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购买收藏品被骗,报警后发现团伙作案,专骗独居老人!

刘老狠 2025-04-04 16:59:36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仅供娱乐阅读之用。

故事中的所有人物、事件、地点及情节均为作者虚构创作,如有雷同纯属扯淡。

本故事不代表任何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或群体,也不针对任何特定事件或现象。

初冬的阳光,透过蒙着一层薄尘的窗玻璃,懒洋洋地洒在客厅那张老旧的红木八仙桌上。

七十一岁的常建华,戴着老花镜,正小心翼翼地用一块柔软的绒布,擦拭着面前一套摆放在丝绸衬垫上的“金章”。

那是一套十二枚所谓的“一带一路辉煌成就纪念金章”,每一枚都金光闪闪,沉甸甸的,上面雕刻着不同的标志性建筑和图案,看起来气派非凡。旁边还放着一本制作精美的“收藏证书”,深红色的封皮,烫金大字,里面详细列着编号、材质(标注为999足金),甚至还有一个模糊的、据说是某某“国家级鉴定中心”的钢印。

他的指尖拂过冰凉的金属表面,眼中是难以掩饰的激动和满足。这可是他这辈子最大的一笔“投资”了。卖给他这套“宝贝”的王经理说了,这套金章是国家为纪念“一带一路”十周年特别限量发行的,内部渠道才能拿到,普通人根本见不到,未来升值潜力巨大,放个三五年,翻几番都不是问题!到时留给远在国外、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的儿子,也是一份厚实的家底。

【01】

想起那位王经理,常建华心里就泛起一阵暖意。

那是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白净斯文、总是笑容满面的年轻人。第一次见面是在小区门口那个所谓的“老年健康与投资知识”免费讲座上。常建华原本只是图个热闹,想去领包免费的洗衣粉。没想到那位自称“北京中博盛世典藏文化交流中心”的王经理,讲起收藏品投资来头头是道,什么“盛世收藏,乱世黄金”,什么“文化传承,财富增值”,听得在场的老头老太太们云里雾里,又心生向往。

讲座结束后,王经理特意留下来,和颜悦色地和几个老人聊天,对常建华更是格外热情。“常叔叔,我看您气质就不一般,肯定以前也是单位里的骨干领导吧?对这些文化的东西肯定有见解!”

一句“常叔叔”,一声“骨干领导”,熨帖得常建华心里无比舒坦。老伴走了三年,儿子远在澳洲,一年一个视频电话都算难得。平日里除了和楼下棋友杀两盘,就是对着电视发呆。这个王经理的出现,像是一缕阳光照进了他孤寂的生活。

之后,王经理隔三差五就给他打个电话,嘘寒问暖,有时甚至提着水果上门拜访,陪他聊天下棋,耐心听他讲那些陈年旧事。熟络之后,才“不经意”地提起他们公司正在运作一些“内部发行”的、极具收藏价值的纪念品,尤其是这套“一带一路金章”。

“常叔叔,这东西我们一般只对老领导、老专家内部发行,您是我尊敬的长辈,我才跟您提一嘴。这东西有国家背景,材质保真,证书齐全,关键是发行量极少,未来价值不可限量!”王经理拿出手机里那些“内部资料”和“其他客户的成功案例”给常建华看,说得神乎其神。

常建华一开始也犹豫,毕竟价格不菲,一套下来要八万八,几乎是他大半辈子的积蓄了。但他看着王经理真诚的眼神,听着那一口一个“叔叔”的亲切称呼,想着儿子将来或许能用上这笔钱,再加上对“国家发行”、“限量”、“升值”这些字眼的信任,心里那点警惕逐渐被贪念和对未来的憧憬所取代。

【02】

最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王经理亲自带着POS机和那套包装精美的“金章”及证书上门了。

常建华看着那金光灿灿的“宝贝”,听着王经理最后一遍强调其“千载难逢的收藏机遇”和“稳赚不赔的投资价值”,他颤抖着手,在POS机上输入了密码。

八万八千元。数字从银行卡里划走,变成了一套沉甸甸的金属和一张看起来很权威的纸。

王经理帮他把“金章”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八仙桌上,又千叮咛万嘱咐要“妥善保管,切勿轻易示人,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还说公司后续会安排“专家回访”和“免费鉴定保养”服务。临走时,又亲热地握着常建华的手:“常叔叔,您就等着在家数钱吧!以后有什么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

送走王经理,常建华独自对着那套“金章”看了很久,心里既有尘埃落定的踏实,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空落。他拿出手机,想给儿子发个微信,告诉他这个“好消息”,但打了几个字又删掉了。还是等真升值了再说吧,免得儿子又说他瞎折腾。这份期待,成了他独自保守的秘密。

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初的兴奋感慢慢褪去。常建华每天依旧买菜、做饭、下棋,只是多了个习惯——早晚都要把那套“金章”拿出来擦拭一遍。

然而,王经理承诺的“专家回访”迟迟没有动静,打他留下的那个手机号,有时关机,有时能打通却没人接。常建华心里开始泛起嘀咕。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楼下和老邻居张师傅聊天,张师傅说起自己儿子前几天刚给他看了个新闻,讲的就是有骗子用劣质金属冒充金银纪念币,专门骗老年人。常建华听得心里咯噔一下,嘴上却不以为然:“我这个不一样,是国家发行的,有证书的!”

但他心里那颗怀疑的种子,却悄悄发了芽。

【03】

他开始上网搜索“一带一路纪念金章”。搜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有各种类似的纪念品在网上售卖,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但没有一个和他这套“内部发行”的一模一样,更找不到那个“北京中博盛世典藏文化交流中心”的官方信息。他找到那个所谓的“国家级鉴定中心”的名字去查,结果发现根本就是个子虚乌有的机构!

冷汗,一点点从常建华的额头渗了出来。

他颤抖着手,再次拿出那本制作精美的“收藏证书”,仔细端详。这一次,他不再被那烫金大字和模糊的钢印所迷惑,而是看到了更多之前忽略的细节:纸张的质感似乎有些廉价,印刷的文字边缘略显模糊,那个钢印更是粗糙得可疑。

他又拿起一枚“金章”,放在手里掂量。虽然沉,但似乎……和他想象中的纯金重量不太一样?他想起老伴以前有个金镯子,好像比这个小得多,却感觉更压手。

一个可怕的猜测在他心中逐渐成形:这套所谓的“金章”,很可能就是一堆镀了金的、不值钱的合金!

八万八!他一辈子的积蓄!

巨大的恐慌和羞耻感瞬间攫住了他!他感觉天旋地转,几乎站立不稳,一屁股跌坐在了沙发上。

被骗了!他竟然被那个看起来那么真诚、那么亲切的“王经理”给骗了!那些嘘寒问暖,那些恭维奉承,那些关于财富和未来的美好承诺,全都是假的!都是为了骗走他那点养老钱!

他想起自己当初的犹豫,想起邻居的提醒,想起儿子可能的不赞同……悔恨和自责像毒蛇一样啃噬着他的心。他怎么就那么糊涂!那么贪心!

【04】

最初的震惊和绝望过后,是难以遏制的愤怒。

常建华不是个软弱的人,他当过兵,在工厂也干到过车间主任,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他不能就这么算了!不能让骗子逍遥法外!

他猛地站起身,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他要报警!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他知道,一旦报警,这件事就瞒不住了,街坊邻居会怎么看他?儿子知道了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他老糊涂了,连自己的钱都守不住?那种被骗的羞耻感,几乎让他想要放弃。

但他最终还是战胜了内心的挣扎。这不仅仅是为了追回损失,更是为了一口气,为了一个公道!他不能让这些坏人再去祸害其他老人!

他找出王经理给他的那张名片(虽然电话打不通了,但上面有公司名字和地址),小心翼翼地收好那套假金章和假证书作为证据,又翻出银行转账的凭证,穿上外套,深吸一口气,走出了家门。

派出所离他家不远,走路大概二十分钟。一路上,他的心情复杂而沉重,既有对未来的担忧,也有一种豁出去的决绝。

走进派出所,接待他的是一位年轻的民警,小李。

常建华定了定神,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从如何认识王经理,如何被说服购买,到最终发现被骗的经过,尽量条理清晰地叙述了一遍,并将带来的“证据”一一摆在了桌上。

小李警官一边记录,一边仔细查看那些“金章”和证书,表情也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拿起那张印着“北京中博盛世典藏文化交流中心 王经理”的名片,又看了看常建华提供的转账记录。

他将公司名字和“王经理”这个模糊的称谓输入到警务系统的查询终端里。

几秒钟后,电脑屏幕上弹出了一些信息。

小李警官的目光在屏幕上快速扫过,眉头越皱越紧。他抬起头,看向常建华,眼神里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有同情,但更多的是一种凝重。

“常师傅,”小李警官的声音低沉而严肃,“您说的这个‘北京中博盛世典藏’,还有这位‘王经理’……”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然后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系统里显示,单单是本月,光我们这个派出所辖区,就已经接到了七起与他们相关的报案!手法几乎和您描述的一模一样!受害者……全都是像您这样,六十五岁以上、独居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这恐怕不是一起简单的诈骗案,我们怀疑背后有一个专门针对独居老年人下手的、有组织的犯罪团伙!”

【05】

团伙作案?!专门针对独居老人?!

小李警官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常建华的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他原以为自己只是不幸遇到了一个骗子,没想到背后竟然是一个组织严密、专门针对他们这些孤寡老人的犯罪团伙!

难怪那个王经理如此熟稔于拿捏他的心理,那些嘘寒问暖,那些看似无懈可击的话术,恐怕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演练的!他们就像一群嗅觉灵敏的鬣狗,精准地捕捉到独居老人渴望关怀、信息闭塞、又对“投资增值”抱有幻想的弱点,然后围猎而上!

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怒和寒意交织在一起,让常建华的身体微微颤抖。

“警察同志,那…那我的钱…还有希望追回来吗?”他声音干涩地问道,这几乎是他现在唯一的指望了。

小李警官的表情很坦诚,没有给他不切实际的承诺:“常师傅,我们一定会尽全力侦办此案,争取打掉这个团伙,最大限度地为您和其他受害者追赃挽损。但说实话,这类案件的赃款追缴难度确实很大。骗子通常会快速将资金转移、洗白,或者挥霍掉。您能做的,就是积极配合我们调查,提供您所知道的一切线索。”

常建华的心沉了下去,但随即又被一股不甘点燃。难道就这样认栽了吗?

“警察同志,我还能做点什么?只要能抓住这帮坏人,我做什么都愿意!”常建华挺直了腰板,眼神里透出军人般的倔强。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钱,更是咽不下这口气!不能让这些社会的蛀虫再继续害人!

小李警官看着常建华坚毅的表情,沉思片刻,似乎做出了一个决定。

【06】

“常师傅,鉴于这个团伙的作案特点和涉及范围,我们分局已经决定并案侦查,并成立了专案组。”小李警官压低了声音,“目前我们掌握的线索还比较有限,主要是受害者的报案材料,以及一些零散的监控画面。那个所谓的‘王经理’很可能只是个化名,他使用的手机号也是临时的非实名卡。他们非常狡猾,反侦察意识很强。”

“但是,”小李警官话锋一转,“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会持续对‘有价值’的目标进行跟进,试图进行二次甚至多次诈骗。比如以‘藏品升级’、‘代为拍卖’、‘缴纳保证金’等名义,继续榨取老人的钱财。”

“我们推测,那个‘王经理’或者团伙里的其他人,很可能还会联系您。”小李警官看着常建华,“如果您愿意配合,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设一个局。”

常建华的眼睛亮了起来!“警察同志,您的意思是……让我当诱饵?”

“不是诱饵那么危险,”小李警官连忙解释,“是在确保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控制性接触’。我们会全程监控,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抓捕。当然,这需要您有很强的心理素质,能够稳住对方,并且严格按照我们的指示行动。这有一定风险,您需要仔细考虑。”

常建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我愿意!警察同志,只要能抓住这帮天杀的骗子,我什么都不怕!我这条老命活到七十多,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值了!”

看着老人眼中闪烁的光芒,小李警官肃然起敬。他详细地向常建华交代了配合行动的注意事项:保持冷静,不要主动联系对方,如果对方联系,假装仍然信任他们,但对再次付款表示犹豫或有困难,尽量套取对方的见面地点或收款账户等信息,并第一时间秘密通知警方。警方会给他配备一个特殊的联系方式,并安排便衣在他家附近进行保护。

【07】

接下来的几天,常建华的生活表面上恢复了平静,但内心却像拉满了弦的弓。

他每天假装如常地买菜、散步,但耳朵却时刻留意着手机铃声。便衣警察的存在给了他一些安慰,但他知道,真正面对骗子时,还需要靠他自己。

终于,在报案后的第五天下午,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打了进来。

常建华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接听键,打开了警方提前安装好的通话录音功能。

“喂?常叔叔吗?我是小王啊!王经理!”电话那头,传来那个熟悉得让他恨得牙痒痒的声音,语气依旧那么热情洋溢。

“哦…是小王啊,”常建华努力控制着自己的声调,假装有些惊喜,又带着一丝老年人特有的迟钝,“我这几天还念叨你呢,你说那个专家回访什么时候来啊?”

“哎呀叔叔,瞧我这记性!最近公司太忙给忘了!不过,我今天给您打电话,是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您!”王经理的声音压低了,带着一种神秘的兴奋感,“您那套‘一带一路金章’,被一位香港的大收藏家看中了!人家愿意出……一百二十万!直接收购!”

一百二十万?!常建华差点没控制住骂出声来。这骗子真是张口就来!

但他忍住了,按照警方的指示,表现出惊喜和难以置信:“真的假的?!一百二十万?!”

“千真万确!我也是费了好大劲才帮您争取到的!不过呢,”王经理话锋一转,“这位香港老板比较谨慎,需要咱们先把金章送到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去做个最新的保真鉴定,还要交一笔大概两万块的‘加急鉴定费’和‘跨境交易保证金’。您放心,这笔钱等交易成功后,会连同收购款一起打给您!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我带您去办一下手续?”

来了!二次诈骗!又是要钱!

常建华稳住心神,假装犹豫:“两万块?我现在手头有点紧啊……上次买金章把积蓄都花得差不多了……”

“哎呀叔叔,这可是百万级别的回报啊!两万块就是个小门槛!您想想办法嘛,跟亲戚朋友周转一下?这机会错过了可就真没了!”王经理开始循循善诱。

“那我……我考虑考虑吧,明天给你答复行吗?”常建华按照计划,拖延时间。

“行!那您可得抓紧!明天我等您电话!”王经理似乎没起疑心,爽快地挂了电话。

常建华立刻用警方提供的秘密方式,将通话内容和对方再次索要钱财的情况报告了过去。

【08】

警方迅速制定了抓捕计划。

第二天上午,常建华按照警方的指示,回拨了王经理的电话,表示自己“好不容易凑到了一万块”,问能不能先交一部分,等交易成功了再补齐。

王经理在电话里假意“为难”了一番,最终“勉强”同意,并约定下午两点,在市中心一家看起来很正规的茶楼包间里见面,“当面办理手续,比较放心”。

下午一点半,常建华在家人的担忧和警方的严密保护下(儿子也从澳洲紧急飞了回来,但被警方劝阻不要出现在现场以免影响计划),来到了约定的茶楼。便衣警察早已在茶楼内外布控。

他独自走进包间,里面果然坐着那个“王经理”。几个月不见,他似乎瘦了些,但脸上的笑容依旧“真诚”。

“常叔叔!您可算来了!”王经理起身相迎。

常建华假装拿出准备好的信封(里面是警方准备的道具钞票),正要开口说话。

就在这时,包间的门突然被猛地推开!

“警察!不许动!”几名便衣警察如同神兵天降,迅速冲了进来,将还没反应过来的“王经理”死死按在了地上!

“王经理”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变成了惊恐和绝望。

抓捕行动干净利落。

警方通过对“王经理”(真名李某)的突审,以及对他手机和随身物品的搜查,很快掌握了该诈骗团伙的其他成员信息、窝点位置以及部分资金流向。

接下来的几天,警方雷霆出击,在多个城市同步展开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了这个以“北京中博盛世典藏”为幌子、专门针对独居老人实施收藏品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包括主犯、骨干、“业务员”、“讲师”等在内的犯罪嫌疑人二十余名,查获大量劣质假冒收藏品和作案工具。

【结语】

案件成功告破,常建华和其他受害老人的部分损失被追回(虽然不是全部,但已是最好的结果)。常建华不仅拿回了大部分养老钱,更因为在此次行动中的勇敢表现,受到了公安机关的表彰。儿子也因为这次事件,意识到了父亲的孤独和对关爱的渴求,决定调整工作重心,花更多时间回国陪伴父亲。

常建华的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平静,但经历过这次事件,他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不再沉溺于对“投资增值”的幻想,而是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家人的陪伴。他也成为了小区里的“防诈骗宣传员”,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其他老人警惕各种骗局。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老年不是任人宰割的理由,孤独也不是上当受骗的借口。面对日益翻新、精准 Targeting(目标定位)的诈骗手段,老年人需要提高警惕,捂紧钱袋,更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与支持,帮助他们辨别真伪,远离陷阱。而作为子女,常回家看看,多一些耐心倾听,或许才是给父母最好的“投资”。

你身边有老人遭遇过类似的收藏品骗局吗?你认为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帮助老年人防范此类诈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建议。

0 阅读:0

刘老狠

简介:爱好:喝酒!特长: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