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1804年),哲学巨擘,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提出先验哲学体系,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1.有两样东西,愈是持久地思考,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且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2.要这样行动,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任何时候都能同时被看作一个普遍立法的原则。
3.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4.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以经验开始,但并不因此就都产生自经验。
5.思维无内容是空洞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目的。
6.自由即是意志的自律性,也就是意志成为自身法则的特性。
7.美是无概念地作为普遍愉悦的对象被承认。
8.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9.人是目的本身,而不是供人使用的手段。
10.知性不是从自然中得出它的法则,而是为自然规定法则。
11.时间的实在性作为直观的形式条件先天地存在于内心。
12.哲学的任务在于教导人们怎样正确地运用自己的理性。
13.知性为自然立法,理性为自由立法。
14.道德律令不是假言命令,而是绝对命令。
15.经验可能性的条件同时也是经验对象可能性的条件。
16.我们的认识能力具有两个领域:自然概念的领域和自由概念的领域。
17.在纯粹思辨理性与纯粹实践理性结合为一种知识时,后者居于优先地位。
18.判断力是把特殊包含在普遍之下的能力。
19.天才是一种给艺术提供规则的自然禀赋。
20.审美判断是单称判断却要求普遍有效性。
21.数学知识本质上是先天的综合判断。
22.道德法则的崇高性恰恰在于对感性动机的独立性。
23.先验哲学不是关于对象的知识体系,而是关于知识可能性的研究。
24.人类理性的全部旨趣都汇聚于三个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
25.自由的概念是解释意志自律的关键。
26.范畴的功能在于把直观的杂多综合统一起来。
27.理性的理论运用处理的是认识能力的对象,实践运用处理的是意志的规定根据。
28.空间不是从外部经验抽象得来的经验性概念。
29.当意志因道德法则直接决定而行动时,该行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
30.每个理性存在者的意志都是普遍立法的意志。
两辆轿车a和b并排停在路面上(相对于地球速度未零)。两辆车里都放置加速度计,当a车持续以9.8米/秒^2向前加速,a车内的加速度计数值是9.8米/秒^2,按照传统物理学知识如果以a车为参照物,b车就是以-9.8米/秒^2运动,但实际上b车内的加速度计数值一直为零。最直接的体验a车的驾驶员有背推感,b车驾驶员没有背推感。如以a车为参照物地上的树是加速向后移动的,可是挂在树上的加速度计指针数值不会变动,a车仍然会产生因加速运动而产生引力等效力或者说是超重力,a车内的加速度指针数值的变动不会因为参照物改变尔变化,a车和b车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说法是不对的。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速不是绝对的,请注意太阳系是运动的,银河系是运动的,在光速上就没体现出来,集体潜意识影响是巨大的。科研需要冲破集体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