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崇明面向各领域、各行业,开展首轮“瀛洲英才计划”评选工作,最终有10位人才入选领军项目、16位人才入选拔尖项目、9位人才领衔的团队入选名家工作室项目。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上海崇明”公众号特别推出“瀛洲英才”栏目,分期为大家讲述这些拔尖人才深耕专业领域、助力行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故事,激励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创新创业的行列中来。
在位于长兴岛的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内,4242米的岸线上坐落着14个码头和5个浮船坞。码头上,巨大的船舶宛如钢铁巨兽,静静地停泊在指定区域,等待着维修、改装或启航指令。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有的身披斑驳的漆痕,记录着远航的风雨历程,有的则焕然一新,准备开启下一段航程。
徐晓华
停靠在2号码头的“格里亚”轮,是一艘有着20年船龄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已整装完毕,准备于近日驶向塞浦路斯。2020年,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接下了这艘船的改造订单,由资深项目经理徐晓华带队进行技术攻关,2024年1月16日完成交付。为掌握船舶细节,如迷宫般的船舱过道,徐晓华走了不下千遍。
无畏的“行业拓荒牛”
徐晓华,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高级项目经理,主要从事船舶修理改装、海工改装和新造项目管理。近日,徐晓华凭借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卓越的领导力成功入选崇明区首轮“瀛洲英才计划”拔尖人才项目,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徐晓华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他所带领团队在船舶改装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肯定。
FSRU改装
在技术攻坚层面,徐晓华堪称无畏的“行业拓荒牛”。他致力于船舶改装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由他主导攻克的多项船舶建造与改装关键技术难题,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他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多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格里亚”轮FSRU改装是中国首例大型MOSS球罐型液化天然气(LNG)船改装为浮式储存和再气化装置(FSRU)的项目。
据了解,像“格里亚”轮这样的MOSS球罐型LNG船因船龄久、容积小、造价高,已逐渐被其他船型所取代,而FSRU改装项目则可以为大量“退役”的高龄LNG运输船再次开辟市场。“MOSS球罐型LNG运输船在市场上比较多,大量船只面临淘汰,而改装FSRU,对于该类型船再次回归市场是很好的路径。”徐晓华说。
但是FSRU改装是非常复杂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当时国内还没有大型MOSS型LNG改FSRU EPCC的先例,缺乏相关科研数据,为此,徐晓华组织成立了一个科研攻关小组,专门推进科研攻关工作。从设计、采购到建造、调试等多项工作,徐晓华一路带领团队披荆斩棘。
“球罐改装需要在里面安装设备以及配套电缆管路,这个工艺之前在国内没有做过,我们只能在知晓原理的基础上,查阅各种资料报告,反复进行焊接实验,才能确定实施方案。”徐晓华说。从无到有必然要经过各种艰难险阻,其中,最困难的是海上气试阶段。为了检测改装后的船是否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与预期效果,徐晓华带领121个人的团队在装载了1000多吨天然气的船上“漂泊”了11天,进行各种功能测试。“天然气实验对于场地要求很高,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船一定要在海上动起来才可以进行测试。”徐晓华告诉记者,在海上进行气试实验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整个过程只有考虑得非常周到,预设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妥善处理突发的惊险状况。
据介绍,本次项目经过模块吊装、现场改造、设备安装和调试、海试、气体试验等多项工作,可保船舶延寿二十年及二十年不进坞维修保养等状态。三年多来,这艘原本只具备存储运输功能的船,经改装,增加了液化天然气接收、转运、再气化等功能,成为“海上天然气工厂”。“这样的移动‘海上气站’,可以将-163℃的低温液态天然气通过‘再气化’,变成常温天然气,再通过外输平台直接输送到岸上。”徐晓华说,这样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而且能为城市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
据了解,该项目是塞浦路斯瓦西利科斯港LNG终端项目,在供给居民使用天然气的同时,主要将用于新能源发电。该轮船长296米,宽46米,改装后可存储13.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其再气化能力为4x105MMSCFD(百万标准立方英尺)/天,可帮助塞浦路斯每年减少碳排放量30%,发电成本降低15-25%。该项目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徐晓华团队在船舶改装领域的深厚技术实力,更为我国与欧盟在“一带一路”能源项目上的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值得信赖的“项目掌舵人”
根植于一线,成长于一线。2005年,徐晓华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取得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工商管理双学位的他,在一次大四的船厂实习经历中,奠定了想要从事船舶改装工作的想法。“第一次那么大的船出现在眼前的震撼感,我至今都记忆深刻。”徐晓华说。同年,毕业后的他凭借着一腔热血加入了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在近20年的漫长岁月里,他始终怀揣着对船舶事业的满腔热忱,一路摸爬滚打,从初出茅庐的技术员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高级项目经理,期间修理改装过的各类船只不下200艘。有时遇到船龄很大的船只,船东都觉得要报废了,但徐晓华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变废为宝”。“之前有一艘船的一台泵状况很差,但为了能帮助船东节约成本,我对这台泵进行解体,对其零部件进行翻新,确保能正常使用。”徐晓华说。
AGOGO FPSO改装
近几年来,徐晓华主导了多个重大项目,主要完成了冷藏船加长改装项目和多型FPSO改装项目,积极推进大型MOSS型LNG改装FSRU的EPCC项目,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压缩工作周期,提前完成交付;组织完成了散货船改水泥船项目机电工程;开展钻井船钻井模块和生活区模块新造及搭载项目,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知名度,为承接其他改装项目提供业绩支撑。
MV34 FPSO改装
2020年12月10日,上海中远海运重工隆重举行MV34FPSO项目交付仪式。MV34 FPSO改装项目是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第一次和MODEC/ENI等国际知名油公司合作,徐晓华担任了该项目的项目经理。据介绍,此次改装工程量大,主要包括约7500吨钢结构,22000根管系的预制及安装,800多公里电缆的敷设,油漆特涂30万平方米,生活楼新造及安装,E-HOUSE等6个模块的安装及预调试等。其吊装总重将近1万吨,相当于5000辆轿车的重量,其中单体最大净重2800余吨,单体最大高度140米,均刷新了当时单体吊运重量和高度的最高记录。
MV34 FPSO改装
在历时22个月的改装过程中,徐晓华以厂为家,带领项目团队克服了经验不足、任务重、时间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顺利交付了项目。“当时情况比较紧急,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与时间赛跑,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徐晓华告诉记者,MV34先后两次进坞,按照船东以往的经验,分别需要30天和45天的坞期,但坞期是公司的生命线,为了缩短坞期,他制定了非常有挑战性的施工计划。“我们将原本应该在坞内进行的板片化作业搬到了陆地上,在进坞前采用模块化设计先预置好,进坞后可以直接安装,这样大大缩短了坞期。”徐晓华说。最终,第一次坞期由30天缩短到15天,第二次坞期由45天缩短到30天,得到了船东的高度认可。项目提前交付为客户节省了大量成本,赢得国际船东的高度赞誉,船东们的感谢信如雪花片般发来,称赞他是“最值得信赖的项目掌舵人”。
不仅如此,徐晓华还怀着“传帮带”的热忱,他极为注重行业经验的传承与人才的培养。经他一手带出的项目团队,不少成员如今已经成长为公司各项目的中坚力量。他定期组织内部技术职业培训、经验分享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独门绝技”传授给新人。
徐晓华投身航运重工行业已近20年,如今的他依旧对于行业发展有着无限畅想,在他看来,当下航运重工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十字路口,“绿色化”与“智能化”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两大发展趋势。“全球环保要求日益收紧,航运业作为碳排放‘大户’,绿色造船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会继续扎根项目一线,带领团队勇攀技术高峰,深度聚焦绿色造船、智能航运等前沿赛道,用实际行动为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的全球化征程赋能,让‘瀛洲英才’经得起时间与行业的双重检验。”徐晓华目光坚毅,语气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