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塑造,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孙悟空的形象更是广为传颂,也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英雄。然而在孙悟空的传奇经历中,有一段故事值得深入思考,那就连杀6个凡人后,为何还被封了佛?这个答案似乎隐藏在这六个凡人的名字中,如果将它们六人的名字连起来,或许大家就能明白了。
孙悟空与六个强盗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孙悟空与唐僧在前往西天的路途中,被一伙强盗挡住了去路,并要求留下马匹钱财方可离去,强盗的出现使唐僧瞬间产生了恐惧,但对于孙悟空来说,那些强盗不过是一些小毛贼罢了,随后更是亲手解决了他们。但是事后唐僧却指责孙悟空不应该那么鲁莽,那么,孙悟空为何非要杀那六个凡人呢?
其实那六个凡人的名字或许是答案的关键,他们分别是“眼看喜”、“耳听喜”、“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这六个名字在表面上似乎只是一群普通的凡人,然而如果将它们连起来,或许可以看到其中的玄机——“眼耳鼻舌意身”。
六根清净在佛教的理念中,“六根清净”是指通过对六根的超越,以达到心灵的纯净。孙悟空连杀这六个凡人,似乎在暗示着他要摆脱这六种感官的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修行。“眼看喜”可能指的是对外貌和物质的追求,而“耳听喜”则是对声音的贪恋有关。“鼻嗅爱”表达了对香味和感官享受的执念,“舌尝思”则可能涉及对美食和口腹之欲。“意见欲”和“身本忧”则分别指向对欲望的执着。
那么,这一切是否都在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的计划之中呢?当观音菩萨派遣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时,可能早已知晓孙悟空的过去和未来。六个凡人的名字或许是他们精心安排的一环,为了让孙悟空通过这一经历,达到超越六根的目的。这种安排旨在让孙悟空在修行中经历磨难,更加坚定地追求解脱之道。
孙悟空的修行之路,并没有因为他连杀六个凡人而受阻。相反,他在取得真经之后,还被加封为了斗战胜佛。这或许说明佛教并非一味强调外在的行为,更看重的是内心的觉悟的程度。尽管孙悟空曾经杀生,但他通过这一过程,彻底断绝了六根,同时追求了六根清净的佛理,最终获得了正果。
六个凡人的名字被串联在一起,形成“眼耳鼻舌意身”的序列,似乎意味着孙悟空必须战胜这六根,达到清净的心灵境地。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通过这样的安排,或许是在启发孙悟空要懂得超越欲望。在取经的路途中,孙悟空的修行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这个过程中,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的引导,使得孙悟空更深刻地理解了佛教的教义。
写到最后
《西游记》中孙悟空连杀六个凡人的情节,深刻反映了佛教对修行的严苛要求,以及要懂得控制欲望。通过对六根的清净,孙悟空最终获得了解脱和正果。这一过程虽然曲折,却使得他成为斗战胜佛的存在,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富有智慧和启发的画卷。