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亲妹夫,两个年轻人之间的权力较量,皇帝完败!

承载古史 2025-01-20 18:10:16

公元546年,东魏的大丞相、渤海王高欢带着10万大军去打仗,结果被西魏的名将韦孝宽领着几千人就给打败了,这一下就损失了七八万人。

高欢一辈子南征北战,打输的时候可不多。像这样的大败仗就更少见了,而且打败他的韦孝宽还比他小十几岁!

高欢那个气哟!当场就气得吐血了,这小心脏哪能受得了这样的打击,一下子就病倒了,没办法,只能率军撤回到晋阳了。

公元547年,也就是第二年,高欢在晋阳自己的家中离世了。

消息传到东魏都城邺城,有俩年轻人听闻后,面上装得很悲痛,心里却直想放鞭炮庆祝。

这头一个,肯定得是东魏当时在位的皇帝元善见。

东魏皇帝元善见,那可是高欢一手给扶持起来的,大家都叫他魏孝静帝。

嗨,你知道吗?在那个时候,不管是高欢撑起来的东魏,还是宇文泰掌控着的西魏,哪怕是最开始的北魏,在历史上那可都算是一个魏。

那为啥现在都管它们叫北魏、东魏和西魏?其实这很好理解的,就是历史学家怕大家弄混这三个魏,分不清咋回事儿,就人为地把它们区分开了。

高欢刚一去世,元善见立马就松了口气,觉得自己从来都没这么轻松过。

这时候,元善见都23岁了,皇帝也当了13年。但是,他一点权力都没有,所有的权力都被高欢攥在手里。

现在,高欢总算死了,他能不开心吗?他还天真地觉得,皇帝那种“醒掌天下权,醉拥美人膝”的生活已经在一个劲儿地向他招手了。

就这样,元善见那可积极得很。表面上看起来悲痛到了极点,可心里头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欢喜劲儿。他亲自操持高欢的丧礼,孝服都穿上了,还一路把高欢的灵车送到了邺城郊外。

元善见兴奋着,可他还是觉得浑身不得劲儿,就好像有双特犀利的眼睛在紧紧盯着他。

有个年轻人叫高澄,他就是这双眼睛的主人。高欢死了之后,他是第二个表面上看起来很悲伤,可心里却高兴得不得了的人。

高欢的嫡长子是高澄。

按常理讲,高澄死了父亲,他应该特别悲痛才是。但这个高澄可不一样,他对权力满是无尽的渴望和热情。

公元534年的时候,元善见被高欢扶上了皇帝的位子,就在同一天,高澄也被高欢给封了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这些官职。

这一年,元善见才11岁,高澄,也就14岁。

元善见尽管顶着皇帝的名号,可实际上就是个傀儡。他就算下命令,能使唤几个太监就挺不错了。但高澄就不一样了,人家可是手握实权的,要是不高兴了,那就能指挥千军万马。

高澄打小就特别机灵,军国大事和政治方面的事儿,一学就会,高欢都不得不对他服气,心想这儿子简直就是生来接自己班的!

于是,高欢就着重培养起这个儿子了。

公元536年的时候,高欢让16岁的高澄进入朝廷当官。还给他加封了个京畿大都督的职位,让他帮着自己料理国家的政事。高欢自己,则带着兵驻扎在晋阳那个老窝,打算啥时候想打西魏了,就立马能出兵。

一开始,满朝的文武大臣都看不上高澄,觉得他就是个小屁孩,能明白啥,甚至都开始怀疑高欢的决定了。

一个国家那么大,让两个小娃娃,一个小皇帝,再加上一个尚书令来管理,这不是闹着玩儿嘛!

谁能想到,没过多久,这些人就被狠狠地打脸了,想笑也笑不出来。

高澄年纪轻轻的,还特别好色,但是,他做事特别老练,办起事儿来那叫一个干脆利落,整个国家都被他治理得挺不错。

高澄的本事,那可让朝廷里的文武百官都对他另眼相看,同时也把元善见吓得不轻。

过了两年,到了公元538年的时候,18岁的高澄又往前迈了一大步,当上了吏部尚书。他推行那种选贤任能、唯才是举的选拔政策,在他的治理下,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

这时候,在经济、政治还有军事这些方面,东魏都要比西魏强。

高欢看到这种情况,那肯定特别高兴,于是又开始给儿子升官加爵。

公元540年的时候,高澄刚满20岁,就又被授予大将军的职位,还领中书监,这一下就到了他个人权力的最顶峰。

再这么继续下去,再接着往上发展,他就只能接高欢的班,那就得一直等到他父亲高欢咽气才行。

过了七年,到了公元547年的时候,高欢亲自带着军队去征讨西魏。结果在玉璧之战里输得特别惨,这一下他就变得很忧郁,还生了病,最后就病死了。

高欢刚一去世,高澄就理所当然地全盘接手了父亲的所有东西,接着当上了大丞相、渤海王等一大堆官职,还都督中外诸军,在晋阳坐镇。

这时候,高澄尽管没在京师邺城待着,可皇帝元善见的日子过得也不舒坦。

高澄先让自己的亲弟弟高洋接手了他以前的职务,驻扎在京都邺城。然后,他偷偷派人把崔季舒找来,当场就把崔季舒提拔成了黄门侍郎。这个黄门侍郎就一个任务,在元善见旁边盯着,元善见干啥他都得瞧着,有啥情况随时跟高澄报告。

崔季舒一下子就被提拔成了四品大员,当时他立马就给高澄跪下了,还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不会辜负组织的期望。

崔季舒回到邺城后,干脆就住到宫里去了,以便随时随地盯着元善见的一举一动。

高澄跟崔季舒,他俩就好似热恋中的情侣似的,过不了几天就有书信往来。

高澄在信里问道:“小崔,那个傻家伙在宫里都干些啥?有没有不安分?”

崔季舒回答说:“老板,皇上这人可老实了,也特别听话。他每顿能吃三碗大米饭,还有两个大馒头。在生活作风这块儿,除了时不时去调戏几个宫女,就没别的事儿了!”

高澄每次瞧见崔季舒这样的报告,心里就特别舒坦,也特别踏实。

然而,元善见心里头那是相当不痛快。

元善见心想,自己可是皇帝,是一国之主,那就得有皇帝的范儿。他又不是个没本事的人,也算是个有志向的年轻人,就想给国家出份力。

现在,他得在高澄的淫威面前低头,旁边还有崔季舒那样的小人,这人随时随地都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哪怕他跟皇后过夫妻生活,远处也有双眼睛在瞅着他。

这可把他给郁闷坏了,想反抗吧,却没那本事。

有一回,元善见算是彻底清楚了,不管自己怎么做,都斗不过高澄。

那天,高澄回到邺城后就进了宫。元善见一看到他,就装作特别高兴的样子,还专门说要高澄留下来吃饭。

高澄一点都没客气,当场就应下了。于是,元善见找了个地方订了座儿,高澄这边自己派人带上酒菜,然后几个人就凑一块儿喝起来了。

这一回,高澄心里可畅快了,酒也喝了不老少。元善见,心情也挺好,同样喝了挺多酒的。

说起来,元善见和高澄这两人的关系可不简单。他俩,既是君臣关系,还沾着亲戚。高澄把元善见的亲妹妹冯翊长公主给娶回了家,就这么成了元善见实实在在的亲妹夫。

就这么着,两个年轻人,他俩还是亲戚,借着酒劲儿,有些话就慢慢唠开了。

酒喝了不少轮之后,高澄端起酒杯,大大咧咧地朝着元善见晃了晃,说:“老板!我高澄敬您一杯!”说完,就一口气把酒喝光了,那态度可真是没什么敬意。

元善见一听这话,气得血直往脑袋上冲,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喝这东西也不是,不喝也不是。

最后,元善见一扔酒杯,鼓起勇气,气呼呼地说:“从古至今,就没有永不灭亡的国家,我怎么说也是个皇帝,干嘛要活得这么憋屈!”

高澄瞧见这情形,一下子就火冒三丈了。他大步走上前去,一把揪住对方的衣领就开骂:“你算个什么皇帝,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多少分量。我好心给你敬酒,你居然还敢给我甩脸子,我看你是不想活了吧?”

说完,高澄心里的气还没消,就扭头朝着崔季舒喊了一嗓子:“你过来,给我狠狠地揍他一顿!”

崔季舒一听这话,当下就被吓懵了。但他也没辙,只能按照高澄的要求,走上前去,象征性地朝着元善见揍了三拳。

这么着,高澄才拍了拍屁股,心满意足地回了家,搂着美女睡觉去。

第二天,高澄酒劲过了,一下子就想起昨天打皇帝那事儿了,心里也觉着有点过意不去,于是就叫崔季舒带上一份厚礼和两名大美女,去给元善见赔个不是。

崔季舒进了宫,刚巧碰上太医正在给元善见敷药。瞅着皇帝胸前那三处紫乌乌的淤伤,崔季舒心里寻思,自己昨儿个下手好像是狠了点儿。

崔季舒把来意讲了出来,元善见一听,气得牙根直痒痒,可也没什么办法,只能装出大度的模样说:“昨天我跟我的好妹夫都喝大了,发生啥事儿都不记得了。”

最后,元善见把高澄送来的礼物给收下了,然后很有礼貌地将崔季舒送出了宫门。

就这么着,在别的朝代,这种殴打皇帝的事儿那可是要诛灭九族的,可到这儿就这么算了,没下文了。

从这时候起,元善见算是彻底清楚了,他的东魏王朝,他屁股底下的皇帝位子,早就成了别人的东西,被别人攥在手里了。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