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的日本有几百万陆军,却没哪怕1个狙神,狙击手都去哪了?

海事先锋 2024-04-19 16:26:17

相信不少粉丝朋友们都经历过和笔者差不多的童年,在CS、CF和“吃鸡”等射击类游戏中浸淫多年,遇见过各种各样藏得好且枪法准的“老六”。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老六”都很擅长玩狙,一杆装有瞄准镜的大威力狙击步枪,就是他们手中杀敌的神器。

二战苏军王牌狙击手谢苗·诺莫科诺夫

而说起现实中的狙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主要参战国的苏联和德国都有不少属于自己的知名人物,如苏联的伊万西德·萨连科、谢苗·诺莫科诺夫和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德国的马豪斯·海茨瑙亚和约瑟夫·阿勒伯格等。相比之下,作为太平洋战场上的最主要参战国之一,日本却似乎没什么能叫得上号的所谓王牌狙击手。要知道,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的彻底投降,旧日本陆军被认为在十几年的战争中陆续投入了近千万名各类军人,但为何却没有像样的“狙神”呢?这显然是个挺有意思的事情。

现代影视作品中的日军狙击手

关于这件事,笔者在几年前的看法其实也与网络上的主流声音差不多,即旧日本陆军对狙击手这一功能极度细分的陆军步兵兵种缺乏足够的重视,如在专用狙击枪、瞄准镜、弹药和吉利服等装备方面的开发力度不足;对狙击战术缺乏总结归纳和培训教学;以及战争中后期因资源匮乏而无法对新兵进行严格训练,就将大量枪法一般的士兵送上战场等……不过呢,如今再回过头来看当年的想法,笔者觉得当时的自己还是把很多问题想浅了。如果问我现在的观点为何,笔者会给出这样的答案:极度强调服从、甚至是在服从方面堪称病态的所谓“武士道”精神,从一开始就扼杀了旧日本陆军的狙击手诞生和培养土壤。

侵华日军老照片

不过,笔者可不是想老生常谈什么“日军狙击手都因‘武士道’精神而乱搞决死冲锋,所以死得快”,今天咱们换换角度来谈问题。关于旧日本陆军对新入伍士兵的训练,可能不少人都有所耳闻,那就是无论将来你会成为什么兵种,都要在进入军队后先接受一番步兵相关科目的训练,即成为一名可用步枪作战的合格步兵。而由于旧日本陆军在步兵科目训练、尤其是新兵的步兵科目训练中有着极高的标准和要求,故即便很多士兵在日后被分配到二线或三线的后勤部队或工程保障类部队中,仍有着不输他国陆军一线步兵的单兵素养。

战场上的日军

确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诸多与美军展开岛礁攻防战的日军步兵部队均损失惨重。只能顽抗到底的守岛日军一线部队,往往会在战斗前期出现严重的兵员损失,战斗减员程度甚至可达70%以上。而在缺乏外部支援力量、尤其是无法指望补充兵员到来的情况下,守岛部队最高指挥官基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让位于后方的后勤部队、炮兵部队和医疗保障部队去替换被打残的一线部队,且经常是成建制替换。但美军却发现,这些非一线作战人员的整体战斗力,基本并不比之前的基层步兵好对付,同样能给自身带来极大的麻烦,原因就“得益于”旧日本陆军追求“让所有士兵都先成为一名合格的步兵”。

旧日本陆军士兵入伍后会被先培养成步枪兵

不夸张地说,除非是可用于弥补一线部队不足的二线和三线作战人员也死得差不多了,乃至守岛日军不得不逼着诸如劳工之类的0战力人员参战,否则与美军交手的日军战斗人员的单兵素养,基本都不会差到哪去。怎么样?乍一听上去,旧日本陆军对所有兵种的单兵战力均“一视同仁”的做法,是不是有着不俗的效果呢?这不就是典型的在“人人都是突击手”的前提下,再搞“一专多能”式的有针对性和侧重性的兵员培养吗?讲实话,这么想确实有些道理。但笔者认为,旧日本陆军此举却很不适合培养狙击手这一颇为特殊的兵种,甚至可说是与狙击手这一兵种应具备的特质格格不入。

日军新兵

在这里我们不妨模拟带入一下,如果屏幕前的你是一名在二战爆发前被征召进入军队的旧日本陆军新兵,你会在新兵训练期间有怎样的经历呢?说得粗略一些就是“服从、服从、还是服从”。旧日本陆军的新兵训练时间不少于3个月,一些精锐部队和师团的新兵训练时长则为4~5个月,期间会包含许多夜间射击科目,以及雨天或雪天射击,训练难度和标准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

日军新兵的刺杀训练

举例来说,在射击训练初期,新兵们只会被要求以三八式步枪向300米外的胸靶射击,5发子弹需全部命中。进入下一个阶段后,300米外的靶子会从胸靶换为尺寸较小的伏靶,即模拟匍匐人员暴露面积的靶子,要求依然是5发全中,且至少有3发子弹的落点要集中于拳头大小的范围内。当新兵通过这些科目后,训练难度会进一步上升,如在5秒左右的限制时间内,命中300米距离上随即出现的固定靶或移动靶。即便成功通过一些训练科目和考核,离开了新兵训练营,也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一名100%合格的步兵了。

掷弹筒射击训练中的日军

进入作战部队后,依然是菜鸟一枚的你,会与老兵们共同展开难度更高且科目更丰富的日常训练,如夜间射击点燃的香火头、在移动中射击移动目标,以及在令人筋疲力尽的长距离行军后,立即射击远距离目标等。什么?你说这些都太难了做不到?呵呵,那不好意思,你就等着挨老兵的一顿“爱之铁拳教育”吧。

旧日本海军的“精神注入棒”用来打新兵

在旧日本海军中,“精神注入棒”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神器”,老兵对新兵、上级对下级,动辄就是一顿棒打,美其名曰是前者对后者“爱的鞭挞”,是为了让新兵和下级具备所谓的“海军精神”。但实际上,这早就成为了一种变了味的体罚,与其说是让犯了错的新兵和下级长记性,倒不如说是一种“非人道的强制服从性洗脑”。当然了,这种洗脑是通过毒打肉体所得的效果。

旧日本海军的“精神注入棒”

在旧日本陆军这里,情况也差不多。对于在训练过程中犯错、训练效果不佳、个人进步较慢,乃至是在考核中拖了整个小队后腿的人,比你资格老的老兵和伍长二话不说就扇你几个大嘴巴或狠踹几脚,那都是再“轻微”不过的事情了。几个人围住你一顿暴打、强制劳动、不让吃饭和训练量翻番等惩戒,往往是每名旧日本陆军士兵在军旅生涯中都会经历的“司空见惯”的事情,这就是“陆军前辈对新兵的爱之铁拳”。在“爱之铁拳”的“呵护”下,作为新兵的你终于在各类训练科目上都合格了,尤其是掌握了不俗的枪法技能。

二战时期的日本也推出过狙击步枪

要知道,就连曾指挥部队“攻打平安县城”,乃至让此役成为“二战转折点”之一的八路军名将李云龙都承认——小鬼子的枪法不赖。那么,射击技术的底子普遍不俗的旧日本陆军步兵,是不是就可以往狙击手的科技树方向发展了呢?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不夸张地说,再优秀的旧日本陆军步兵,基本也只能达到“枪法好”的程度,而仅仅是枪法好,可绝对算不上是什么合格的狙击手,即便是把专业的狙击步枪和吉利服等装备给到这些士兵的手中,他们也依然难以胜任狙击手。

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极度强调“无条件服从”、乃至稍有不从就一顿毒打的训练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固化和封闭了旧日本陆军步兵的思维。很多被“服从意识”洗脑严重的基层士兵、下士官和低阶军官等,都严重缺乏灵活的思维模式,他们只会按照上级的命令和死板的日常训练来行事,不会也不敢轻易有所“创新”,因为这会被视作“下克上”,结果就是“长官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与之相比,狙击手恰恰是一个对士兵的头脑灵活程度要求极高的兵种,尤为追求“不循规蹈矩”。如何选择恰当的狙击阵地、如何实现效果最好的伪装、如何在被发现后快速转移等,都是需要狙击手自己去时时思考、调整和解决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与经常会接到类似“死守阵地”命令的普通步兵不同,狙击手要先做到在最大程度上隐蔽和保护自己,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多杀敌。

“决死冲锋”中的日军

于是,各位粉丝朋友们觉得这在旧日本陆军中可能吗?很明显没戏吧。暂且不说放弃现有阵地并与敌人拉开距离,以便在更加安全的狙击阵位上对敌人进行远程狙杀,乃是违反“大日本男儿武士道精神”的“懦夫之举”。光是上边下达一道“XX君,我命令你必须不惜一切守住阵地”的命令,就等于断送了枪法好的士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他们不会像真正的狙击手那样拥有神出鬼没的走位,更难以与敌方展开周旋,只会在战壕里战斗到死。没办法,这就是反人性的“武士道精神”和病态的“服从性训练”所带来的结果,谁叫“玉碎”就是这帮被洗脑的日本人的最高人生理想呢……

被美军俘虏的日军

所以说,别看日本在二战期间开发并列装过精度不错的狙击步枪,还配发了2.5倍放大和4倍放大的瞄准镜,拿着这些武器的士兵枪法再好,也只能在步兵小队中扮演类似今天的“步兵班精确步枪射手”的角色,而无法成为独立作战能力更强、杀敌效率更高,且具有“一锤定音”效果的狙击手。还是那句话,这是旧日本陆军自找的结果,怨不得别人

9 阅读:1200

海事先锋

简介:带您领略一个不一样的海军装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