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车看点:国产新能源车强势崛起,合资车企如何反击?

城市汽车站 2025-01-24 17:23:05

面对国产新能源车崛起,合资品牌该如何打好“反击战”?大众、丰田、本田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在过去的几年里,国产新能源车迅速崛起,令合资车企有些措手不及。面对2025年市场份额的巨大压力,各大合资品牌也开始全面发力。那么,海外车企都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哪些新车?又准备如何应对新一轮的竞争?

大众系:重资源投入之下,性价比仍需提升

大众CEO奥博穆此前已将大众中国短期发展分为两个阶段。2024至2025年是大众中国稳住阵脚、重资源投入的阶段,2026至2028年则是新能源车型爆发增长期。到2027年,大众计划在中国推出超20款新能源车,2030年该数字将超30款。

为紧跟中国电动化步伐,大众采用了“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广积粮、善交友。具体而言,大众将与上汽集团、小鹏汽车等合作,强化奥迪和大众汽车品牌产品阵容;基于CMP平台研发新车型,拓展紧凑型产品组合。同时,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也将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电动技术。

目前,一汽-大众ID.4 CROZZ 2025款已上市,成为大众2025年开年首车。奥迪品牌则从2025年年中起,将携手中国一汽推出基于PPE平台的中国专属纯电车型,首款车型为奥迪Q6L e-tron。

随着上汽大众合资协议延至2040年,产品攻势加速。预计到2030年,18款新车型中有15款为中国市场专属,包括8款纯电动车。2026年起,将推出2款基于CMP平台的纯电动车、3款插电混动车、2款增程式车。全新ID.7 S车型也将在2025年上市,定位纯电B级车,有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版可选。参考一汽-大众ID.7 VIZZION 22.7777万元起的指导价,ID.7 S售价预计也相差无几。

此外,奥迪还发布了全新豪华电动品牌AUDI。基于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打造的AUDI E概念车,也将在2025年量产。

丰田:本土化,才是中国电动市场的成功密码

在2024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分别推出了铂智3X和bZ3C两款全新电动SUV,这两款车均为合资车企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专属产品,主打电气化与智能化,均计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上市。

广汽丰田铂智3X是一款较为标准的紧凑型SUV,其长宽高分别为4600/1850(1875)/1660(1645)mm,轴距为2765mm。而一汽丰田bZ3C则采用了轿跑SUV的设计风格,长宽高为4780/1866/1510mm,轴距达到2880mm。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款车型都将搭载以8155芯片、5G通讯为基础的智能座舱,以及以车顶激光雷达、Momenta5.0大模型为基础的无图智驾系统,这在丰田品牌的全球车型(如凯美瑞、RAV4等)中是独一份的配置。

从申报信息来看,铂智3X和bZ3C都将配备前置单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50kW和200kW,暂未采用800V高压电气架构。其动力电池分别由正力新能和弗迪动力提供,均为磷酸铁锂电池,这两家企业均为中国本土企业,整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在430-630km之间。不过,这次可千万不要像bZ4X一样把重心放在B端市场了。

本田:丰田弯腰了,我也不能“差事儿”

去年4月,本田发布了全新电动品牌“烨”,同时计划到2040年,将BEV和FCEV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比例提高至100%。

而在烨S7/P7上,我们也能看到本田采用了和丰田类似的思路。和丰田一样,本田汽车在国内市场也开始向中国车企学习造车经验。在2024年广州车展上,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分别推出了烨品牌的首款车型S7和P7,这两款车均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纯电SUV,计划于2025年初上市。

与本田传统燃油车型不同,S7和P7均基于全新的“W”架构打造,长宽高分别为4750/1930/1625mm,轴距达2930mm,符合中型SUV标准,且具有轿跑风格。

不仅车身线条犀利,烨S7和烨P7的座舱设计也颇具亮点,配备了9.9英寸液晶仪表、2.8英寸+10.25英寸瀑布式中控屏以及41.9英寸HUD抬头显示,完全借鉴了国产电车的设计思路。

在三电系统方面,烨S7和烨P7提供单电机后驱与双电机四驱两种动力选择,最大功率分别为200kW、150kW+200kW,双电机版0-100km/h加速时间不到4.6秒。二者均搭载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90kWh版本纯电续航里程可达620km。

另外在CES 2025上Honda 0系列旗下“Honda 0 SALOON”、“Honda 0 SUV”原型车也迎来全球首发亮相,并将搭载自研车载操作系统“ASIMO OS”。通过Honda 0系列车型,本田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大L3级自动驾驶(Eyes-off)的应用,在全球率先实现全域脱眼。

当然,本田汽车、日产汽车以及三菱汽车的合并也不可忽视。合并后的新联盟年销量有望达到8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仅次于丰田和大众。同时,本田、日产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也有机会共享发展。

提到日产,最近日产(中国)宣布将加速产品阵容换新,计划到2026年推出8款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5款日产品牌车型。2025年,日产将先推出一款C级纯电轿车N7。东风日产为该车配备了基于8295芯片的智能座舱,以及AI零压云毯座椅。在智能驾驶方面,东风日产与Momenta合作,在N7上应用基于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的高阶智驾方案,不仅具备行泊功能,还能支持城市记忆领航NOA。

上汽通用:电动之外,混动也不能放下

美系品牌这边,上汽通用宣布自2025年起新车型将由自主主导,完全围绕中国客户需求进行设计。上汽通用汽车所有车型的数字化功能将全部由上汽通用本土的软件及数字化中心负责开发,未来智能化功能将更加契合中国客户的需求,升级速度也将大幅提升。

按照规划,在2025年至2027年的三年间,上汽通用将推出12款全新车型,且均为新能源车型,涵盖纯电、插混以及新的增程技术,车身形式包括轿车、SUV和MPV。

在架构层面,上汽通用预计于2025年推出全新一代超级融合整车架构,该架构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具有高拓展性、多元化的动力总成以及更便捷舒适的驾乘体验。未来,上汽通用在中国本土的新能源车都将基于此架构打造。

奥特能平台也将从纯电平台升级为多元驱动的动力平台,预示着未来将有基于该平台的插混与增程产品推出。其中,纯电新品最快可实现10分钟补能350公里的充电速度,插混/增程产品则可实现纯电续航300公里、综合续航超1500公里。但在具体新车型规划上,还有待上汽通用公布更多消息。

现代/起亚:先聊生存,再聊电动

近日,据相关渠道消息,北京现代全新纯电动车计划于2025年正式上市,该车代号为“OE”,由烟台研发中心操刀设计,有望定位于紧凑型SUV。

目前在国内市场,北京现代在售车型仍以燃油车型为主。此前推出的国产昂希诺纯电动、菲斯塔纯电动、名图纯电动等纯电动车型均已停产。这些车型曾涵盖纯电动小型SUV、纯电动紧凑型车、纯电动中型车等多个细分市场,价格区间在15万至25万元之间,产品线看似较为丰富,但如今均已停产。相比之下,起亚在电动化市场表现不俗,2025款EV5正逐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只不过,现代/起亚的市场基本盘实在是有点不够看。2025年把重心全放在电动化上,并不能带来多大的提升。燃油、电动并进,抓紧抢占市场份额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结语

在国产新能源车的强势崛起下,合资车企面临巨大挑战。2025年,对于中外车企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品牌,都在今年准备了重磅新能源车型,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合资品牌将在中国新能源车市掀起新的竞争浪潮。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海外车企都在开始转向与中国供应链合作。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技术合作上,还涵盖了市场合作、产业链合作以及政策合作等多个方面。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枢纽地位愈发凸显,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深度参与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共享中国市场发展机遇。机遇与挑战,能走向哪个方向,就看今年了。

0 阅读:25

城市汽车站

简介:向读者展示一派汽车与城市和谐相处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