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54年式冲锋枪
1954年式冲锋枪,亦简称为54式冲锋枪,系国营626厂对苏联PPS-43冲锋枪仿造的产品。
在二次大战期间,苏联军队装备的PPSh-41冲锋枪(波波沙冲锋枪,中国版本称为1950年式冲锋枪)在和德军的交战中,暴露出全枪质量重、外形尺寸大等缺陷,为此,苏联设计师阿列克谢·苏达耶夫设计了PPS-42冲锋枪,并火速投送前线使用,根据前线的反馈,苏达耶夫对PPS-42冲锋枪进行了改进,命名为PPS-43冲锋枪。
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的1954年式冲锋枪,该枪是仿造苏联PPS-43冲锋枪的产品
在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血雨腥风中,PPS-43冲锋枪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总量达到50万支,备受苏军青睐。同时,德军也将缴获的PPS-43冲锋枪装备给自己的部队,称为MP719(r)冲锋枪。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从苏联获得了PPS-43冲锋枪,并进行了仿造,命名为1954年式冲锋枪。
1954年式冲锋枪于1954年底投入生产,1956年被1956年式冲锋枪(仿造AK-47突击步枪)取代,是PPS-43冲锋枪的仿制品。该枪舍弃了原先1950年式冲锋枪的弹鼓供弹能力,只能采用35发弹匣供弹,同时将原先的木质枪托改为折叠枪托,全枪质量降低到3.3kg(带空弹匣),极大地减轻了士兵的负担。同时,由于采用了折叠枪托,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坦克内),该枪的使用也更加方便。
1954年式冲锋枪机匣顶部铭文“仿四三式”特写
1954年式冲锋枪同样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通过加长机匣,提高自动机后坐行程的方法,该枪的理论射速被控制在650发—700发/分钟,提高了射击精度,保证了零部件的寿命。同时,1954年式冲锋枪大量采用冲压工艺和铆接、焊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1954年式冲锋枪发射51式7.62mm手枪弹(仿造托卡列夫7.62mm手枪弹),全枪长812mm/616mm(枪托展开/枪托折叠),枪管长247mm,全枪质量3.3kg(带空弹匣),35发弹匣供弹,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只能连发射击,理论射速650—700发/分钟,有效射程200m。
装备1954年式冲锋枪的解放军空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