样一来,为了卖掉车,肯定得大打折扣,价格降得厉害。本来利润就不多了,再这么一来二去,岂不是自己挖坑给自己跳,太不划算了。

再者,现在营销上大家玩的就是惊喜战术,冷不丁地推出新技术,让产品竞争力瞬间爆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样才能吸引眼球。中间那段预热的时间,其实短得很。

那我们该如何做才能避开这些坑呢?

分享一个实用小技巧。

我发现啊,车卖得快、卖得多,还有更新得快,这三者是有关联的。就是说,如果新车卖得好,销量上去了,那它更新的速度就不会太离谱,价格调整也不会太猛。就像理想、问界、小米这些牌子,都是这样的例子。

可要是销售速度变缓,资金回收变得紧张,销量继续下滑或者没达到预期,那价格变动和车型升级增加配置,很可能就会一连串地跟着来了。

因此,在这个快节奏又零碎的时代,要想买辆划算的车,消费者自己也得精明点才行。

咱们不光得把车摸透,还得了解市场的新动向,看看接下来技术会往哪儿发展,心里得有数哪些车型快要上市,它们的表现咋样,还有同级车的销量对比,甚至厂家赚不赚钱这些情况,都得起来。

听起来挺让人头疼的吧?要是你把这些都搞明白了,那基本就算半个汽车点评专家了。但有点遗憾的是,就算你这么费心研究一番,也不一定能真的躲过那些“坑”。

我那同事小伙子,对车子特别在行。可买了新车才短短3个月,他那款车就直接降价了3万多。你说这事儿,心里能不憋屈嘛。

因此,不论是“暗中捅刀”还是“价格大战”,对厂家和用户而言,都会带来两方面的损害。

车厂都在喊“长远发展”、“围着顾客转”的口号,可如今竞争这么激烈,啥也不干肯定不行。说到品牌价值,用户的死心塌地和价格稳不稳当太关键了,一旦丢了,短时间里可找不回来。

大多数人买车后都挺被动的。刷完卡,车子的价钱、以后能不能保值,还有质量稳不稳定,这些都由不得咱们。但有一点,咱自己能说了算,那就是开车时的感觉舒不舒服。这感觉要是好,下次换车时,您可能还会选这个牌子;要是不咋地,说不定就想试试别的了。

因此,车企要是对老车主来一套“背后捅刀子”的做法,那对车企和消费者来说,简直就是两败俱伤的事儿。

我来给你支个招,想彻底避免买车后被“背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急着买,真不是开玩笑,就是先别买。咱们等一等,看看智能化技术这块怎么发展,车企们得比拼个够。我猜啊,至少得三年,等车市的淘汰赛打完了,剩下的那些厂家就会开始拼真本事,比的是谁的车更有价值,而不是光比价格。这样一来,老车主们被“背刺”的风险就小多了。

总结一下:

最后,简单说两句,电动车配上智能化,真的让汽车变得越来越像手机这类电子产品了。更新换代快得惊人,跟以前的油车时代比起来,那简直是天壤之别。这绝对是件好事,意味着咱们都能开上智能电动车了。

我身边那些开过电动车的朋友,现在都不想开油车了。

现在智能汽车技术正在快速更新换代,汽车这玩意儿价格可不低,便宜的十万起步,贵的能飙到好几十万。这跟几千块钱的手机完全没法比,要是选错了车,损失都是以万为单位来算,这可真是让人肉疼,普通老百姓真心难以承受。

现象背后的真相,其实是技术飞速发展加上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自然结果,这问题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我们也希望车企能在搞新科技、顾自己赚钱和保障用户权利之间找个合适的点。长远看,得等智能汽车这行当跟燃油车一样老练,这些矛盾才可能消停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