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又双叒叕整活了!宜昌门店用隔夜柠檬做饮品被曝光后,山东一门店竟开启 24 小时营业,美其名曰 "杜绝隔夜食材"。
网友辣评:"这是让柠檬 ' 三班倒 '?白天切片,晚上榨汁,24 小时连轴转,堪称 ' 柠檬的加班地狱 '!"
但问题来了:让柠檬 "熬夜" 就能洗白食品安全问题?这就像用创可贴治癌症 —— 表面止血,内里溃烂。毕竟,当门店连最基本的食材保质期都守不住时,营业时间再长,也不过是给过期食材披上 "新鲜" 的外衣。
蜜雪冰城部分门店改为 24 小时营业,表面上看是为了杜绝隔夜食材,实则暴露了管理的懒惰。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现制饮品需在 2 小时内饮用完毕,而 24 小时营业并不能改变食材在常温下易变质的事实。暗访视频显示,宜昌门店员工将隔夜柠檬藏在操作台下方,甚至在苍蝇乱飞的环境中继续使用过期食材。这种操作与营业时间长短无关,而是企业对加盟店监管失效的直接体现。正如网友吐槽:"24 小时营业?那是不是意味着细菌也能加班繁殖了?"
更魔幻的是,蜜雪冰城客服称 "24 小时营业只是个别门店",而部分门店早在半年前就已实行,与此次食品安全事件无关。这说明所谓的 "整改" 不过是应激反应,并未触及根本问题。当企业试图用 "延长营业时间" 替代严格的食材管理,就注定了食品安全隐患会像打地鼠一样,此起彼伏。某加盟商私下抱怨:"总部只催业绩,不管我们怎么省成本,24 小时营业就是逼着我们在食材上 ' 做手脚 '。"
二、低价滤镜:消费者为何对食品安全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4 元一杯的柠檬水,买的不是饮品,而是对食品安全的 "心理容错券"。蜜雪冰城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被曝光,却总能在舆论场中 "全身而退",背后是消费者对低价的畸形宽容。4 元一杯的柠檬水,让消费者潜意识里降低了对食材新鲜度的期待。有网友直言:"价格这么低,还能奢求现切柠檬?" 这种心态形成了 "低价即免责" 的诡异逻辑,让企业得以在安全底线边缘反复横跳。某消费者调研显示,68% 的蜜雪冰城用户表示 "价格低所以不苛求完美",这种 "价格锚定效应" 堪称企业的 "护身符"。
更魔幻的是,网友用 "喷射战士"" 熬夜柠檬 "等梗消解食品安全的严肃性,将严肃的质量问题转化为网络狂欢。有人编出顺口溜:" 蜜雪冰城甜蜜蜜,喝完肚子咕噜噜;柠檬熬夜不睡觉,肠道蹦极真刺激。"这种集体自嘲,实则是对监管无力的无奈宣泄。正如社会学专家指出:" 当消费者发现投诉无门、监管缺位时,用玩梗来缓解焦虑,反而会淡化问题的严重性。"
三、加盟失控:4.6 万家门店如何成为食品安全的 "三不管地带"?——蜜雪冰城的扩张速度,正在反噬它的食品安全防线。蜜雪冰城门店数量突破 4.6 万家,其 "加盟模式" 看似风光,实则暗藏危机。加盟店为追求利润,往往压缩成本,使用过期食材、卫生不达标等问题频发。宜昌门店店长坦言 "不可能 24 小时盯着",暴露出总部对加盟店的失控。更致命的是,部分督导检查流于形式,只关心业绩,对后厨卫生视而不见。某前员工爆料:"督导来检查时,我们提前把过期食材藏起来,检查完继续用,这种 ' 游击战 ' 早成了行业潜规则。"
某加盟商的 "生存之道" 堪称教科书级:为了降低成本,将当天未售完的柠檬水过滤后,第二天当基底重复使用;柠檬切片后用保鲜膜包裹,冷藏三天仍在使用。店员调侃:"我们这柠檬水,喝的是 ' 时间的味道 '。" 这种 "开源节流" 的操作,让蜜雪冰城的食品安全防线千疮百孔。当企业将门店数量视为唯一 KPI 时,食品安全就必然成为牺牲品。
四、监管之殇:违法成本太低,企业为何 "屡教不改"?——当罚款金额不如门店一天营业额时,食品安全就成了 "选择题"。蜜雪冰城屡曝问题却屡教不改,暴露了监管的软肋。根据《食品安全法》,违法生产经营的罚款上限为 10 万元,而单店日营业额轻松破万。有业内人士算了笔账:"罚款 10 万相当于停业 10 天,但违规省下的食材成本远超这个数,企业当然选择 ' 赌概率 '。" 更讽刺的是,部分门店被处罚后,换个招牌继续营业,上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戏码。某市场监管人员无奈表示:"我们查了一家,还有万家,人力有限,实在防不胜防。"
监管手段的滞后也加剧了乱象。尽管多地推行 "明厨亮灶",但 4.6 万家门店的庞大基数让监管难以覆盖。某门店负责人甚至放言:"查到了算我倒霉,查不到我就赚了。" 这种 "赌徒心态",让食品安全问题陷入恶性循环。
蜜雪冰城的 "熬夜柠檬" 闹剧,折射出整个餐饮行业的深层危机。当企业用 24 小时营业的噱头掩盖管理漏洞,当消费者用低价滤镜宽容食品安全问题,当监管因成本与效率失衡而力不从心,食品安全的防线就注定脆弱不堪。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让柠檬 "熬夜",而在于让企业的责任心 "上岗",让监管的铁拳 "落地",让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觉醒"。
毕竟,食品安全不是玩笑,每一杯饮品背后,都关乎公众的健康与生命。唯有企业、监管与消费者三方共同发力,才能真正守护好 "舌尖上的安全"—— 而这,显然比让柠檬 "加班" 重要得多。当蜜雪冰城们真正明白 "低价不能低质",当监管真正让违法者 "肉痛",当消费者不再用自嘲掩盖愤怒,中国的食品安全防线才能真正筑牢。毕竟,没有人应该为了一杯 4 元的柠檬水,付出健康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