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教孙子学三十六计,家长感到头疼,老师却连连夸“好孩子”

枫韵紫秋 2022-12-14 17:52:44

学生的身心健康,牵动着家长的心,近些年,学生之间问题频出,场面触目惊心,不少家长为自己孩子担忧,担心也会被欺负,可是,家长不能一直陪着学生,该怎么办。

当然,不是所有学生会成为被欺负对象,家长教育的好,学生懂得保护自己,遇到问题不发慌,知道如何应对,值得很多家长学习。

爷爷教孙子学三十六计,家长感到头疼,老师却连连夸“好孩子”

小涛上初中,学校里还有高中部,一次放学,回家路上被高年级学生拦住了,索要生活费,不给就不让走,几个人长得又高又壮,这不是第一次被截住了,看样子是要不到钱,不会善罢甘休,这回再不给就要揍小涛。

一般情况下,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估计都要被吓哭了,小涛却一点都没有慌,他信誓旦旦的保证:“我上学不带零花钱,等我回家找妈妈要,再给你们,下次一定拿”。

到了家里,小涛直接就和父亲说了,还想到了一个办法,请父亲一定要配合,父亲听后感觉挺好的,于是,第二天父子俩按计划行事。

等到放学,如约来到交“保护费”地方,当人都到齐了,父亲出现了,将高年级学生都带到了附近派出所,几个学生知道了事情严重性,再也不敢惹小涛了。

事后,小涛说自己一点都不害怕,他用了“走为上策”、“釜底抽薪”的计策,自己要想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老师连连夸是“好孩子”,作为班里的机灵鬼,同学、老师都喜欢他,可是,家长却感到头疼,他的几条计策还用来应付母亲。

休息日,母亲以为他在屋里复习功课,想着学了这么长时间,叫出来吃饭,顺便休息一会,打开门发现还在书桌前坐着,上前一看,结果发现是“假人”,竟然用了“金蝉脱壳”的计谋。

过了一会回家了,小涛说自己完成了学习任务,保证成绩不会倒退,和邻居小朋友玩了一会儿,成绩确实没有下降,考试考了第二。

但是,家长总是担心小涛喜欢耍小聪明,长大以后可是要吃亏的,不知道从哪学,应该尽早制止,再三追问下才知道,原来,爷爷是退休教师,担心孙子上学被欺负,教起了三十六计和其他兵法,母亲心里是悲喜交加,不知道是好是坏。

多看书,启发思考,家长要善于引导

小涛的机灵劲儿,还是让其他家长很羡慕的,家长不要随便给学生下定义,过于直白的说话方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能学以致用,未必是一件坏事,家长别急着认定就是耍小聪明。

善于引导,方能让小聪明变成大智慧,就事论事,小涛用假人瞒着父母出去玩,里面有一些聪明的成分,可以聊聊哪些地方做的好,适当的给予肯定,然后,再给学生这么做的弊端,会带来哪些不好的结果,下次应该怎么做才是稳妥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赏罚分明,家长不轻易打破规则,从而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学生知道做错了事情,要付出同等的代价,习惯成自然,学生自然就知道什么事不该做了。

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能严厉批评教育,也不能一味夸赞,那样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或者过度膨胀,结果扼杀了学生聪明的脑细胞,又或者助长了不良习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不利。

引导为主,要让学生意识到利弊相随,做事考虑周全,明确责任,学会巧妙运用计策,不要随意使用,养成好习惯。

笔者寄语

通过这件事不难看出,多读书的好处,从书中获取知识,扩大知识面,无形中提高内在素养,日积月累,学生就会有一个“素材库”,写作文也不会少了内容,谈吐和行为举止都出众,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教育要趁早,家长要承担的教育职责,不完全是监督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品质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等,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生遇到问题,一定要和家长说,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及时告知家长,防患于未然,家长要耐心和学生沟通,不能让学生怕家长。

小涛的父母,确实应该感到高兴,学到了知识,还能保护自己,当然,母亲的担忧不无道理,平时多和小涛聊天,鼓励做的对的地方,纠正错误的地方。

讨论话题:你怎么看小涛的聪明?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