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奥迪A6,真的是“闭眼入”的豪华之选吗?
豪华车这块蛋糕,眼瞅着就快不够分了。
BBA这“老三样”的日子,现在也不像以前那么滋润了,新势力造车的那帮后生,一个个都铆足了劲儿往上冲。
这不,奥迪也坐不住了,赶紧推出了新一代A6。
MHEV plus混动、三种悬挂设计、空间也大了,乍一看,好像是方方面面都安排明白了。
但仔细一琢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不是也藏着一些让人挠头的问题呢?
这悬挂的选择,就够让人纠结的。
三种悬挂,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不足。
标准悬挂吧,中规中矩,没啥亮点;运动悬挂,降低了20毫米,看着是更运动了,可真开起来,颠得你怀疑人生;自适应空气悬挂,听着挺高级,能根据路况自动调节,可这玩意儿,真有那么神吗?
这自适应空气悬挂,说白了就是个“双刃剑”。
日常模式下,车身降低20毫米,是为了降低风阻,省点油;动态模式下,再降10毫米,增强操控稳定性。
可真到了坑坑洼洼的路面,它又能把底盘升高20毫米,让你不至于托底。
这听起来是挺完美,可真开起来,就未必那么回事儿了。
就拿我一个哥们儿来说,他在德国开的就是新一代A6,配的就是自适应空气悬挂。
他跟我说,这玩意儿在高速过弯的时候,侧倾控制确实挺牛,稳得一批。
可到了市区,低速行驶的时候,路感就有点模糊了,感觉像是隔了一层棉花,少了点人车合一的感觉。
而且,为了提升车内的静谧性,奥迪也是下了血本,用了各种隔音材料。
结果呢?
车重增加了80公斤!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直接影响了操控。
说白了,就是为了舒适性,牺牲了一部分驾驶乐趣。
你说这消费者,到底该怎么选?
难道真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再说说这MHEV plus轻混技术,这玩意儿,到底是真香,还是“挂羊头卖狗肉”?
这MHEV plus,说白了就是个“半吊子”混动。
它有48V锂电池、BAS皮带式交流发电机、动力总成发电机,能在低速城市路况下纯电驱动,加速的时候还能提供额外扭矩,能量回收也不含糊。
听起来是挺美好,可真用起来,就未必那么回事儿了。
它的纯电续航里程实在是太短了,也就是在堵车的时候能稍微省点油。
可真到了高速巡航,它的节油效果就没那么明显了。
而且,这套系统的结构非常复杂,一旦出了问题,维修费用绝对让你肉疼。
这不,欧洲的汽车媒体就说了,在城市拥堵路况下,MHEV plus的节油效果确实不错。
可到了高速巡航,它跟传统燃油车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更扎心的是,这玩意儿的后期维护成本可不低。
结构复杂,零件也多,坏一个都够你喝一壶的。
这空间加长,也是个挺有意思的事儿。
都知道,中国消费者对后排空间那是有着谜一样的执着。
这不,新一代A6也“入乡随俗”,车身加长了60毫米,轴距都快赶上标轴A8了。
一汽奥迪也说了,他们会更加重视中国市场的用户需求,针对中国市场推出长轴距版车型。
这听起来是挺贴心,可问题也来了,加长了之后,操控还能保证吗?
要知道,车身越长,操控就越笨重。
为了保证舒适性,底盘调校肯定会偏软。
这样一来,驾驶乐趣就大打折扣了。
难道说,奥迪为了迎合中国市场,就要放弃自己的操控基因吗?
这还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还有这电动化转型,也是奥迪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奥迪CEO Gernot Döllner说了,奥迪将加速电动化转型,2027年起只发布纯电动车型。
也就是说,MHEV plus只是个过渡产品,最终还是要被纯电动车型取代的。
可问题是,电动车也不是那么好卖的。
充电桩的普及程度、电池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等,都是消费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更何况,电动车的价格普遍偏高,也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能接受的。
再说说这成本控制的问题。
新一代A6采用了大量的电子元件和传感器,这玩意儿,用起来是挺方便,可一旦出了问题,维修保养成本绝对让你崩溃。
博世就说了,新一代A6的维修保养成本可能会有所上升。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到时候,你可能买得起车,却养不起车。
《消费者报告》也警告说,MHEV plus系统结构复杂,长期可靠性可能低于传统燃油车型。
这更是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新一代奥迪A6,虽然看起来很完美,但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隐忧。
MHEV plus的实用性、悬挂的选择、空间加长、电动化转型、成本控制等等,都是奥迪需要面对的挑战。
这新一代奥迪A6到底能不能延续辉煌,谁也说不准,走着瞧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