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先行先试、善作善成、追求卓越”的新区精神,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海岸新区实践

半岛都市报 2025-02-07 10:40:56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10周年、青岛开发区设立40周年,青岛自贸片区、古镇口融合创新区成立5周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弘扬“先行先试、善作善成、追求卓越”的新区精神,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谱写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的崭新篇章。

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风貌---李伟摄影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筑牢海洋强国战略支点

聚焦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向海开放、生态养海、统筹陆海,加速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奋力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1676.2亿元、增长8.6%,分别占全市、全省、全国总量的41.6%、12.5%、2.2%;预计全年增长9%。

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

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工委科技委、海洋委一体化运行,统筹涉海科技资源;组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联盟,运行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青岛海洋发展人才学院启动,集聚各类涉海创新平台248家,海洋人才7.9万人、涉海合作院士27名。

建强海洋产业发展主阵地。深入落实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做大做强海洋产业,国家级海洋牧场17处、占全国1/11,麦克德莫特国际项目落户,中船液氨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等项目开工,“海葵一号”等海工重器交付,抗肿瘤新药BG136进入Ⅱ期临床,全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建成。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打造海洋开放合作新高地。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高水平举办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高质量运行全国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获批联合国“海洋十年”官方实施伙伴,获得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举办权。落户全球海洋观测伙伴关系首个区域办公室等6个国际机构,编写发布“海洋十年”中国新方案、支持“海洋之神”早期预警通用系统等高质量公共产品,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海洋合作,向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共享地球卫士奖“蓝色循环”项目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模式,首次在境外(印尼雅加达)举办东亚峰会沿海经济发展研讨会等,持续输出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新区经验。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

为改革探新路、为国家试制度,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改革开放,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体制机制创新活力迸发。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等市级以上改革试点18项、累计187项。青岛自贸片区32项创新成果获全国全省认可推广、累计96项,稳居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深化长期护理保险改革等60余项改革经验获省级以上认可推广。

2024青岛西海岸半程马拉松

开放枢纽效应充分释放。深化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与海南自贸港、沿黄城市等建立长效联动机制;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畅通黄河流域陆海大通道建设,举办2024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北方首笔线上跨境船舶交易落地、唯一航空物流超级货站运营,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园区”。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董家口港区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加快建设,全省首座“双泊位”LNG码头投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投产运营,新增外贸航线7条,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国第4位。

“项目审批直通车”开进工地现场办理施工手续。胡全福 摄

营商环境打造一流。新推出“一件事”主题服务等20项创新举措,政务服务“视频办”模式全省推广,新区入选北方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春雨行动”新投放贷款2268亿元,存贷款余额突破8400亿元,成立股份制银行战略联盟,深化与国开行、国有银行等战略合作,未来五年融资支持过万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家企业入围中国500强,9家企业入围山东百强、山东民企200强。

提升创新策源力、壮大新质生产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聚焦“5+5+7”重点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实施科技创新平台赋能新质生产力行动,新增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5项成果获省级奖励、占全省15.9%。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新增17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高新技术企业总量预计突破1700家。成立“校政企”服务专班,设立高校人才科创成果转化基金,组建省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共同体,全省率先建立“双聘双跨”校企人才共享机制。升级“梧桐树”聚才新政,持续深化黄河流域人才协同创新中心、区域合作联盟建设,人才总量90万人。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高标准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等专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万达光电等项目投产,新型显示产业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产业突破发展,华大健康产业园竣工,基因和细胞诊疗产业入列省未来产业集群。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6个集群入选省级支柱型雁阵集群,7家企业入选省头雁企业。

数实融合深度赋能。举办数实融合发展大会,发布全国首个数实融合企业榜单,海信日立黄岛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海镜”入选全国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全市唯一。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中国电信云计算基地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7家数据中心入选省级新型数据中心,6家企业入选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平台,智慧社区项目获评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新区入围全省数字政府网络安全运营中心建设试点。

青岛西海岸新区推出360°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岛》

文旅融合魅力绽放。高标准建设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启动“冬游西海岸”旅游季,举办港澳科技金融大会等会议会展370余场、中超联赛等高水平赛事100余项,获评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2024中国最佳会展名区。第3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共接待游客636万人次,《海上有青岛》获评2024中国夜间旅游优选项目,灵山岛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琅琊台入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海军公园 李伟摄

城乡融合、共治共享,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始终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态更加可感可及。

民生保障更加扎实有力。高质量完成19件民生实事。启用全市首条企业人才服务街,举办“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300余场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金沙滩啤酒城获评省创业街区,新区获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城区。19所学校交付启用,新增学位1.7万个,获评全省首批科学保教引领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顺利通过验收,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市妇儿医院西海岸院区等5家医院加速建设,区中医医院全面封顶,新区获评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市民中心图书馆、科技馆运营,群众文化生活更加充实。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

城市更新建设全面提速。全力推进228个城市更新项目,16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和省市推广。地铁6号线一期通车、荣获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超越工程奖”,胶州湾二隧陆域段实现首通,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工程加快建设,新区交通更加便捷。成立全省首个生活垃圾分类协会,推行工程围挡“身份证”制度,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全市第一。

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15万亩。高质量推进1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12处产业集聚区。成立全市首个农村直播电商协会,杨家山里入选省级示范区,海青镇获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试点。扎实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全域推广“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新建21个市级和美乡村。

“樱为有你 畅游山里”第22届杨家山里樱桃采摘节

降碳减污扩绿协同推进。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同比改善16.1%,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深化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举办中欧绿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灵山岛完成全国首个海岛生态产品总值核算,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获评全国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新区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先行区建设综合性区域试点。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进三峡海上风电等重点项目,新能源装机容量近160万千瓦,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新区将牢记嘱托、锐意进取、接续奋斗,强化国家级新区“走在前”的高度自觉,扛牢经济大区“挑大梁”的责任担当,聚力品质提升、持续攻坚突破,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各领域、全过程,推动发展全面提质,创造下一个十年的崭新业绩、品质西海岸的精彩华章。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