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是什么疾病?与老年痴呆有什么不同?医生告诉你答案

经纬谈健康 2024-09-07 22:26:48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病本质是多种原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血管阻塞,进而导致脑组织损伤所致,本病与老年痴呆虽然在症状上类似,但是两者的发病机制、防治方法和疾病预后都有所区别,因此一定要区别对待,其次,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改善血管性痴呆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重视对于本病的防治。

70多岁的李大爷是一名退休职工,由于平时喜欢抽烟喝酒,导致其很早就患上了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并且近几年因为腔隙性脑梗死住了好几次,医生提醒李大爷他的脑血管状态很差,一定要规范服用药物控制,但是李大爷服药一直不太规律,时不时自己停药。

半年前李大爷的家属发现他的记忆力变得很差,具体表现为时常忘记手机、钥匙等日常物品放在哪里了,刚开始家里人没有放在心上,结果有一天李大爷在烧水时忘记了自己火没有关,差点酿成火灾,家里人这才感觉他的记忆力已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了,于是将其送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为李大爷进行了颅脑磁共振和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李大爷的大脑又出现多处梗死,并且有着明显的大脑萎缩,最终诊断为血管性痴呆,李大爷听到痴呆两字反问医生是不是自己得了老年痴呆?医生解释道血管性痴呆不是老年痴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大脑血管病变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所导致的一种痴呆状态,这种病经过治疗后预后要好于老年痴呆,因此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医生根据李大爷的病情开具了相关药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李大爷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有了明显好转。

一、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和发病特点是什么?

血管性痴呆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本质是一种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属于临床上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有血管性痴呆的比例达到近5%,70岁以上的人群更是高达8-10%,可以说严重的危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多样,患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困难、思维迟缓、执行功能下降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彻底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主要病理基础是脑血管损伤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脑功能损伤,以下几种诱因最为常见。

1、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梗死后的脑组织发生坏死,影响大脑的相关功能区域,进而导致认知功能受损,是大临床上血管性痴呆最常见的发病机制之一。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脑梗死的面积和梗死部位直接相关,当梗死面积过大或者当梗死发生在大脑皮质的认知功能区时,会对大脑的执行功能、语言功能、注意力和记忆产生重大影响。

2、微血管病与脑白质病变

在脑内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病变也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脑微梗死和脑白质损伤,这种微小血管病变的累积会导致慢性脑缺血,影响脑部的神经传导和认知功能。其次,脑白质病变是小血管病变的典型表现,随着脑白质的损伤会导致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执行功能的显著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微小血管病变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可能在早期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认知功能逐步衰退。

3、慢性脑缺血

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导致大脑神经元的代谢紊乱、能量缺乏,进而导致神经元功能损伤甚至死亡,从而导致患者的认知能力会随时间缓慢下降。由于慢性脑缺血的损伤范围较广,常常累及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因此患者的认知损伤可能表现为多方面的缺陷,如记忆力、注意力、空间定向感等多个领域的功能衰退。

4、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状态也会影响脑供血,诱发或加重血管性痴呆,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血压波动容易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从而加速认知功能的衰退。

二、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有什么区别?

由于临床症状相似,有许多人分不清楚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实际上这两种疾病是完全不同类型的痴呆,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疾病预后等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因此一定要区别对待。

1、2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不同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与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其主要病理机制是由于脑血管受损,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最终导致患者的记忆力、认知能力等功能障碍

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大脑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有关,其发病机制尚不明显,现有的研究表明其可能与β-淀粉样蛋白在神经元之间异常聚集、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元损伤和突触减少等多种因素相关,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导致神经细胞退化和死亡,进而导致大脑功能异常。

2、2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同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与脑血管事件有很强的关联,其症状表现通常在脑血管事件(如脑梗死)后突然加重,患者认知能力会在一次脑血管事件后显著下降,表现出突然的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或判断力下降。随后可能经历稳定期,直到下一次血管事件再次恶化,并且患者多伴有如偏瘫、失语、步态不稳等其他运动功能异常。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具有渐进性,起病隐匿,早期表现为轻度记忆丧失,尤其是短期记忆受损,随着病情进展,长期记忆也逐渐丧失;其次,大多数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受到影响,表现为词汇匮乏、语言组织混乱,严重时可能出现完全的语言障碍;最后,晚期的老年痴呆患者除了记忆障碍,患者的思维、判断和决策能力也逐渐退化,晚期患者可能无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导致完全丧失自理能力。

3、2种疾病的预后方向不同

血管性痴呆的预后取决于脑血管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病变累及的范围,如果通过治疗后大脑血管的状态恢复正常,并且可以保证大脑有足量的血液供应,则可以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其次,值得一提的是血管性痴呆患者再次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因此存在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一定要重视对于大脑供血的改善,避免再次出现大脑损伤。

老年痴呆的预后较差。这是因为老年痴呆是一种渐进性、不可逆的认知功能衰退,患者的认知和功能逐渐全面丧失,目前临床尚无逆转老年痴呆的药物,所有的药物只能延缓病情发展,大部分老年痴呆的患者在5-10年内会发展到晚期,直至完全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科学服用4种药物,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

药物治疗是临床上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一线疗法,除了常规的降压、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以外,积极改善大脑供血,保护大脑神经,改善患者大脑功能等都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则,因此在基础用药之上,临床上经常使用以下4种药物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多种临床症状。

1、尼麦角林

尼麦角林是一种半合成的麦角衍生物,主要用于治疗与脑供血不足相关的认知障碍、老年性痴呆及血管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药理学机制研究表明尼麦角林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抑制血管收缩,促进脑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组织供血。临床研究表明尼麦角林可以有效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特别是在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疗效较为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尼麦角林容易导致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其次,由于尼麦角林能够扩张血管,部分患者在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进而引起头晕、头昏、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多奈哌齐

多奈哌齐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减少乙酰胆碱的分解,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的水平,改善神经信号传递,主要用于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临床研究表明多奈哌齐能改善患者记忆力、执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延缓认知能力的进一步下降。多奈哌齐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其次,奈哌齐可引发心动过缓和晕厥,尤其是在老年患者或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中更为常见;最后,部分患者在服用多奈哌齐后可能会出现睡眠问题,、疲劳、头晕和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

3、胞磷胆碱

胞磷胆碱又称胞嘧啶核苷二磷酸胆碱,,其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保护神经元、改善脑代谢和恢复神经传导,是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之一。临床研究表明胞磷胆碱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速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些患者在服用胞磷胆碱后可能会出现失眠或头痛;其次,少部分患者对胞磷胆碱过敏,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症状。

4、奥拉西坦

奥拉西坦是一种脑代谢促进剂,具有促智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改善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血管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药理学机制表明其具有促进神经元代谢、神经保护、促进突触可塑性等多重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奥拉西坦可以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别是在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语言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奥拉西坦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部分患者在服用后可能出现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其次,一些患者服用药物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胀等;最后,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或轻度兴奋。

四、总结

尽管血管性痴呆与老年痴呆都属于痴呆,但是这2种疾病在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疾病预后上都有明显不同,血管性痴呆通过积极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改善,因此在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联用尼麦角林、奥拉西坦等药物,可以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力、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其次,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老年人应该积极调整自身生活习惯,稳定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从而减轻大脑损伤,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2 阅读: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