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登机离国!特朗普上任首访已定,中国致电沙特,对美改变称呼

苏文历史 2025-04-19 15:27:50

美国时间2025年4月15日,随着78岁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登上“空军一号”,其外交首秀选址引发全球瞩目——这位以“商人总统”形象示人的政治家,将沙特阿拉伯定为第二任期首次出访目的地。

而这位以商人思维重塑外交的领导人,再次将国际访问包装成一场“价高者得”的交易:1万亿美元投资承诺换取首访“资格”,复刻2017年1100亿美元军售大单的野心昭然若揭。

同时就在近期中国商务部长与沙特大臣的通话中,对美方的称呼从“开放沟通”转为“野蛮人永远不要指望等到中国的电话”,这一外交辞令的微妙转变,折射出全球权力格局重构背景下的大国博弈新态势。

特朗普的“商人外交”逻辑

特朗普第二任期首访锁定沙特,以1万亿美元投资承诺为“入场券”的交易,而这场看似荒诞的“价高者得”博弈,也再次印证其“美国优先”框架下的商人外交逻辑。

今年1月,沙特王储萨勒曼与特朗普通电话,承诺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特朗普团队希望沙特的投资力度更大,目标是达到1万亿美元。

这种“投资换访问”的方式,实质上是将外交与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虽然能带来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争议,因为可能影响外交政策的独立性。

白宫声明透露,特朗普此行核心目标是与沙特达成1万亿美元投资协议,这一数字较年初沙特王储承诺的6000亿美元投资额大幅提升,特朗普甚至公开将访问与投资挂钩:“凑整到1万亿,我就去”。

这种将外交访问明码标价的策略,延续其一贯的“商人思维”——正如2017年首任期访问沙特时,沙特以1000亿美元军购订单换取美国安保承诺。

从2017年首访沙特撬动1100亿美元军售,到此次以“涨价”逻辑将投资额翻倍至1万亿美元,特朗普始终将国际关系视为商业合同,用经济筹码置换政治资本,通过赤裸裸的利益绑定实现外交目标。

正如其公开喊话“沙特人更有钱了,得涨价”,这种将国家首脑外交简化为“讨价还价”的做法,彻底颠覆了传统外交礼仪与战略考量的平衡。

而媒体曝光的“4年6000亿美元”承诺被单方面“凑整”至“万亿”,更暴露了其营销策略大于实质内容的本质。

此次特朗普试图通过经济筹码重塑美沙关系,对冲拜登时期对沙特的“冷遇”,同时为国内基建计划注入资金,然而沙特却以“俄乌停火协议”为由将原定4月访问推迟至5月,暗示其在外交决策中已掌握更多主动权。

中沙的密切互动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访问沙特阿拉伯之际,中沙两国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沙特商务大臣卡斯比近日举行了一次线上会议。

双方在这次会议中达成一致,将共同应对美国可能增加的关税,也就是所谓的“对等关税”。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次通话发生在敏感时刻,当时美国刚刚宣布计划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大幅提高到145%,中国和沙特都认为,维护多边贸易体系非常重要。

这表明,面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做法和贸易保护倾向,中沙两国选择加强合作,以保护各自的利益并维护全球贸易的稳定。

沙特是中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伙伴,对于中国的战略布局至关重要,两国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

例如福建古雷炼化工程二期项目是中石化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炼化项目,这个大手笔充分展示了中沙合作的深度和范围。

这些合作不仅体现在能源领域,也涵盖了更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预示着中沙两国未来的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

中国对美国的称呼变化值得关注,最初是“合作伙伴”,后来变成“战略竞争对手”,现在更是被一些人称为“21世纪的野蛮人”,这些变化都说明中美关系变得越来越差。

中国驻港公署发言人的话很直接,“野蛮人永远不要指望等到中国的电话”,说明中国不会向美国低头,这体现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坚定决心,不会在美国的压力下让步。

中国对美外交辞令的转变绝非偶然,而是对美国霸权逻辑的精准回应,起初面对特朗普“百日访华”计划,中方仍保持“开放沟通”姿态,但随着美方在关税、半导体限制、台海问题上的步步紧逼,中国外交部已明确划出红线。

此次对沙特的致电中,将美国称为“野蛮人”,不仅是对其单边主义、霸凌行径的批判,更彰显中国在外交博弈中坚守原则底线的决心。

美式“讹诈”下的多方反应

特朗普政府搞的“对等关税”不光针对中国,但是中国吃亏更多,美国对中国商品收的关税高得离谱,说是歧视也不为过。

美国这样步步紧逼,中国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反击,对美国的大豆、汽车这些东西收重税,还限制稀土出口,这些招数一下子打中了美国的要害。

而沙特阿拉伯在中美之间玩起了“平衡术”,一方面,它加入了美国牵头的红海护航队伍,另一方面,又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2024年中沙贸易额超过1300亿美元。

这种两边都不得罪的做法,显示出沙特希望在地缘政治的复杂局面中,尽可能地维护自身利益。

与美国推崇的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同,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和互利共赢,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合作,并支持中国的理念。

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合作,目的在于共同进步,互惠互利,而不是针对其他任何国家,这种不搞对抗、追求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新潮流。

沙特和中国在能源、基础设施、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机会很多,这既能促进两国进步,也能帮助中东地区更加稳定和繁荣。

相比之下,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似乎在减弱。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也需要改变,如果继续搞单边主义和对抗,只会让地缘政治更加紧张,对美国自身也没有好处。

结语

当美国用行政命令重塑边境政策、威胁驱逐移民时,中国正以光伏电站点亮沙特的未来城,用5G网络连接中东的数字化梦想。

这场“野蛮人”与“建设者”的较量,不仅关乎特朗普能否复制八年前的外交胜利,更折射出世界对两种国际关系模式的抉择。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沙特豪掷一万亿,只为“买下”特朗普首访名额》——速看前沿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沙特商务大臣卡斯比视频通话》——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出席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合作组织巴勒斯坦问题联络委员会部长级扩大会》——外交部

《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妄图挥舞关税大棒逼迫世界各国打电话认输的野蛮人永远不要指望等到中国的电话》——华尔街见闻

1 阅读:132

苏文历史

简介:裴奕迅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