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3年苦头后,不愿意跪下道歉的立陶宛,又跟中国许了个愿

谦语谈书风 2024-11-21 14:26:53

“我们绝不会羞辱自己,更不会跪下乞求任何东西!”

三年前,立陶宛“头铁”到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在涉台问题上拒不道歉。

结果就是,被踢出中欧班列、受美国嘲讽、遭盟友背刺……

这不,吃到苦头的立陶宛,似乎终于意识到了错误,又跑来向中国许了个愿,希望与中国修复外交关系。

那么,我们会再次宽容他吗?中立关系是否会得到修复呢?

立陶宛对华挑衅

2019 年,当世界各国都在为构建更加美好的全球秩序而努力时,立陶宛却逆流而上。

他出台了一份将中国视为“威胁”的报告,这份报告,就像一颗毒瘤,悄悄地在两国关系的肌体中埋下了隐患。

它不仅是一份文件,更像是一种挑衅的号角,预示着立陶宛对华态度的转变。

2020 年,新冠疫情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全球。

在这个全人类都应该团结抗疫的关键时刻,“台湾当局”却心怀叵测,妄图将这场灾难变成他们所谓“扩大外交影响力”的机会。

他们盯上了立陶宛,这个在国际事务中有些摇摆不定的目标。

而事实的确如此,立陶宛毫无政治远见,被“台湾当局”的小恩小惠所迷惑,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被卷入一场严重的外交风波。

时间来到 2021 年,立陶宛做出了一个震惊国际社会的举动——允许台当局在其首都维尔纽斯设立所谓的“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

这一鲁莽之举,严重地破坏了“一个中国”原则,无疑是在中国红线的边缘疯狂作死。

而说起来,立陶宛当时的想法是如此的天真和短视。

他们看着那仅仅 13.5 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便错误地认为中国市场对于他们来说无关紧要。

甚至还盘算着,即便中国有所反应,有美国在背后撑腰,自己也能安然无恙。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中方的回应迅速而猛烈地席卷而来。

中方的反击制裁

当即,中方以雷霆之势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向立陶宛表明中方对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捍卫。

紧接着,两国关系被降为代办级,制裁的大网也全面撒开。

中立关系的恶化,对立陶宛经济来说,宛如一场灭顶之灾。

从 2021 年开始,立陶宛对中国大陆的出口数据直线下降。

2021 - 2022 年期间,每一个季度的报表都像是一份死亡判决书,让立陶宛的商人们眉头紧锁。

特别是 2022 年,那高达 78.3%的跌幅,简直是一个令人胆寒的数字。

这背后,是无数企业的血与泪,工厂纷纷倒闭,失业率急剧攀升。

最糟糕的是,外债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立陶宛喘不过气来。

曾经,中欧班列缓缓驶入立陶宛的车站,带来的不仅仅是货物,更是希望和机遇。

当地的商人围绕着中欧班列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产业链,从物流运输到货物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生机。

然而,随着立陶宛对华的疯狂挑衅,这一切都化为泡影。

中欧班列不再在立陶宛停靠,这一变化就像截断了立陶宛经济的大动脉。

那些原本可以轻松在立陶宛卸货、分销的商品,如今却要被运到立陶宛和加里宁格勒的边境口岸。

在那里,混乱和无序是常态,货物堆积如山,等待着卡车的转运。

而卡车运输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效率低下,道路上经常排起长长的车队。

每一次延误,都意味着更多的损失,每一笔额外的费用,都像一把刀割在立陶宛经济的身上。

立陶宛的经济在这样的重压下,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崩溃。

眼下的情形,立陶宛只好去找他的“好大哥”美国。

可谁知道,原本以为得到庇护的立陶宛,却遭到了美国无情的抛弃。

《纽约时报》发布了一篇带有嘲讽意味的文章,将立陶宛描述为“有毒的标签”。

曾经的“好大哥”竟“背刺”自己?这把利刃,狠狠地刺痛了立陶宛的心。

而在国际舞台上,立陶宛曾经也有过自己的一席之地,虽然不是主角,但也算是有一定的存在感。

然而,这次的事件却让它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立陶宛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那些曾经看似亲密无间的盟友,在立陶宛陷入困境时,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远离它。

这个曾经怀揣着不切实际幻想的小国,在自己一手造成的灾难中,陷入了深深的孤立和困境。

摇摆不定的天平

2024 年11月,立陶宛的政治局势在一片阴霾中出现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社会民主党候选人金陶塔斯 - 帕卢茨卡斯在赢得议会选举后,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在接受采访时,他明确表示,上一届政府允许设立“台代表处”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重大外交错误。

这一行为就像一把利刃,深深地刺伤了中立关系。

他还说,如果自己能够成功组建联合政府并担任总理,将全力以赴寻求与中国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

不过,这只是“值得期待”的愿望,真的可以实现吗?

其实,立陶宛的态度就像一个摇摆不定的天平,让人捉摸不透。

早在今年9月份时,前总理克韦尔内利斯还坚持声称:

“想要修复关系,但绝不会羞辱自己,不会跪下乞求任何东西。”

他没有意识到,修复关系需要的是真诚和谦逊,而不是这种带着傲气的态度。

而且,他对于“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改名这一关键问题避而不谈,对台湾的态度也耐人寻味。

此次,金陶塔斯 - 帕卢茨卡斯在发言中也没有提及改名一事。

人们不禁要问,他是真的想要修复关系,还是只是为了在国内政治舞台上获取一些支持呢?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在之前曾有过一些口头表示,提出改变“代表处”名称以稳定对华关系。

在当时,他的话语似乎给立陶宛民众带来了一丝希望。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却没有看到任何实际的行动。

所谓的承诺就像泡沫一样,美丽却脆弱,在现实面前迅速破灭。

这让立陶宛民众和国际社会都对他的诚意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也让中立关系的修复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阻碍修复的逆流

在立陶宛国内,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中立关系得到修复,有一部分政客和学者就像一股顽固的逆流,试图阻止这一进程。

立陶宛社会民主党成员柳陶拉斯·古金斯卡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俄乌冲突为借口,强硬地反对修复对华关系。

他声称,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在他看来,中国没有按照立陶宛所期望的那样“谴责”俄罗斯,这就成为了他反对的理由。

这样的观点就像一阵狂风,在本就复杂的局势中搅起了更多的混乱。

但他似乎没有意识到,立陶宛的利益并不应该被捆绑在其他国家的冲突之上,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对于立陶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维尔纽斯大学副教授古津斯卡斯也加入了这一反对的阵营。

他紧盯着美国大选的局势,提出特朗普赢得大选,很可能会发动贸易战。

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立陶宛此时“转向中国是不合理的”。

他甚至还表示,在经历了艰难的大选后,他不相信立陶宛的官员们会为了修复与中国的关系而做出重大让步。

这些反对的声音就像一群嗡嗡叫的苍蝇,在立陶宛国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阻力,阻碍着中立关系修复的步伐。

中方的宽容胸怀

在整个中立关系的风波中,中方从未要求立陶宛“跪下道歉”,只是希望立陶宛政府能够认清形势,纠正错误,不要充当“台独”和反华势力的棋子。

中方的要求是合理且公正的,只要立陶宛能够回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双边关系是有修复的可能的。

然而,国际形势充满了各种干扰因素,给中立关系的修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在离任之际,却做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举动。

他在乱局中煽风点火,翻炒着“中国军事援俄”这种荒谬绝伦的论调。

完全不顾事实真相,仅凭一些毫无根据的情报,就对中国进行恶意揣测和污蔑。

他敦促欧盟成员国效仿美国,对所谓参与无人机生产的企业实施制裁。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中立关系,也破坏了国际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搅局,更是让中立关系的修复之路布满荆棘。

美国不断地扩大对俄制裁,还强行牵扯中企,抹黑中俄正常贸易合作。

而立陶宛的一些政客,就像被美国操纵的木偶一样,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

他们没有考虑到自己国家的利益,已经在这种追随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结语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每个国家都应该谨慎行事,尊重他国主权和国际准则。未来,中立关系何去何从,我们不得而知。但衷心希望立陶宛能够早日做出正确的选择,让两国关系重回正轨,也为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贡献积极的力量。

【参考资料】

1.观察者网-2021.07.20-《立陶宛将设欧洲唯一“台湾代表处”,国台办回应》

2.观察者网-2022.02.23-《美媒渲染:和中国的不对称斗争中,立陶宛已成“有毒标签”》

3.参考消息-2024.11.05-《立陶宛“准总理”谈“台湾代表处”:重大外交错误》

4.观察者网-2024.11.19-《立陶宛外长又跳起来了:美国制裁中企,咱们得有样学样》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